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这座拥有众多著名古迹的历史之城,古代与当代美学交相辉映。4月20日,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即将拉开帷幕(展期为2024年4月20日至11月24日;预展时间为4月17至19日)。在与这场全球瞩目的艺术盛会同期,威尼斯的艺术机构可谓全城联动。可以说,这是个集中领略全球艺术面貌的绝佳时机。那么,除了“威双”还有哪些展览值得一看?为此,我们整理了一些优质好展清单。
威尼斯双年展
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海报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时间: 2024年4月20日至11月24日(预展时间为4月17至19日)
地点: 绿城花园展区(Giardini)和军械库展区(Arsenale)
本届双年展策展人阿德里亚诺·佩德罗萨(Adriano Pedrosa)是历史上首位组织双年展的拉丁美洲人。
本届双年展的主题——“无处不在的外人”(Foreigners Everywhere)——源自克莱尔·方丹(Claire Fontaine)于2004年创作的霓虹灯系列作品,作品使用了53种不同的语言拼写出“无处不在的外人”,包括使用一些曾经存在但已近乎失传的土著语言。
双年展策展人阿德里亚诺·佩德罗萨(Adriano Pedrosa)表示,“无处不在的外人”具有双重含义:“首先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身在何处,你总会遇到外国人——他们/我们无处不在;其次,无论你身在何处,你在内心深处总感觉自己是一个外人。”而实际上对于“外来人”的挑战,不仅仅局限于那些离开原籍或居住地的人们,而是一种更广泛的“他者”感,一种超越物理边界的陌生感或格格不入感。
本届威尼斯双年展重点关注的是那些是外国人、移民、流亡者及难民的艺术家,尤其是那些在南北半球之间流动的艺术家,移徙和去殖民化成为关键词。双年展将包括“Nucleo Contemporaneo”(当代核心)和“Nucleo Storico”(历史核心)两部分。
相关阅读:
酷儿、素人、民间、土著,本届威双当代核心四大关键词背后的故事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中国国家馆
时间: 2024年4月20日至11月24日(预展时间为4月17至19日)
地点: 意大利威尼斯军械库及处女花园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主题为“美美与共——集”。
本届中国国家馆展览由浙江大学教授王小松和独立策展人姜俊共同策划,共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由“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图像文献组成的版块“集”,和由车建全、焦兴涛、邱振中、施慧、王绍强、汪正虹、朱金石7位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组成的版块“传”。
上:王小松
下:姜俊
中国国家馆将“美美与共——集”作为主题,突出“汇聚、交流、融合”之意,希望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中“海纳百川”“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价值理念。其中,“集”代表了世界范围内不同身份、不同人种、不同信仰、不同观念、不同目的、不同媒介、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等多样性的汇聚,为开展交流对话和互相理解创造了契机。
围绕主题,展览分为“集”和“传”两大版块。在“集”版块中,100件散落于海外的中国历代绘画作品的数字档案将分别在档案柜和LED屏幕中展示。这些作品均入编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该项目至今已历时近19年,共收集了12405件(套)中国古代绘画珍品图像,其中的1/4、约3000余件/套的作品目前分藏于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
在“传”版块中,7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基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展开新的创作,从建筑、山水、人物、花鸟等不同绘画元素切入,以艺会友,与古为新,这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雅集文化,也强调了传统与当代之间的“传承”。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上排从左至右依次为:车建全、焦兴涛、邱振中
