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这个夏天,油画有点疯

来源: 2006-11-18

凤凰卫视的阮次山先生经常在电视里讲一句话:许多看上去不相关的事物,其实都有着内在关联。这个夏天,有那么多的关于油画的话题,和它们背后的关于收藏的种种传奇。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事件,其实也有着内在的关联。
   从250万元到3300万元,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在6年里,演绎了升值神话。 
   关键词:徐悲鸿《愚公移山》 
   曾经流落海外60余年的徐悲鸿油画代表作《愚公移山》日前在“2006中国瀚海春季拍卖会”中以3300万元拍卖成交。这一价格创下国内油画拍卖最高纪录以及徐悲鸿作品拍卖最高纪录。据介绍,该幅作品被国内藏家购得,不久将在国内展出。 
   《愚公移山》是徐悲鸿的传世之作,创作于1939年,有水墨和油画两个版本。目前,水墨巨幅画作藏于徐悲鸿纪念馆,油画自创作之后,一直漂泊海外。 
   据介绍,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当时在新加坡的徐悲鸿将这幅作品与许多其他作品一起,埋藏于新加坡一所乡镇学校的枯井内,10年后该校校长取出并写信告知徐悲鸿,徐悲鸿为感谢校长的藏宝之恩,将此画赠送给他。此幅油画《愚公移山》曾多次转手,2000年在嘉德在线举行的网上拍卖会上,曾以250万元的价格被一名收藏家得到。时隔6年,此画升值幅度惊人。 
   藏家点评:“老油画”其实在市场上应该受到追捧,可是目前看“老油画”并没有广泛地引起投资人或者是收藏家的注意。“老油画”特指中国第一代油画家的作品,目前市场上最受关注的第一代油画家有徐悲鸿、林风眠等,他们的作品已经处于“高端”,往往能创出高价,如这幅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可是第一代油画家还有很多远远未得到市场的关注,中国第一代油画家还有很多,如关良、颜文梁、潘玉良、刘海粟、庞薰琴等,这些第一代油画家的作品有着特殊的价值,他们不仅是西方油画的传播者和中国油画的实践者,而且在探索学习西方油画中,又形成了自己的鲜明风格。他们的作品已经被写进了美术史,所以受到强有力的市场追捧不足为奇。从收藏角度来看,中国第一代油画家的作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欣赏价值乃至文物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现出来。
   伦勃朗,这位活了63岁的艺术大师,因为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而生活困顿。 
   关键词:伦勃朗诞辰400周年 
   2006年是艺术大师伦勃朗诞辰400周年,其出生地莱顿和后来生活的阿姆斯特丹将联手举办纪念活动,向世人展示这位艺术家是如何利用明暗法创造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在风车、运河与郁金香之外,荷兰更有伦勃朗与凡·高等伟大画家。 
   伦勃朗1606年7月15日生于莱顿,1669年10月4日卒于阿姆斯特丹。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作品采取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 
   伦勃朗在世界艺术史中所占的地位,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不相上下的。伦勃朗的伟大之处,在于表现他的特殊情感的一种特殊技术———明暗。有一句经典的话,说伦勃朗是用黑暗来表现光明。 
   据20世纪60年代统计,他一生留存的作品有油画600幅,蚀刻版画350幅,素描1500幅,70年代以后还陆续有新的发现。 
   2003年在英国伦敦索斯比拍卖行曾拍过伦勃朗的一幅自画像。这幅自画像绘于伦勃朗早年,在拍卖会上当时以约1130万美元成交。在伦勃朗的早期自画像中,已经有了鲜明的艺术表现,在画像中,他很注意脸部的内在气质,并着意于其中蕴涵着的内在语言。画中的伦勃朗,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似乎在严肃地思考着什么,背景被淡化了,画家用特殊的笔触,表达了他的内心情感。 
   藏家点评:伦勃朗认为“比金钱更重要的是名誉,比名誉更重要的是自由”。为了艺术上的崇高信念,他没有去迎合,宁愿从一个上层的“贵族”沦落为一个下层的平民。大师永远是大师。据说除了少许流落在民间的画作,伦勃朗最好的作品全都被收在荷兰和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伦勃朗生前也曾经有过生活中的困顿,但是这并不能阻碍他坚持自己的画风,在当时,他只要稍微向“媚俗”的画风靠拢一下,他就会接到源源不断的订单,就会过上富有的生活,但是他没有那么做,虽然凭着他的功力,他可以轻易地做到那些。现在那些卖画卖得很好的画家,是不是也可以从伦勃朗身上学到点什么呢?而那些手握重金的收藏家们,是不是在看了伦勃朗的故事后,也会有所启发呢?
