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艺术北京”的目标是北京成为亚洲的艺术中心与交易中心——赵力专访

来源:99艺术网专稿/刘艳萍 2007-09-14

受访人:赵力(“艺术北京2007”学术委员会代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览会资深专家)
采访人:刘艳萍(99艺术网北京站记者)
采访地点:北京今日美术馆“艺术北京2007”当代艺术博览会新闻发布会现场
时间:2007年9月12日

99艺术网(以下简称99):您在“艺术北京2007”当代艺术博览会主要负责什么?学术委员会在博览会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赵力(以下简称赵):我以前的角色是艺术总监,主要负责学术这一块。今年我们把学术这一块扩大了,范迪安、冯博一、卢杰、皮力,我们五位从艺委会出来,成立了一个学术机构“学术委员会”,以此来强化当代艺术博览会学术这一部分。为什么这么做呢?当代艺术本身与市场有距离,不能很快得进入市场,这就涉及到要使什么样的当代艺术进入当代市场,要及时地通过博览会反映出来。高品质的中国当代艺术,有标准的中国当代艺术,进入这个市是最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学术委员会就是做一个品质性的工作。怎么来控制品质呢?一个就是学术委员会来负责,策划博览会的主题展、专题展的邀请;另外就是画廊的甄别,学术委员会这边也专门定了一个标准,什么样的人能够进入博览会。通过这种形式学术委员会就进入到博览会的深层次结构里面了,也就是说它不仅管一般的展览和艺术潮流,还管参展画廊的学术品质。

99:您再具体谈谈艺术北京是如何制定画廊与艺术家的入选标准的?

赵:一个是亚洲的概念,一个是当代的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复合是一个标准。在保证亚洲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在画廊的数量、比例上面作了一个调配,严格按照这个比例走,形成亚洲这样一种资源的组合,一个亚洲的品牌。当代这块,主要是侧重当代重要的艺术家,特别注重年轻的,新的艺术趋势,“新面孔,新感动”,新的这样一种当代性。因为当代不全是名家,当代艺术更多的是反映出来的一种创作现状。

99:赵老师,学术邀请展“艺术突破”,博览会选择参选对象的时候,是重视艺术家还是重视画廊?

赵:“艺术突破”大部分资源因为都在画廊里,所以我们首先甄别画廊它有没有这样一个素质,然后再从画廊里面挑选代表性的艺术家。

99:那学术邀请展中的参展艺术家,是你们挑的,而不是画廊推荐的?

赵:对,是我们挑的,我们先挑画廊,然后再挑画廊的艺术家。

99:那对艺术家的挑选是注重成熟的艺术家,还是新锐的艺术家?

赵:艺术突破这块主要侧重已有的基础上的突破,基本上就是重要的艺术家本身的突破性作品。本来我们还有一个主题“年轻艺术区”,因为今年没有场地了,所以就不做了。那么什么展览能取代这个呢?我们今年抓了一个新的艺术趋势“影像”,我们做了两个影像展览,尤其是池田亮司的专题展,在国内应该说是新的多媒体风格。很遗憾的是年轻艺术区这块没有,明年肯定会做。

99:赵老师,您能通过这个艺术博览会,预测一下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吗?

赵:预测很难。我们的预测只能根据原有的基础,已有的经验来做,所以说预测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还是能够把握那种大体的趋势的。当代艺术本身的功能、职责就是打破疆域,发现新疆域,所以艺术在很多领域有突破,而且突破性还很强,那么根据这个突破性和已有的经验,以往的比较中可以发现,方向是什么,大概的趋势是什么?还有就是目前很多艺术家,包括成名的艺术家都在强调变化,那么这种变化也反映一种明显的趋势,那么这个趋势越来越强烈,就可以发现这个时代的艺术变化,观念的变化。

99:雕塑、照片、多媒体的市场是不是越来越引人注意?

赵:这个市场是新兴的。目前成熟的市场是平面的艺术。从突破度来讲,雕塑、照片、多媒体的发展受限制。其它像科技发展,社会发展,视觉艺术发展,在这方面的应用实际上很多,所以多媒体,图片的发展方式现在也很清楚了,实际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99:今年重视影像,实际上就是博览会对这种趋势的一个反映,对吗?

赵:对。明年我们还会强调新的变化。

99:那这个博览会对画种的选择有没有自己独到的想法与定位?

赵:我们不侧重画种的角度,而侧重画廊的角度。画廊的变化非常大,以前主要是平面的东西多,如油画。现在图片、多媒体、雕塑、装置也越来越多了。实际上画廊本身的经营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我们把东西拿过来,你看我们的博览会就不一样了。

99:赵老师,您是研究博览会的专家,对博览会的历史、发展有很深入的认识,那您从学术的角度,怎么看这个博览会?

赵:作一个博览会最主要的是服务功能要好。博览会是一个中介,一个平台,所以服务要增强。今年,从整个的组合,团队,从专业性角度来讲,是满强的。而且大家都重视服务意识,这是最基本的。另外从结构角度来说,一个博览会应该有什么结构,艺术北京虽然叫当代艺术博览会,但你可以看到主展场展览面积20000多平米,外围展以新农展馆为核心,辐射北京各大艺术区,形成了北京国际当代艺术节的氛围。所以未来的艺术北京可能会成为不同于博览会的展会形式,这种形态我觉得是非常新颖的。而且这种形式的艺术博览会不完全是一种商业的交易,你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现状。从这个角度来说,博览会脱胎换骨的变化,会在最近的几年显现出来。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做一个博览会,做“艺术北京”的展会形态,而是要做成一个艺术北京的节日形态。

99:现在国内外的博览会这么多,艺术北京如何把持自己的特色?

赵:我觉得就是要定位清楚,就是要定位你要做什么?我觉得艺术北京的定位很清楚。第一个阶段是要做好当代的博览会,是以亚洲本土为核心的博览会,表现新的东西,形式要多样。第二个阶段,要办成学术与商业结合的,甚至学术比例要超过商业的这样的一个博览会,这样才能真正把学术与商业变成一个平台。第三个阶段,就是艺术北京与别的资源的一种整合,完成北京成为亚洲的艺术中心与交易中心的这样一种使命。如果能走到第三个阶段,那么我想艺术北京对于中国与国际的接轨,中国当代艺术真正的国际化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99:您觉得办一个博览会,最大的成功之处是什么?

赵:最大的成功是大家关注。因为当代艺术是大家参与的一件事,大家都活在当代,都在当代生活,艺术是人类精神的一种表征,所以当代艺术需要大家的关注,大家参与,才能使艺术与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关系,我们的生活才能因为艺术而发生改变。今天提出感动的问题,实际上我觉得艺术就是一种感动,社会感动艺术的创作。我觉得这种互动关系很重要,如果能达到这种互动关系,这个博览会就成功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