下排从左至右依次为:施慧、王绍强、汪正虹、朱金石
在“集”和“传”之间,展览借鉴了20世纪德国艺术史家阿比·瓦尔堡的《记忆女神图集》(Mnemosyne Atlas),用图像文献学的方式为每件艺术作品都准备了与主题相关的图版,试图通过多元图像的并置,将中国历代绘画和当代艺术作品联系起来,也同时呼应了全球图像史,形成了中、外和古、今的双向联动。
威双同期
展览推荐
曾梵志
《龙抬头 II》
2019–2023,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 曾梵志
曾梵志
近远/今昔
时间: 4月17日至9月30日
地点: 威尼斯仁慈大会堂(Scuola Grande della Misericordia)
曾梵志的新作展《近远/今昔》(Near and Far/Now and Then)将于2024年威尼斯双年展同期开幕。此次展览由洛杉矶郡立美术馆(LACMA)主办,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展览空间。展览将于4月17日至9月30日在历史悠久的威尼斯仁慈大会堂(Scuola Grande della Misericordia)展出。
《近远/今昔》将展出曾梵志在过去数年创作中的全新突破,首次呈现艺术家新近创作的两个系列:全新的抽象绘画作品,以及历经十二年探索与锤炼的纸本素描,作品使用了水墨、石墨、色粉、金粉和其他矿物颜料在手工造纸上进行创作。
展览将由迈克尔·高文(Michael Govan,洛杉矶郡立美术馆馆长、总裁兼Wallis Annenberg总监)及史蒂芬·利特尔(Stephen Little,洛杉矶郡立美术馆中国艺术策展人兼中国、韩国、南亚和东南亚艺术部主管)共同策展。
本次展览将探讨曾梵志多方向的绘画实践,如何以具象手法重新定义抽象,又以抽象手法重新理解具象绘画,通过两者之间的转换,扩展绘画的边界。
展出的新绘画脱胎自他数十年来对色彩理论的研究;借鉴了印象派和点彩派的技法,但又不同于印象派那种点列分明、以点成画的层次肌理。曾梵志的作品以层层叠叠的颜料,相互交织的笔触,创造出从远处易于辨认的具象图像,但当观众走近画作观看时,图像似乎消融为满幅的油画物质质感,混沌之中带有鲜明的物性。有别于过去的抽象绘画聚焦于单一色彩的深浅明暗微妙变化,这批新作以色彩的组合来建构画面。一幅作品之中往往会包含超过 30 种色调明亮的颜料,交叠组合出瞬息万变的视觉体验。
同场展出的还有曾梵志的纸上素描,体现出另一个并行的创作脉络,描摹基督教、佛教和中国文人画的图像元素。
曾梵志
《诸⾏⽆常》
2019–2023,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 曾梵志
攝影:Jon Etter
威尼斯仁慈大会堂(Scuola Grande della Misericordia)
摄影:Alessandra Chemollo
朱德群
《Le Point du jour》(黎明)
油画,200 × 200 cm,1988-1989
© ADAGP 2023
© Fondation CHU Teh- Chun
朱德群
朦胧的银河
时间: 4月20日至6月30日
地点: 乔治西尼基金会, 圣乔治-马焦雷岛, 30124 威尼斯, 意大利(Fondazione Giorgio Cini, San Giorgio Maggiore Island 30124, Venice, Italy)
展览由艺术史学家Matthieu Poirier担任策展人,这是近年来专门为中法画家朱德群举办的最重要的展览。
本次展览将通过众多幅珍贵油画作品,例如从巴黎市现代艺术博物馆 (Musée d'Art Moderne de la Ville de Paris)借来的大幅画作,引导参观者欣赏朱德群自1955年起创作的约50幅标志性画作。朱德群正是在这一年永久定居巴黎,接近西方前卫艺术。由策展人,艺术历史学家 Matthieu Poirier主笔的朱德群新专著将由法国著名出版社Editions Gallimard配合本次展览同 一时间出版。
展览将按时间倒序呈现朱德群的油画作品,从晚期的大型画作到早期的小型画作。场景设计为360°,将在同一空间的三个建筑层面上展示作品,展厅独特的多层次结构设计更能完美呈现画家笔下灵动的星云图像感并与其产生共鸣。
为此,独特的展厅布局的另一个动机是变换我们对朱德群作品以往的欣赏角度。艺术评论家或机构长期以来的视角都集中在对画家东西方二元性的认可上,虽然这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但它不应该阻止我们事后了解到他的非凡宇宙美学视角,并与之产生历史共鸣,甚至在最当代的创作中也能找到其艺术渊源。
朱德群
《PERSONNAGES》
41 × 27 cm,1955
图片来源:朱德群基金会
喻红
《欲海沉浮》
2023,布面丙烯,340 × 140 cm
© 喻红。图片来自里森画廊
喻红
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
时间: 4月20日至11月24日
地点: 威尼斯卡纳雷吉欧区仁慈修道院教堂 (Chiesetta della Misericordia)
