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造(Re-Creation)”作品之中国亭(左图)芬兰亭(右图)由深港本地建筑师Gigi Leung以及来自芬兰的木工团队基于同一理念分别设计完成。
第14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以下简称“威双”)将于6月7日至11月23日举行。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将在“威双”举办一系列“深双在威双”活动。记者6月3日从深圳双年展组委会获悉,深圳将分别与中国馆及芬兰馆合作,以展览、论坛等多元形式呼应本届“威双”。
“深双在威双”推广活动延续了自2009年开始,深圳与威尼斯两大城市双年展的交流与对话。此外,深圳与芬兰将共同办展。这也实现了威尼斯双年展开展百年来,城市与国家的首次“牵手”,在办展机制及文化互动方式上有了全新的突破与跨越。
展现中国建筑“基本法则”
本届“威双”的策展人雷姆·库哈斯指定总题、中央馆主题为“基本法则”。为了呼应展览主题,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在“2013深港双城双年展”上开展的“解读《营造法式》工作坊”的成果将亮相威尼斯。根据中国第一本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的官方著作——《营造法式》为蓝本搭建成的屋顶模型,将代表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法则”在威双展出,呈现中国传统建筑的技法魅力。
此外,观众还将在“威双”上观看到“深港双城双年展”的优秀作品,了解到这个从中国快速城市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城市\建筑双年展的十年历程;深港双年展对城市催化和互动作用的特色,并更进一步了解到中欧设计文化的交融经验。
深圳与芬兰首次“牵手”
深圳与芬兰——一个以速度与狂热闻名的中国珠三角核心城市,与一个以沉着与宁静闻名的北欧国家将在威尼斯“牵手”。据了解,深圳与芬兰的共同办展实现了威尼斯双年展开展百年来,城市与国家的首次“牵手”,在办展机制及文化互动方式上有了全新的突破与跨越。
“威双”芬兰馆由Alvar Aalto于1956年设计。本届芬兰馆展览以“再创造”为主题,由芬兰建筑博物馆与深港双城双年展、芬兰建筑信息中心合作策划。第五届深港双城双年展策展人、创意总监奥雷·伯曼(Ole Bouman)与芬兰建筑博物馆馆长Juulia Kauste共同担任联合策展人。
此次深圳与芬兰之间的互动,以2013深港双城双年展价值工厂展出的装置作品“再创造”为引子,阐释深圳与芬兰(欧洲)在建筑设计文化上相互补充、相互激励的关系。构成“再创造(Re-Creation)”作品的两座高耸展亭由深港本地建筑师Gigi Leung以及来自芬兰的木工团队基于同一理念分别设计完成。两座展亭仅以原木/竹木搭建,游客可自由进出。它们的创造过程开展了一场建筑设计师与在地建设者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对话,同时阐述了我们与现代主义遗赠及其国际交流传统的关联性。
在作者看来,这一作品以最纯粹的方式展现了两个空间与住所的范例。同时,它也是“正宗”(或原作)与“复制”(或摹本)的互动、国家身份与全球现状的对话。地域传统被直接置于国际化现实中,双方的文化价值被再次激活,中国(深圳)和芬兰收获了任一方都无法单独获得的成果。
深圳双年展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本届威双正式开幕前,由深圳、芬兰双方共同主持的芬兰馆开幕活动将讨论深圳与芬兰设计文化互为启迪的经验,双方对当代建筑发展的共同影响。中芬建筑师和策展人将与会讨论。
与中国馆“共谋共生”
本届“威双”中国馆以“山外山”为主题,“深港双城双年展”将与中国馆通力合作,举办包括主题发布会、为期15天的“共谋·共生”展中展、城市发展高峰论坛等多项联合学术活动。
据深圳双年展组委会透露,展中展将延续中国馆的展示形式,全面梳理总结十年间共五届深港双城双年展从探索到成熟的成长历程:对展览发展史进行回顾性评价,并以案例卡、故事本和实物模型的方式展出五届中的代表性作品,循环播放深港双城双年展纪录片与采访视频,借此讨论双年展作为公共文化活动对深圳城市发展更新所起到的催化和推动作用。此外,学术论坛将讨论城市发展的共谋共生模式,即政府主导、企业支持、专家领衔、公共参与、全民互动对城市更新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