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穆特与康定斯基——伦巴赫美术馆“青骑士”收藏背后的故事

来源:scope艺术客 2016-09-23

发源于德累斯顿的“桥社”与慕尼黑的“青骑士”,是德国表现主义两个影响最大的艺术家团体,不过“青骑士”因为康定斯基的缘故而国际声誉更高,并且其收藏也更具规模和相对集中,慕尼黑市立伦巴赫之家美术馆,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青骑士”作品的永久性收藏,而“桥社”艺术家的作品,就德国境内而言,基本分散在汉堡美术馆、科隆的路德维希美术馆、斯图加特州立绘画馆和杜塞尔多夫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艺术品收藏馆等,至于在其发源地德累斯顿的阿尔伯提努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柏林的桥社美术馆,前者占馆藏比例不高,后者规模很小且现在多靠外借作品做特展。

那么,是在何等的因缘际会之下,“青骑士”艺术家的作品没有流散,伦巴赫美术馆是如何拥有了全世界最大的“青骑士”收藏,还成为了康定斯基作品的三大收藏中心之一呢?如此重要的一批藏品,幸运地躲过了一战与二战的浩劫,最后在伦巴赫安了家,这背后是一对艺术家情侣相知、相爱、背叛却也重新定义“成全”的故事。

“青骑士”运动活跃于1911年至1914年的慕尼黑,主要成员有康定斯基、弗兰茨·马尔克(Franz Marc)、加布里埃尔·穆特(Gabriele Münter)、奥古斯特·马克(August Macke)、 保罗·克利(Paul Klee)、雅佛林斯基 ( Alexej Jawlensky)和薇若肯(Marianne von Werefkin)。其中的灵魂人物康定斯基与穆特是一对恋人,两人相识于1902年,当时穆特是康定斯基的学生,而康定斯基也还没有离婚。但相爱不久他们就同居了,两人结伴先后去了荷兰、突尼斯、德累斯顿等地,1906年至1907年还在巴黎住了一年。1908年夏天,他们邀请另一对艺术家情侣雅佛林斯基和薇若肯,一起去穆尔瑙(Murnau)写生,在这里他们共同发展出一种新的表现主义风格。随后马尔克等艺术家加入,在共同艺术理念的感召下,他们分别在1911年和1912年举办了两次“青骑士”群展,并且出版了《青骑士年鉴》,以慕尼黑为基地,对整个德国及欧洲的先锋艺术都影响颇大。尤其是康定斯基,在这段时期,他的作品开始从具象走向抽象,在1910年完成了第一幅纯粹抽象作品,又在1912年发表了《论艺术的精神》,从创作和理论上都宣告了美术史上一种革新理念——抽象艺术的诞生。

然而一战爆发,“青骑士”团体也就不得不解散了,马尔克和马克都入伍并相继战死沙场。1914年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康定斯基作为俄国公民被限三天内离境。他与穆特在瑞士待了三个月,然后康定斯基花了好几个星期,艰难绕道回到了莫斯科。仓促离开德国的康定斯基,没有时间安排处理自己的收藏,留下了自己1907年之前的早期作品和1908年至1914年在穆尔瑙和“青骑士”时期的大量作品,还有一些与艺术家朋友交换或互赠的画作。他从来也没有想过会离开德国,更没想到此生再也见不到这批作品,甚至没有想过会与穆特分开,离去前他还对穆特重申了与她结婚的誓言。1915年,穆特回到慕尼黑,设法将所有的作品存在了一家运输公司的仓库,然后前往斯德哥尔摩,等康定斯基从莫斯科来此会合。他们团聚了三个月,1916年3月康定斯基回莫斯科准备结婚文件。两人都未曾料想这会是最后一面,从此他们再也没有见过对方。

因为康定斯基回到莫斯科后,逐渐与穆特断了联系,爱上了一个与自己相差27岁的俄国女人妮娜(Nina Andreevskaya),并很快与她在1917年2月完婚。妮娜与穆特完全不同,穆特是特立独行、阅历丰富的现代知识女性,与康定斯基都是有着自己坚定艺术信念的画家,两人之间既有激励促进,难免也有观念冲突。妮娜则对艺术一无所知,有些虚荣肤浅或者说天真,她的回忆录《康定斯基与我》充满了大量好莱坞电影桥段,可是她美丽活泼,全心全意投入照顾家庭,令康定斯基快乐。