展览由古根海姆美术馆全球艺术部资深策展人孟璐博士 (Dr. Alexandra Munroe) 策展。「喻红: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将呈现一系列具有象征性和叙事性的绘画新作,以呼应仁慈修道院教堂的建筑和文化背景。这些场域特定的画作将沿着建筑的墙身环绕成一个弧形,描绘了人类生命的周期和轨迹——出生、活着和死亡,并将社会现实的粗陋与拜占庭及意大利巴洛克绘画中的传统画面相结合,形成一种“超自然现实主义”的风格。喻红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中借用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大多为妇女儿童,并以扭曲的姿势来表达精神上的痛苦或是即将发生的危险。「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中的人物被置于圆形或拱形的大型画布里,在金色的背景下,直面并颠覆了神圣艺术刻画的史诗般主题,也不回避绘画描绘人类痛苦的功能。
展览的标题取自流行摇滚乐队皇后乐队 (Queen) 发行于1980年的同名歌曲,其歌词强调了人类终日面临的挣扎,比如死亡、失败和绝望。这句话可远溯到《詹姆斯王圣经》,鲁迅也曾以“在尘土中辗转”来描述“以往经验的悲剧重演”。展览「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叙述了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但每个场景都带有存在主义的思考,绘画中反复出现着代表死亡的脚这一意象。通过色彩丰富但情绪晦暗的构图,展览反思全球化和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社会变革,以及在面对灾难性的破坏时,意义的脆弱性。
喻红
《未知生焉知死》(展开)
2023,布面丙烯,(展开尺寸) 30 × 43 cm,11 3/4 x 16 7/8 in
© 喻红。Pio Monte della Misericordia, Naples
贝林德·德·布鲁伊克(Berlinde De Bruyckere)
《大天使II(圣乔治),2023-2024》(Arcangelo II [San Giorgio], 2023–2024)(创作中)
2024,蜡 动物毛发 硅胶 铁 环氧树脂,251 × 82 × 105 cm
© 贝林德·德·布鲁伊克,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Mirjam Devriendt
贝林德·德·布鲁伊克
避难之城 III
时间: 4月20日至11月24日
地点: 圣乔治·马焦雷修道院
Abbazia di San Giorgio Maggiore
展览题为《避难之城 III》(City of Refuge III),在本笃教会非盈利部门Benedicti Claustra Onlus及其董事卡梅罗·A. 格拉索(Carmelo A. Grasso)的协助下得以开展。而格拉索也与奥里·德索(Ory Dessau)和彼得·布根豪特(Peter Buggenhout)一道,组成了本次展览的策展团队。
《避难之城III》基于艺术家的三组新作,在超验与物质的内在性间摇摆不定,以独特的方式回应了教堂的宏伟建筑、功能、象征意义和历史。展出作品包括正厅和侧廊的《大天使》(Arcangelo)雕塑、教堂圣器室的大型装置以及修道院画廊走廊的墙面展柜雕塑作品。展览题目取自尼克·凯夫(Nick Cave)的同名歌曲。这是艺术家是系列展览的第三站,“艺术作为庇护所“的主题也在场地的宗教氛围中得到强化。
德·布鲁伊克在实践中表现了种种人类、动物和有机物的混合形态。她从欧洲古典大师、佛兰芒文艺复兴、基督教圣象艺术、神话和传说中汲取灵感,将现存历史与当下时事催生出的新叙事相交叠,创造出一片富于感伤、柔和和不安的心理地形。她的作品探讨了爱与痛苦、危险与保护、生与死的二元性,将神学的涵义转入普世与世俗的领域。
贝林德·德·布鲁伊克(Berlinde De Bruyckere)在比利时根特的工作室中,2024年1月 © 贝林德·德·布鲁伊克,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摄影:Mirjam Devriendt
圣乔治·马焦雷修道院是一座位于威尼斯圣乔治·马焦雷岛的16世纪本笃会修道院,也是这座城市里最重要的帕拉第奥式建筑典范之一。
圣乔治·马焦雷修道院(Abbazia di San Giorgio Maggiore)
摄影:Lorenzo Palmieri
威廉·肯特里奇
《作为咖啡壶的自画像》
时间: 4月17日至11月24日
地点: 威尼斯军械库表现政治学学院
(Arsenale Institute for Politics of Representation)
南非艺术家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以过去四十年里创作的投影动画、雕塑,以及戏剧和歌剧舞台而著名。
