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回顾|葛宇路:行为艺术基础班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25-04-30

2025年4月27日下午,苏州当代美术馆“空间生产力”系列第十个项目——《葛宇路:行为艺术基础班》,在苏州工业园区北部市民中心A407舞蹈教室迎来结课展演。

本次项目由艺术家葛宇路发起,联合来自成都“塔院”的程一人、阿莫,来自上海“水泥公园”的吕德生、黄宗镇,以及苏州工业园区老年大学舞蹈教师赵燕萍共同实施,面向银发人群,开启了一场为期七天的沉浸式艺术实践,引导学员们以身体为媒介,重新发现和表达自我。

前后共有40位学员参与其中,既有全程坚持的,也有上海等周边地区远道而来以及中途加入的“插班生”,从最初的懵懂尝试,到最终的自信呈现,13位学员(其中包括10位50至70岁的银发学员)用充满个体生命力的行为作品,为这场探索之旅画上了圆满句号。

让我们一同回望这段充满勇气与创造力的旅程。

走进行为的艺术现场

结课当天,舞蹈教室化身为临时剧场,迎来了一场特别的公开展演。学员们以身体、物品、空间与时间为语言,依次登台,呈现各自的故事:

 《把爱传递给大家》,王世芳

《我们共享两小时》,李德砾&苏珺

 《坐·椅》,510

《狼外婆的人文地理》,钱三妹

《幸福一家人》,王正社&苗华英

《我们的鞋子》,严慧庭

《退休的一天》,任素梅

《共生》,紫微

 《卷柏》,沈璇

《关系》,张欣薇

《抛去虚拟文字的真实接触》,苏珺

《一只铅笔》,覃谣

《纺丝》,杨惠娟

有人用重复的钩针编织,“绽放”出一朵小花;有人用机械钟表与智能手机的对峙,探索不同时代的时间感;有人通过椅子之上的百种姿势,描绘词典中的定义与真实情绪、状态之间的流动关系;有人通过面具呈现戏剧性对话;也有人以细碎的日常劳动,串联起退休生活的节奏。鞋子、丝线、木棍、绿植……生活中最平凡的物品,在学员们手中获得了新的生命与象征意义。

每一段作品,都是一次对个体经验的探寻与表达。这些作品的价值不在于“银发创作”的特殊性,而在于行为艺术作为一种平等的表达媒介,它不依赖专业的绘画技巧或舞蹈功底,只需要诚实的生命经验。这种从“工具性身体”到“表达性身体”的转变,正是项目“重构退休空间”理念的生动注脚。

除此之外,演出现场也充满了即兴——不定时响起的钟声、表演者突然的离场、学员们自发的合唱。每一刻意外与随后观众的反应,都成为作品的一部分。这种对“不确定性”的包容,正是行为艺术打破传统观演边界、在观与演之间构建动态交互的真实写照。

展演结束后,艺术家为学员们颁发了《行为艺术基础班》结课证书

七日创作营:从懵懂到沉浸

将时间拉回到4月21日,课程初始,大多数学员对“行为艺术”仍存有模糊认知,误以为这是一种舞蹈或才艺表演。

随着课程的推进,在艺术家葛宇路及五位课程老师的引导下,大家逐步打破思维惯性,真正开始用身体进行探索。从对视练习、端水行走,到室外空间感知与时间实验,每一次练习都在慢慢松动固有认知,激发新的身体知觉。一位学员在练习后分享:“第一天我以为这是跳舞,但后来发现,它其实是我没说出口的情感,是过去岁月的回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物品练习”:每位学员带来一件承载情感记忆的私人物品——口罩、二十年前的书籍、外孙的奥特曼、秤砣、溜狗的装备……这些物件成为身体的延伸,也成为个人故事的触发点。

课程花絮

在室内外结合的练习中,大家想象在水中行走,有学员形容:“水中的浪太大了,只有抓住岸边确定的东西,才能喘口气。”

课程花絮

每天课程结束后,学员们围坐交流,分享感受,逐渐形成一个松散的学习共同体。微信群里,大家自发分享行为艺术的见闻和体会,甚至在某次课后,有学员主动提出“补课”,大家就在大草坪上即兴创作了一部特别的行为作品。

课后讨论

七天时间,七个主题,从观看行为艺术影像,到身体实验,再到自由创作与公开展演,行为艺术基础班的每一天都指向身体与生活的再发现。学员逐步解锁身体的潜能,也一步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在这场面向银发人群的艺术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参与者强烈的表达欲与惊人的身体感知力。

艺术家葛宇路说:“艺术是用来创造对话的媒介,通过艺术我们彼此理解、交换我们时代的烙印,讨论不同代际的生命体验,两代人在这里合二为一,隔阂在此刻不复存在,我们相互启发,互为师生。这就是我最愿意看到的现场。”

行为,是打开生活的钥匙

《行为艺术基础班》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次关于身份更新、生活想象与身体觉醒的实验性行动。在七天的沉浸式体验中,“行为”不再只是表演的技巧或理论的概念,而真正成为介入日常、照见自我的一种方式。

学员任素梅阿姨说:“过去我是一名语文老师,习惯了规范、讲究完美,总觉得自己必须符合某种身份的期待。但上完这次的课程后,我意识到,生活本就可以更自由。穿衣、举止、表达情感,不必再套用固有的模式。只要是我自己的选择,就是完整的表达,至于他人如何理解,那是他们的事情。”

行为艺术并未随着课程的结束而终止,艺术的触达也不应设限于专业术语,更不应局限在年龄、职业或角色的标签之下。每一个人的身体、每一段生活碎片,都可以成为创作的起点。

感谢参与本次课程的每一位学员、课程老师与观众,是你们让“行为”成为现实生活中最柔软、也最有力的表达方式。让我们继续期待,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某片空间,再次以“行为”相遇,让生活成为永不停歇的创作现场。

关于“空间生产力”项目

《葛宇路:行为艺术基础班》是苏州当代美术馆2024年初发起的“空间生产力”系列第十个项目,自2024年4月发起以来,“空间生产力”系列项目已经将美术馆的工作与当代艺术的创作理念和方法带入城市的各个角落。

苏州当代美术馆认为,城市的每个“空间”不仅是生活的载体,还是城市文化与情感的容器,更应该是当代人思考的对象。因此,我们依托苏州多样的城市功能载体与情感空间实施丰富的项目活动,在一个暂没有实体场馆的“美术馆”中打造了一座“无边界美术馆”,为大众制造从自己熟悉的情境出发与艺术相遇的机会,使美术馆成为不同领域、不同人群在今日生活中的链接点。

《行为艺术基础班》延续了苏州当代美术馆“让艺术生长于日常”的理念。这间舞蹈教室,曾映照过广场舞的整齐动作,也见证了七天里近40位学员自由觉醒的身体语言。

项目期间学员们的创作影像,将通过苏州当代美术馆官方账号发出,让这段旅程在更广阔的空间中继续生长,请大家持续关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