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复旦大学艺术馆2025-2026秋冬季系列展览启幕:四大展厅呈现传统笔墨与艺术现代的深度对话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25-11-11

2025年11月8日,复旦大学艺术馆2025-2026秋冬季系列展览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复旦大学艺术研究院及谢希德-俞吾金哲学发展基金联合主办,包括​“图画真解——中国画笔墨的演进”、“课徒授业——中国传统写意画的‘课徒’理念”、“露茜安·芳塔娜:花束附录”和“前线——周思聪的现代实践”​四个展览,通过丰富的真迹、手稿、文献与多媒体艺术,带领观众以当代眼光深入探索传统笔墨,并与西方文化艺术碰撞融合,呈现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审美温度的艺术盛宴。

展览开幕式在艺术馆中庭举行。各界嘉宾、艺术家代表及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艺术盛事的开启。

开幕式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沈语冰主持。

复旦大学艺术馆馆长、艺术研究院院长潘公凯教授为开幕式致辞。在致辞中,潘公凯教授回顾了艺术研究院成立以来的研究工作并展望了未来计划,并指出,本期艺术馆的四个主题展览正是为配合研究院的两大重要课题——​现代性研究和中国书画笔墨研究​——而设。

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在致辞中向策展团队、慷慨捐作与借展的艺术家及支持单位表达了​诚挚感谢​。他指出,复旦大学艺术馆的本次展览是首展​“日月复光华”​精神的续写与深化,是中国艺术传承与全球艺术对话的融汇,构建了一个贯通古今、连接中外的文化艺术场域,生动诠释了大学​“守正创新”和“文明互鉴”​的文化使命。

随后,四个展览的策展人与艺术家分别介绍了各自展览的情况。

本次展览总顾问潘公凯教授详细介绍了​“图画真解——中国画笔墨的演进”与“课徒授业——中国传统写意画的‘课徒’理念”​两个展览。两个展览皆与中国笔墨和绘画传统相关,分别展现了中国书画笔墨的演进历史和​“课徒稿”​这一中国绘画传承的关键环节。

著名艺评人舒可文作为“前线——周思聪的现代实践”展览的策展人介绍了艺术家周思聪创作生涯的三个阶段。她指出,展览旨在梳理中国绘画在二十世纪的转型与探索,展示周思聪如何在艺术实践中​回应现代性命题​,进而为观众提供一个观看中国现代艺术发展脉络的窗口。

艺术家露​茜安·芳塔娜(Lucienne Fontannaz)​介绍了自身创作理念。不同于描绘花卉本身带来的审美意趣的绘画传统,她聚焦​馈赠和接受花束行为的意义​,以花束轮廓为载体思考和感知万物。

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艺术学院荣休教授​伊恩•霍华德(Ian Howard)​在致辞中表示,由哲学学院与艺术研究院共同运行的复旦大学艺术馆,深入推进了对于艺术语言与视觉经验的探讨,具有典范意义。

在对谈环节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立辰​、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姜宝林​、复旦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潘公凯、朱颖人先生家属朱锷老师与吴永良先生家属​吴洪晖老师​、紫苑书院院长胡萍老师共同探讨了​“如何继承课徒授业老传统?”​这一问题。

在本次展览期间,艺术馆与艺术研究院将同步推出系列学术讲座、艺术家对谈等公共教育活动,为观众提供更深入的艺术体验。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欢迎各界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

第一展厅

图画真解——中国画笔墨的演进

本展厅由复旦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潘公凯担任策展顾问,以​“丰碑:笔墨演进”​为主题,聚焦​中国画笔墨的千年衍变​。展览精选历代图画文献与经典要籍,结合当代影像多媒体技术,生动呈现中国画笔墨的历史脉络与艺术精髓。观众可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笔墨的独特魅力,并透过全球化视野,思考中国传统笔墨在当代的实践与创新。该展览亦与潘公凯教授主持的《中国笔墨的当代阐释》研究课题相呼应,借助现代哲学、心理学与脑科学等跨学科成果,重新解读中国画核心问题​“笔墨”​,并与西方现代主义作品进行对比,凸显​中西方艺术的异同​。

第二展厅

课徒授业——中国传统写意画的“课徒”理念

本展厅展出朱颖人、吴永良、张立辰、姜宝林、卓鹤君5位艺术家的140余幅​“课徒稿”​作品。这些作品作为中国传统书画教学的重要形式,于2020年捐赠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旨在支持艺术哲学学科的教学、科研与展览。展览不仅系统梳理中国笔墨艺术的传承脉络,更为艺术哲学系学生构建了观摩研习与实践探索的综合平台,推动理论与实践互促共融的教育理念。“课徒稿”作为中国传统书画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了​"言传身教"​的教育理念。在展览现场,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艺术家们如何通过一笔一墨的示范,将笔墨技法、构图要诀和审美理念具象化呈现。朱颖人的作品展现了吴门画派与浙派绘画的融合特点;吴永良的课徒稿体现其在意笔线描人物画教学上的开创性成果;张立辰的大写意花鸟课徒稿承袭潘天寿一脉的艺术精髓;姜宝林的作品践行其"既要笔墨,又要现代"的艺术主张;卓鹤君的课徒稿则展示了传统山水与现代表现形式的创新结合。

第三展厅

露茜安·芳塔娜:花束附录

本展厅首次展出瑞士艺术家露茜安·芳塔娜(Lucienne Fontannaz)创作的48​“花束”​主题绘画。作品延续了她对​“静物”​概念的长期研究,以抽象轮廓取代具象花朵,融入对暴力、战争、爱与慈悲等人类共同命题的哲思。芳塔娜的创作融合东方美学元素,其笔下的花束既具象征性,又充满对固有认知的质疑,展现出跨文化的人文关怀。艺术家多次访华经历及其对中国山水画、青花瓷纹饰的研究,为其作品注入了​独特的东方韵味​。

第四展厅

前线——周思聪的现代实践

本展厅由舒可文策展,北京画院协办,展出二十世纪杰出女艺术家周思聪的20件真迹及相关文献、草稿与书信。展览以​“反身成诚的现实主义”​“《矿工图》再起稿”“听懂风土和时间”​三个单元,呈现周思聪三度面对现代性命题的艺术实践:从徐蒋体系的写实训练,到形式语言的重审,再到传统水墨的重新处理。其代表作《矿工图》组画融合立体主义与表现主义手法,突破传统水墨局限,形成具有​强烈社会关怀与现代风格的水墨人物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