近期,他和策展人好友、亦为1998年出版了关于其作品的重要专著的卡罗琳·克里斯托夫-巴卡尔吉耶夫(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合作,在威尼斯军械库表现政治学学院(Arsenale Institute for Politics of Representation)首次展出九集影像系列作品《作为咖啡壶的自画像》(Self-Portrait as a Coffee-Pot)。
本次展出的视频每集时长三十分钟,本来是肯特里奇为在线观看创作的。这个系列既是对数字时代具身性和现象性体验的一场实验,也是对此刻艺术家脑海中和工作室里可能发生的情况的反思。
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作为咖啡壶的自画像》(Self-Portrait as a Coffee-Pot),第1集《工作室的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of the Studio)静帧,2022,高清视频,31分钟2秒 © 威廉·肯特里奇,DACS 2024 版权所有,图片:艺术家、古德曼画廊、豪瑟沃斯
皮埃尔·于热(Pierre Huyghe)
《阈限》(Liminal)(静帧) 2024,实时模拟 声音 感应器 © 皮埃尔·于热,SIAE/ADAGP, 2024,图片:艺术家、桑塔画廊(Galerie Chantal Crousel)、古德曼画廊(Marian Goodman Galler)、豪瑟沃斯、施博尔画廊(Esther Schipper)、TARO NASU
皮埃尔·于热
阈限
时间: 3月17日至11月24日
地点: 威尼斯海关大楼艺术博物馆(Punta Della Dogana)
《阈限》(Liminal)是艺术家皮埃尔·于热(Pierre Huyghe)与安妮·斯蒂尼(Anne Stenne)共同策划的艺术家大型个展,展出了于热的最新创作及过去十年间——包括皮诺艺术收藏(Pinault Collection)中的精选作品。
本次展览是艺术家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展览,与首尔三星美术馆(Leeum Museum of Art)合作举办,并将于2025年2月巡展至三星美术馆。
皮埃尔·于热的艺术创作一直着质疑人与非人之物的关系。他以推想小说的方式构思作品,从中涌现出世界的其他拟态。对他而言,虚构是“我们接触那不可能之可能性的载体——那些存在或不存在的事物。”
于热将威尼斯海关大楼艺术博物馆(Punta Della Dogana)改造成一个动态而敏感的环境。展览是一个过渡状态,栖息着人类与非人生物,场所中的主体将在不断的学习、演变、混合中成型。这些生物的记忆会不断拓展,与贯穿展览中可感知或不可感知的事件随之而变。
皮埃尔·于热(Pierre Huyghe)《卡马塔》(Camata)(静帧),2024至今,由机器学习驱动的机器人自导影片,由人工智能实时编辑声音感应器 © 皮埃尔·于热,SIAE/ADAGP, 2024,图片:艺术家、桑塔画廊(Galerie Chantal Crousel)、古德曼画廊(Marian Goodman Galler)、豪瑟沃斯、施博尔画廊(Esther Schipper)、TARO NASU
彼得·胡加尔
Self-Portrait Lying Down, 1975
© The Peter Hujar Archive/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Y
彼得·胡加尔
生与死的肖像
时间: 4月20日至11月24日
地点: Santa Maria della Pietà
Riva degli Schiavoni, 30122 Venezia VE
纽约彼得·胡加尔基金会(Peter Hujar Foundation)将在欧洲首次展出彼得·胡加尔的传奇作品《生与死的肖像》(Portraits in Life and Death),与2024年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博览会同期举办。展览将完整呈现1976年出版的《生与死的肖像》一书中收录的41件系列摄影作品——该书是胡加尔生前唯一的出版物,由他的友人、评论家苏珊·桑塔格撰写序言。
该展览将由芝加哥艺术学院摄影与媒体副馆长格蕾丝·德维尼(Grace Deveney)策展。彼得·胡加尔以拍摄具有敏锐洞察力和心理深度的主题而闻名。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他浸润在纽约市中心艺术家、音乐家、作家和表演者的前卫环境中,其肖像作品捕捉到了拍摄对象触动人心的亲密与脆弱。
彼得·胡加尔
《Orgasmic Man》
1969,pigmented ink print,image, 11 1/4 × 7 1/2",paper, 14 × 11"
© The Peter Hujar Archive
刘永国(Yoo Youngkuk)
Work, 1974
布面油画,106 × 106 cm
© Yoo Youngkuk Art Foundation
刘永国
无尽之旅
