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Gerhard Richter 沉浸式影像与声音装置高古轩罗马空间首次展出

来源:高古轩画廊 2025-01-15

Installation view with Gerhard Richter, Moving Picture (946-3) Kyoto Version (2019-2024). Artwork © Gerhard Richter 2024 (11122024). Photo: Matteo D'Eletto, M3 Studio

高古轩罗马空间正在呈现 [Gerhard Richter(格哈德·里希特)沉浸式影像与声音装置 《Moving Picture (946-3) Kyoto Version》(2019-2024),这既是此作品的首次画廊展出,亦是艺术家自1983年以来的首次意大利画廊展览,展出将持续至2月1日。

 Gerhard Richter, Moving Picture (946-3) Kyoto Version , 2019-2024 (still), Digital projection (color, sound, 36 min.) © Gerhard Richter 2024 (28102024)

本次展出的《Moving Picture (946-3) Kyoto Version》代表了艺术家《Strip》项目的沉浸式体验的极致。 2010年Richter发现了使用数字工具从现有绘画中挖掘新的艺术手段后,他就开始进行这一项目的创作。

《Strip》系列始于艺术家对一幅画布的摄影图像进行数码分割,并逐步细化为更小的部分,然后将其倍增或镜像复制到宽阔的表面。 这一过程为艺术创作开启了新的可能性,催生了《Strip》绘画系列(2011-2016),以及书籍、版画、挂毯,还有目前正在伦敦蛇形画廊展出的大型雕塑《STRIP-TOWER》(2023)。

Gerhard Richter, Moving Picture (946-3) Kyoto Version , 2019-2024 (still), Digital projection (color, sound, 36 min.) © Gerhard Richter 2024 (28102024)

《Moving Picture (946-3) Kyoto Version》包括一部由Richter与Corinna Belz(科琳娜·贝尔茨)合作完成的影片,投影出7米多宽的巨大画面,同时配以Rebecca Saunders(丽贝卡·桑德斯)创作的小号配乐,并由Marco Blaauw(马尔科·布劳)录制。十个扬声器环绕着现场观众,使音乐更具实感,能够强烈感受到它的存在。Richter也曾进行过结合图像与声音的沉浸式体验实验,并先后与Arvo Pärt(阿尔沃·帕特)在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2015)、Pärt及Steve Reich(史蒂夫·赖希)在纽约The Shed(2019)合作呈现过短期作品。

 Installation view. Artwork © Gerhard Richter 2024 (11122024). Photo: Matteo D'Eletto, M3 Studio

在Richter传奇的职业生涯中,他通过对摄影、偶然性和系统性过程潜力的分析性探索,不断为绘画注入新活力,这些特质在《Moving Picture》中都得到了极致体现。 在20世纪60年代,他以杂志和报纸上的图片作为绘画创作的素材;而在70年代,他拍摄了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大幅放大画笔痕迹中的微小细节。长期以来,Richter在色彩网格的偶然排列中发现了生成的可能性,从上世纪60年代的《Color Chart》绘画到2007年的《4900 Colors》和《Cologne Cathedral Window》。如同这些作品,尤其是《Cologne Cathedral Window》,《Moving Picture》也是一件在光之中的艺术作品,揭示了偶然性的无限美感。

 Gerhard Richter working on one of his Cage paintings, Cologne, Germany, 2006. Artwork © Gerhard Richter 2020 (05102020). Photo: © Hubert Becker

关于艺术家

Gerhard Richter(格哈德·里希特),1932年出生于德国德累斯顿,目前在科隆生活和工作,他的作品被全球各大博物馆广泛收藏。

主要个展包括:「Forty Years of Painting」,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2002,巡展至芝加哥艺术学院、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华盛顿特区赫希洪博物馆与雕塑园);「Portraits」,伦敦国家肖像馆(2009);「Panorama」,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2011–2012,巡展至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和巴黎蓬皮杜中心);「ATLAS」,德国德累斯顿利普修斯楼艺术馆(2012);「Drawings and Watercolors 1957–2008」,巴黎卢浮宫(2012);「Streifen & Glas」,德国德累斯顿阿尔贝蒂努姆新大师画廊(2013–2014,巡展至瑞士温特图尔艺术博物馆); 里恩/巴塞尔贝耶勒基金会(2014);「Birkenau」,德国巴登-巴登弗里德·布尔达博物馆(2016);「New Paintings」,德国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2017); 布拉格国立美术馆(2017);「The Life of Images」,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昆士兰艺术馆 | 现代艺术(2017–2018);「Over Schilderen」,比利时根特市立当代艺术博物馆(2017);「Abstraktion」,德国波茨坦巴贝里尼博物馆(2018);「Seascapes」,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2019);「Painting After All」,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20);「Painting After All」,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20);「00 Selbstbildnisse」,瑞士温特图尔艺术博物馆(2020); 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2022);「100 Works for Berlin」,柏林新国家美术馆(2023–2026)以及「Hidden Gems. Works from Rhenish Private Collections」,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宫(2024–2025)。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