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广角°青年实验项目空间”系列展览“根景-智联-跃界:植物,技术与其他生命”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二层C展厅如期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担任学术顾问,由设计学院青年教师薛天宠、李贝壳担任策展人,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方向的本、硕学生共同参与策划。展览以植物作为研究对象,以跨学科文献研究和可持续设计产品作为两条主线,探索城市化、工业化、智能化等技术进步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平衡关系。展览尝试重新审视人类、科技与自然社会之间复杂且相互依存的属性,反思人类活动与其背后庞大生命网络之间相互渗透的密切联系。
展厅现场
出席本次展览开幕式的主要嘉宾包括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琳、学院宣传部副部长吴琼、设计学院副院长张欣荣、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康俐,以及“广角°青年实验项目空间”工作组代表:美术馆直属党支部书记韩文超、副馆长高高,教师工作部副部长兼人事处副处长扈学婷、教师工作部副部长李彦君等。本次开幕式由高高主持。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琳致辞
王晓琳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展览成功举办的祝贺,并表示美术馆和党委教师工作部将会持续关注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教师的创作、设计、科研和课程成果。她希望通过美术馆项目空间的平台,支持青年教师展示自己的新探索、新想法与实践中的所思所想。她指出本次展览是在引导学生以设计师的眼光去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心材料与环保意识,通过高校教育的力量,培养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设计师的责任意识。同时她号召更多的青年教师群体加入到青年项目中,使得项目空间成为一个驱动学院科研发展,展示青年教师成果的可持续性平台。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直属党支部书记韩文超致辞
韩文超在致辞中首先阐释了“广角°青年实验项目空间”的背景和意义。此次展览作为该项目的第二期第二个展览,是课展融合的典型代表,展览在全球范围领域从可持续材料的应用为切入点,关注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理念,为未来的设计师们展示了新的视野,在引发当下思考的同时,也丰富了青年实验项目空间的多元性,为项目空间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张欣荣教授致辞
张欣荣从学院建设的角度梳理了策展专业的构成体系,并提到设计学院的“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专业方向自成立以来,得到了美术馆各部门老师和领导们的大力支持。而美术馆作为课程孵化的场域与实践对象,大大地帮助了学生们以课程为出发点,接触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作品,并感受设计在展览中的重要性。在未来,她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类型的课程研究可以在美术馆落地,达到三方共建,共同成长,将美术馆2C空间打造为属于年轻人蓬勃生长的新天地。
策展人薛天宠发言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薛天宠分享了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面向未来的策展实践”课程的教学与此次展览的关系。设计学院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方向从2022年开始以“向植物学习”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课程、讲座与工作坊。在过去的一年中,学生的小组作业与毕业创作都是由此主题生发而来的。在此基础之上,他表达了希望通过这次青年实验项目空间的展览实践,让学生们学习一个展览从最初的主题策划与空间设计到布展以及后续一系列公教和宣传活动的整体流程。通过实践,积累展览策划的经验。
策展人李贝壳发言
本次展览的联合策展人李贝壳在发言中则简要介绍了展览的主要板块和内容。她提到展览以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植系社群”、“植观无限”和“植物产能”三大板块,旨在通过对生态学领域重要研究文献的研读,认识植物的生物属性,呈现植物在创新生产、加工、建筑、农业、林业、贸易、数字技术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多样话题,并探索技术与植物的结合是否能带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借用这三大板块的文献调研,她希望展览能够从植物的视角引导观众思考人类生活与其背后生态网络之间的关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高高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嘉宾合影
策展人在展览现场导览
展览团队
学术顾问
宋协伟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教授
策展人
薛天宠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方向教师
李贝壳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方向教师
展览团队
袁冰、付虹羽、刘钦清、贺婧、杨雨欣、徐若愚、于炳华
展览信息
根景-智联-跃界:植物,技术与其他生命
主办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
展览时间:
2023年11月17日—12月7日
展览地点: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层C展厅
展览工作组
学术顾问 | 宋协伟
策展人| 薛天宠、李贝壳
策展团队| 袁冰、付虹羽、刘钦清、贺婧、杨雨欣、徐若愚、于炳华
展览协调 | 金简如
设计统筹 | 纪玉洁
展览管理 | 吴鹏、马亮
展览宣传 | 何一沙、吴靖、贺伊飞
官网文宣 | 王静
公共教育 | 任蕊、姚轶群、梁雯、王军
财经事务 | 杨柳、门婧、寇蕾
发展推广 | 孙炜、耿菁华、伊义、刘佩凝
行政支持 | 蒋思妤、岳君瑶、张倩、郭旭
后勤安保 | 吕智发、陈小华
展览鸣谢 | 中央美院设计学院“面向未来的策展实践”课程学生(匡慧、区美霖、张竞文、李子泰郎、孙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