时间: 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同期
地点: 奎里尼宫(Palazzo Querini Stampalia)
作为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平行项目,刘永国艺术基金会(Yoo Youngkuk Art Foundation)宣布将为韩国抽象艺术先驱、韩国前卫艺术代表人物刘永国举办特别展览“无尽之旅”(A Journey to the Infinite)。
该展览由金仁惠(Inhye Kim)策划,将重点呈现上世纪60年代及70年代这一刘永国艺术历程中的关键时期,突出其艺术实践自有机形式到几何形状的过渡与实验。大胆的原色和冷暖色调的微妙变化,展现出艺术家对于纯粹抽象艺术的无尽探索。展览将于奎里尼宫(Palazzo Querini Stampalia)的三个楼层中进行,展出30余件油画、14件版画、8件绘画以及约40件档案文献,是对刘永国艺术生涯的浓缩和基本介绍。本次展览不仅是刘永国自去年在佩斯画廊纽约旗舰空间举办个展以来在西方艺术界举办的第二次展览,也是他在欧洲举办的首次个展。
刘韡
《东方 2021 No.5》(The East 2021 No.5)
2021,布面油画,260 × 180 cm
雅努斯
时间: 4月20日至11月24日
地点: 威尼斯迪多宫(Palazzo Diedo)
贝格鲁恩艺术文化公司(Berggruen Arts & Culture)在威尼斯古迹迪多宫(Palazzo Diedo)开设永久性当代艺术空间,并于4月20日推出揭幕展览《雅努斯》(Janus),将展出刘韡和其他10位国际知名当代艺术家的绘画、雕塑和全新的场地委约装置作品。
迪多宫曾是威尼斯最有权势家族之一的住所,也曾是一所小学和法院。委约作品的灵感往往来自与威尼斯有关的传统工艺,如壁画、穆拉诺玻璃、珍贵织物和威尼斯地板设计。展览名称取自罗马神话中象征开端与终结之神雅努斯(Janus),雅努斯通常有两张面孔,一张向前看,另一张向后看,象征着展览致力于将历史与当代相互融合。
刘韡
《猜测 No.2》(Speculation No.2)
2024,铝合金、汽车漆、丙烯酸、玻璃纤维、聚乙烯、铁
220 × 140 × 210 cm
235 × 140 × 40 cm(基座)
220 × 156 × 220cm(整体)
玛莎·琼沃斯
《无题》,“镀金门”系列
2023,油彩、纸本、画布,242 × 276.5 cm
© Martha Jungwirth 摄影:Ulrich Ghezzi
玛莎·琼沃斯
黑暗之心
时间: 4月17日至9月29日
地点: 意大利威尼斯奇尼宫美术馆
意大利乔治·奇尼基金会(Fondazione Giorgio Cini)将呈献奥地利艺术家玛莎·琼沃斯(Martha Jungwirth)的新作个展《黑暗之心》(Herz der Finsternis),与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同期进行。
在她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琼沃斯发展出一种独特的抽象方法,该方法立足于身体与对周遭世界的密切观察。艺术家借鉴“托辞”(pretexts),使其成为引发短暂、内在冲动的契机,为她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绘画提供灵感。在《黑暗之心》中,琼沃斯以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1899年的同名小说作为她近期一系列作品的起点。
展览的德语标题以康拉德的著作为名,琼沃斯年轻时曾读过这本书。该书讲述一支比利时蒸汽船探险队沿着刚果河前进的虚构故事,探讨当时欧洲殖民主义在非洲的黑暗和残酷。在参观了为1931年巴黎国际殖民博览会而建、位于镀金门宫(Palais de la Porte Dorée)的移民历史博物馆(Musée de l’histoire de l’immigration)后,这个故事又重新回到琼沃斯的脑海中。她被所见深深打动,激发了她创作这组名为“镀金门”(Porte Dorée)的最新画作系列。她解释道:“对我而言,移民和迫害的主题具有完全不同的现实意义。长期流离失所的历史以及它如何延续至今,让我感到不安。”
瑞贝卡·艾克罗伊德
Ensuite
2024年,雕塑(环氧树脂铸造,镜面铁管,不锈钢,彩色胶片, 负片胶片,螺纹钢筋)143 × 38 × 105 cm,图片由Peres Projects惠允。
瑞贝卡·艾克罗伊德
镜像阶段
时间: 4月20日至11月24日
地点: 马塞洛方达科(Fondaco Marcello)
30124, C. del Tragheto, 3415, 30123 Venezia VE, Italy
《镜像阶段》(Mirror Stage) 将呈现艺术家瑞贝卡·艾克罗伊德(Rebecca Ackroyd,1987年生于英国切尔滕纳姆)的一系列新作——他们组装成了一个梦幻般的装置,艺术家独特的复制和碎片化过程重新诠释了我们对现实、欲望和厌恶的感知,并将已知的过去和充满机遇的当下融合成一个有趣的幻境。
展览包括大型绘画、纸本、铸塑雕塑和现成物件。