穆特对此完全不知情,仍留在斯堪的纳维亚,一度以为康定斯基已经死于战争以及十月革命的混乱。的确,背叛了穆特的康定斯基,在1918年写给德国画商瓦尔登(Herwarth Walden)的信中,也表示“我希望自己已经死了,因为德国和加布里埃尔·穆特”。一战结束后,穆特回到德国,而康定斯基也在1921年接受包豪斯的教职,与新婚妻子妮娜来到德国魏玛定居。消息传到穆特时,可以想见她的极度失望和愤怒,拒绝归还康定斯基以前留下的作品,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作为康定斯基1902年至1914年的长期伴侣,穆特提出“既然康定斯基已经忘记也抛弃了他的责任和过去的生活,他应该付给我作为‘寡妇’的赔偿——他声称过因为德国和我,希望自己已经死了。我们共同生活的所有东西,应该转让给我,并且由我来决定留给他什么”。康定斯基不断地请朋友和律师居中调停,但这场苦涩又难堪的“离婚” 财产争议,从1922年一直持续到了1926年,最终结果是康定斯基放弃索要归还作品,并发表书面声明:“我承认加布里埃尔·穆特-康定斯基女士对我留给她的所有作品的无条件拥有权。” 穆特-康定斯基,一个在法律意义上并不成立的名字,却也代表了,这是一份康定斯基将穆特视为妻子而作出的物质赔偿。

随着纳粹政府的上台,包豪斯学院被迫关闭,康定斯基远走法国,妮娜陪伴他在纽利(Neuilly)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岁月。由于1930年代纳粹抄查与没收现代艺术和一切先锋艺术,穆特设法将所有的“青骑士”画作从慕尼黑转移,藏匿到了穆尔瑙家里的地下室。她与第二任伴侣约翰内斯·艾希纳(JohannesEichner),共同守护这批藏品和秘密,即使是在战争的物质紧缩时期,他们都没有考虑过出售任何一幅作品,整整二十五年无人知道这些画作的下落。

二战结束后,德国的文艺气氛逐渐宽松,现代艺术重新回到公众视野。1952年穆特筹备自己的五十年艺术回顾大展时,认识了研究康定斯基的专家荷特尔博士(HansKonrad R?thel)。随着友谊的加深,荷特尔博士又成为了伦巴赫美术馆馆长,1957年穆特在80岁生日之际,向伦巴赫捐了大约一千件“青骑士”的作品,其中包括康定斯基的90幅油画和330幅水彩和素描,自己的25幅油画和大量纸上作品,以及其他“青骑士”画家的作品。在穆特行为的感召下,大收藏家伯恩哈德·克勒(Bernhard Koehler)的后人,也将家族收藏捐给了伦巴赫美术馆。克勒是奥古斯特·马克的妻子的叔叔,是《青骑士年鉴》和展览的资助人,认识马克后就收藏了大量“青骑士”画家的作品。这两次非同寻常慷慨的捐赠,令伦巴赫美术馆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青骑士”艺术收藏。

“对康定斯基,我做了正确的事。我给了他在慕尼黑的位置”,1957年穆特在写给朋友的信里这样谈及捐赠。此时,康定斯基已经去世十三年,穆特终究没有辜负两人相爱亦彼此艺术生涯的那段黄金岁月。妮娜后来也没有再婚,康定斯基画作价格不断攀升,她生活无忧,爱上了收藏珠宝,八十多岁时在瑞士的别墅家中,遭入室盗窃和谋杀,价值两百多万美金的珠宝不翼而飞,凶手至今仍未找到。但妮娜身前,也在1976年向巴黎蓬皮杜中心捐了15幅康定斯基的油画和15幅水彩,并在1980年遗赠了康定斯基在纽利的画室。她在1979年创办的“康定斯基协会”,资助了康定斯基作品全集目录的编撰出版,也持续帮助蓬皮杜完整其康定斯基的收藏。如今,巴黎蓬皮杜中心、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和慕尼黑的伦巴赫美术馆,是全世界康定斯基作品的三大收藏机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