   克里姆特的艺术富于东方情趣,下图是他刚刚创造了世界纪录的画作。 
   关键词:克里姆特的世界第一 
   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油画作品《阿德勒·布洛赫-鲍尔夫人》日前以1.35亿美元成交价被化妆品大王罗纳德·S·劳德收购,创下迄今单幅油画最高拍卖价纪录。 
   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的名画《拿烟斗的男孩》2004年5月在纽约索斯比拍卖行以1.04亿美元成交,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昂贵的油画。这幅画的成交价超过《拿烟斗的男孩》。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年7月14日出生于维也纳,1897年组织创立“维也纳分离派”,克里姆特把希腊和拜占庭镶嵌画的装饰趣味引入绘画中,用“孔雀羽毛、螺钿、金银箔片,蜗牛壳的花纹、色彩和光泽”,创造了一种“画出来的镶嵌”,作品具有梦幻般的美。1918年2月6日,克里姆特死于中风和肺炎,终年56岁。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有很强的趣味性与内涵的哲理性,画面具有强烈的装饰色彩,人体扭曲变形,色彩和谐,达到一种略带颓废和矫揉造作的美感。在大师生命的最后10年,画家沉溺于东方美术的装饰素材。他热衷于收藏东方艺术品,其中包括大量中国、日本、朝鲜的艺术品和文物,这些收藏的屏风、绘画、花瓶、雕像,成为他的作品中的背景,在自己的会客室及画室里挂满了中国年画、日本版画和来自东方世界的各种艺术品,1914年还在画室悬起一幅《关公像》的中堂画。 
   藏家点评:克里姆特的作品成了世界上最贵的画,但是对他,许多人或许还不像了解毕加索和凡·高那样了解他。事实上,中国的画家们对于克里姆特都不算陌生,因为他的绘画技法非常接近中国画。克里姆特的胜利应该是东方艺术的胜利,东方的线条与别有情致的装饰性会因为克里姆特的“世界第一”而再次受到关注,试想,如果中国的传统绘画能够随着这股“克里姆特风潮”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更大的影响,那么,国内的市场,又将会形成巨大的反响。所以,对于出色的收藏家来讲,市场永远存在机会,只要你是一个用心人。
   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是他的代表作,他的作品是中国当代油画市场中的领头羊。 
   关键词:中国当代油画 
   随着最近一期《三联生活周刊》的推介,中国当代油画成为投资暴利神话再次成为艺术人士的话题,当然这种现象是国内外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当代油画”在国际市场的走高,今年纽约苏富比举行了“中国当代艺术品”春季拍卖,其中张晓刚的《血缘:同志第120号》拍出了97万美元的高价,其他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也有相当不错的成交。随之国内的买家也开始追捧“当代油画”,因此今年春季国内拍卖市场“当代油画”的价格也大幅飙升,如北京保利推出的王沂东的《新娘》以407万元成交,王广义《大批判-耐克》以330万元成交,北京瀚海上拍的杨飞云的《彝装》以297万元成交,可以说这轮油画市场行情的特点是不断创出“新高”。但是在这 
   轮油画行情来临时,也同时抛给了我们收藏家和投资人一个问题,就是面对如此被拉高的市场,你还敢不敢出手。 
   藏家点评:在未来几年中,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资源争夺,将更多地体现在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上,而无论从当代艺术的学术上,还是中国的当代艺术品本身,中国本土的资源都不能与西方相比:其一,当代艺术源于西方,在学术上对当代艺术的判断力有自身的诸多缺陷,产生的问题是我们的学者和拍卖行到底需要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当代艺术?其二,中国当代艺术的最早收藏家都在西方,在货源的供应上也有很多不足。这些都给中国的拍卖企业带来巨大的难题。(来源:每日新报 撰文/马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