亚历克斯·卡茨
《克莱尔·麦卡德尔 9》
2022,油彩、亚麻画布,213.4 × 182.9 cm
© Alex Katz 摄影: Charles Duprat
亚历克斯·卡茨
克莱尔、草地与水
时间: 4月17日至9月29日
地点: 威尼斯乔治·奇尼基金会(Fondazione GiorgioCini)
《克莱尔、草地与水》为场域限定展览,展出卡茨在2021年至2022年间创作的三组主要作品,代表卡茨创作的三个关键方面,彰显他在70多年职业生涯中不断拓展艺术边界的实践。其中,卡内卢蒂厅(Sala Carnelutti)将展示大尺幅、以特写方式描绘的墨色海洋以及绿黄色调的草地画作,而小剧场(Piccolo Teatro)将展出一组以20世纪中期美国时装设计师克莱尔·麦卡德尔(ClaireMcCardell)的服装为灵感的绘画作品。
可以说,在威尼斯双年展期间,从博物馆、美术馆基金会到画廊,威尼斯的艺术机构几乎是全城联动。所以,同期开幕的展览不胜枚举。除了上述展览,我们也梳理了一些威双同期的值得去看的展览:
伊娃·尤斯凯维奇(Ewa Juszkiewicz)个展
地点:威尼斯卡瓦尼宫(Palazzo Cavanis)
伊娃·尤斯凯维奇, 在波兰华沙的工作室, 2023
图片来源:高古轩画廊
罗伯特·印第安纳(Robert Indiana)个展
地点:旧行政官邸大楼(Procuratie Vecchie)
Elizabeth Wake/Alamy Stock Photo
杨沛铿:《附件庭院Courtyard of Attachments》
地点: Campo della Tana
30100 Venice, Metropolitan City of Venice, Italy
杨沛铿
《回避之洞(不是你的)》
2024,鱼缸、水族设备、陶瓷、塑料容器、灯具、金属架、鱼排泄物和水,尺寸可变。
由 M+ 委托,2024年,图片:© 杨沛铿,照片:© 何兆南
李圣子(Seund Ja Rhee)个展
地点:ArteNova
李圣子
《风的证言》,1965
沙兹亚·西莰达(Shahzia Sikander)个展
地点:Palazzo Soranzo Van Axel
沙兹亚·西莰达
《连根拔起的秩序,系列 3,No. 1》(Uprooted Order, Series 3, No. 1)
1997,手工无酸纸上植物颜料,干颜料,水彩,茶,16.8 × 9.2 cm
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
《威廉· 德库宁与意大利 Willem De Kooning e L’Italia》
地点:威尼斯学院美术馆(Gallerie dell’Accademia di Venezia)
Calle della Carità, 1050, 30123 Venezia VE, Italy
威廉·德·库宁
《无题XII》,1975年
朱莉·梅赫雷图(Julie Mehretu):《合奏Ensemble》
地点:格拉西宫当代艺术博物馆(Palazzo Grassi)
Campo San Samuele, 3231, 30124 Venezia VE, Italy
朱莉·梅赫雷图
《Entropia》
color lithograph and screenprint on Arches 88 paper,85.4 × 112.2 cm,White Cube
六角彩子个展
地点:Palazzo Corner Mocenigo
六角彩子
《无题》
2022,布面丙烯,194 × 259 cm
图片由艺术家及Gallery Target 提供
何塞法·恩贾姆(Josèfa Ntjam):
《spæc(i)es 的膨胀swell of spæc(i)es》
地点:威尼斯美术学院
(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Venezia)
何塞法·恩贾姆(Josèfa Ntjam)
《spæc(i)es 的膨胀》
2024,电影渲染。
由 LAS 艺术基金会委托。
致谢:艺术家;LAS Art Foundation; Galerie Poggi, Paris; and NıCOLETTı, London © ADAGP, Paris, 2024.
吉姆·戴恩(Jim Dine):
《锻造厂里的狗 Dog on the Forge》
地点: Palazzo Rocca
Piazza Giacomo Matteotti, 2, 16043 Chiavari GE, Italy
吉姆·戴恩
《熔炉上的狗 DOG ON THE FORGE》
2023,青铜,1.8 × 4.1 × 1. 50 cm
致谢:艺术家和 TEMPLON ,巴黎/布鲁塞尔/纽约
照片:艺术家工作室
弗拉特卡·霍瓦特(Vlatka Horvat):
《通过手头的手段By the Means at Hand》
地点: Croatian Pavilion, Fàbrica 33
Calle Larga dei Boteri, 5062, 30121 Venezia VE, Italy
弗拉特卡·霍瓦特
《 威尼斯(手头)# 1》,2024
致谢: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