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城市零件 众艺院”特刊 纯真童心 无邪之境

来源:城市零件公众号 2015-07-30

编者按:

三位艺术家,一位作家,一位评论家,一个偶然的聚会,聊到艺术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的缺失,感受太多。于是,这伙人决定各显其其能,合伙做一间艺术教学坊,将自己的艺术经验传授给孩子。这间教学坊,定名为“众艺院”。“众艺院”的宗旨,严肃而又活泼地教授孩子们一些绘画技艺,通过磨练,正确建立未来审美的基本标准。

“六·一”快到了,运行不到半年的“众艺院”精选学员最有趣的作品,由评论家张建建先生和媒体人舒畅女士担任策划,在贵阳“五之堂?悦读时光”举办“众艺院”首届儿童画展,参加展览的孩子从4岁至十二、三岁,有版画、素描、水彩、混合材料等作品,“众艺院”聘请的顾问团的艺术家董克俊、平治、曹琼德、谌宏微、黄德伟、廖国松、幺哥、董重诸位先生们也将拿出向童心致敬的作品参加展览。

诗人、艺术家廖国松先生发言


众艺院的学院在展览现场

张建建先生在《纯真童心无邪之境》中写道:古人论绘画,说是要“胸中脱去尘浊”,才能够“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古人又说,“笔墨虽出于手,实根于心”,才能达至那些“超逸之致”、“冲穆之神”的纯粹境界。如此这般的微妙,实在是那些具备灵性妙智者才可以实现其万一的。可是在这些孩子们的作品面前,我也同样感受到了一派天然勃发,自在自由的心灵所成就的艺术天地,感受到了灵性充盈的纯真世界,因此我也感受到了古人画论所要求达至的那一片超逸、纯净的艺术妙境。

在他另一次点评众艺院学员作品的文字中有这样一段:都说真正的艺术家一辈子都怀揣童心,不离天真,当他们为孩子们的艺术教育劳心劳力,那就是在里应外合、内外兼修地“永结童心”。

作家、书法家戴明贤先生言:从这些画里透出来的老练,并非真正的专业技巧,而是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现象。儿童头脑里没有规律、法则、禁忌、巧拙等观念,教师讲了方法,他就“放笔直干”〔杜甫诗句〕,毫无顾忌,于是“天籁”〔童性〕从“人籁”〔技术〕中渗出来,融为一体,形成儿童画特有的魅力:大胆、自信、出格、天真;简直怎么画怎么好,犯忌倒成了美妙之所在。美的是那份“天机流露”。同样的道理,我们喜欢看幼儿唱歌、跳舞、说话,处处不搭调,处处惹人爱;听歌唱家唱民歌,精雕细琢,可就是没了原生态歌手那份野趣。喜爱画画的儿童,幼时可以凭想象乱画;到一定年龄得受正规训练,这以后“人籁”日增,“天籁”日减;再以后,有的相伴终生,有的分道扬镳,有的不即不离。小孩学乐器、学舞蹈等等,都必然如此。但通过学艺术获得审美的情趣和能力,对任何人都是终生受益的。

艺术家董重先生发言

艺术家董克俊先生也有评价:看了《众艺院》孩子们的画,我感到它与其他很多儿童画大不一样。众艺院的培养方式是直覌地看事物,再让孩子们按直接的感知来画。至于画的方法,用什么工具老师都不强求,水粉、油画棒都可以。不用画家现成的作品为蓝本,只参照事物本身去画,这样避免了孩子依样画葫芦的被动,在某种上有了创作的因素,这是很可贵的。其中《牛和小鸟》、《小刺猬》画得很好。牛的形状虽不是很准,但很有意思,特点也很明确,小鸟在牛身上是那样的亲密可爱,真好!《小刺猬》形很准,那只小眼睛特别有神,身上的刺画得并不仔细,但有变化,很生动,真想摸它一下。

众艺院学员家长发言

我希望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多一些“众艺院”这样的民间艺术教育机构,弥补中国艺术教育的缺失,学习艺术,能培养孩子们创造力,并且,艺术也是实用的技艺。

祝“众艺院”的孩子们节日快乐,伴随艺术,健康成长!
 
 
2015年6月1日于松溪河畔
 
 
《贵州都市报》“众艺院”艺术教育坊“和童心一起飞翔”展览报道版面


在孩子们的节日里,我非常乐意向成人朋友们推荐这一群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并以此为礼物向参加展览的小画家们表示节日的祝贺。

最小的孩子只有4岁,大的10岁吧,他们学习绘画最长时间也才3个月,最短的才上了几次课,不过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了不起的作品,一些看起来虽然幼稚但是却富含奇妙的初心之作。

 
策展人评论家张建建先生发言

贵州省美协主席谌宏微先生发言
 
艺术家李革先生发言

有的作品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准确的形形象、生动的光影以及丰富的色彩,还有显得更为自由的笔触肌理与背景渲染;有的作品显示出孩子表达事物时候的想象力以及不拘一格的处理方式,因此我们看到了富有表现力的画面所洋溢着妙哉童趣;有的作品显得大胆果断,有的显得雅致细腻,有的简约概括,有的呢却又是旖旎富饶,有的显得出乎意料的沉稳,有的又传达出一派天真烂漫,因此我们又会从作品这里感受到孩子们那些各擅其美的灵根慧命。
 
众艺院学员在上写生课

版画刻制过程

孩子们的绘画像温煦的晨光沐浴着我们,像叮叮铃铃的儿语围绕着我们,甚至像羽翅斑斓的鸟儿一样在我们面前飞翔起来。

古人论绘画,说是要“胸中脱去尘浊”,才能够“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古人又说,“笔墨虽出于手,实根于心”,才能达至那些“超逸之致”、“冲穆之神”的纯粹境界。如此这般的微妙,实在是那些具备灵性妙智者才可以实现其万一的。可是在这些孩子们的作品面前,我也同样感受到了一派天然勃发,自在自由的心灵所成就的艺术天地,感受到了灵性充盈的纯真世界,因此我也感受到了古人画论所要求达至的那一片超逸、纯净的艺术妙境。

 
展览现场
 
著名作家、书法家戴明贤先生仔细观看孩子们的作品

众艺院学员家长发言

大概是这些绘画所展开出来的那一片无邪之境所给予我的触动!“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面对这些绘画,我们似乎可以想像到这些孩子在握笔绘画的时刻,他们本然纯真的心灵在艺术世界是如何的自然浸润,是如何的自在挥洒,他们的艺术初心,就在这一派纯真天地里萌发,在老师家长们小心翼翼的呵护之下有力的生长。

真的要感谢小画家们的精彩努力,感谢家长老师们的悉心培育了。
 

2015年6.1儿童节之际
 
艺术教育研讨会现场

众艺院版画课堂

 
众艺院课堂
 

众艺院学员作品

 
 
 黄云溪(男) 9岁 版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