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漏”终结海外拍卖场情缘?

导语 2013年6月19日,一幅起拍价1500欧元的北宋《唐后行从图》在法国一家小拍行拍出了470万欧元“神话级”高价,被业界誉为近年难得的一次“捡漏”。近十年来,内地藏家海外“捡漏”曾风靡一时,但逐渐的,很多藏家跑来跑去却扑空,一部分人开始委托竞买服务指导对方人员代为举牌,也有的藏家觉得无漏可捡开始放弃对海外拍卖行的关注。种种迹象,“天下无漏”的时代到来了?
第九日话题40期

《唐后行从图》事件前后

470万欧元的天价《唐后行从图》仍被业界誉为近年来难得的一次“捡漏”。

2013年6月19日,在法国一家极小的拍卖公司惊现一张唐代张萱《唐后行从图》(宋摹本),宋宫旧藏,宣和画谱著录,后由清代安歧,民国张葱玉递藏并著录,这家拍卖行也没有十分重视,也未标注年代,但却引起了诸多国内大行家的高度关注,最终,该画1500欧元起拍,375万欧元落槌! 更多>>

《唐后行从图》

张萱的这幅画自从南宋以来一直流传有序,被《墨缘汇观》、《中国历代名画大观》、《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等书收录。该画原作曾流入海外,2013年6月19日,已被上海的资深藏家从法国购回。现藏故宫的,是近人俞明于1919年临摹的。 更多>>
张萱:唐,汉族,长安(今西安)人。开元(713-741)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以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在画史上通常与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画家周昉相并提。唐宋画史著录上记载张萱的作品计有数十幅,不少还一再被许多画家摹写,目前所知历史上留下的只有两件摹本,即宣和画院摹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捣练图》卷。
张珩:民国时期的著名收藏家张珩(字葱玉)(1914-1963),以收藏和鉴定唐宋名画名扬天下,是解放后我国第一代书画鉴定大师,张葱玉的藏品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唐代张萱的《唐后行从图》和唐代周昉的《戏婴图》卷等。
《唐后行从图》

《唐后行从图》被上海藏家以470万欧元从法国购回,再曝“大漏”。

著名收藏家朱绍良

著名收藏家朱绍良与《唐后随从图》失之交臂,他出到200多万欧元后放弃。

数一数,近年的“捡漏”有哪些?

近几年,海外拍卖场频频曝现天价文物“捡漏”,一时成风。

  • 4月29日,法国拍卖一将军遗产,一件从圆明园掠夺回来的“乾隆年间的皇家玉玺”,起拍价30万欧元,成交于168万欧元。

    2009年
  • 11月11日,伦敦一乡村私人遗产拍卖,一只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以4300万英镑(加上佣金,约合5.5亿元人民币)落槌,拍卖槌被拍卖师敲碎,委托人之一因休克被抬出现场。

    2010年
  • 北京保利拍卖,1.61亿元拍出的乾隆白玉御题诗“太上皇帝”圆玺,曾于2006年出现在法国第戎拍卖行,当时成交价为100.8万欧元。

    2011年
  • 11月16日,英国,雍正时期的青花瓷花瓶拍出了260万英镑,加上佣金,共计300万英镑(约合2973万人民币),原估价为2万英镑。

    2012年
  • 中国嘉德秋拍,乾隆御制金桃皮鞘“天字十七号”的“宝腾”腰刀,4830万元成交;在2005年德国慕尼黑的小型拍卖会上,估价为6千欧元,成交价13万欧元。

    2012年
  • 5月底香港佳士得春拍,乾隆斗彩莲托“八吉祥纹”圆罐,估价80万至120万港元,成交价达315万港元;3个月前,在伦敦的一场小拍中只有3.2万英镑。

    2013年
'太上皇帝'圆玺

2011年北京保利拍卖,1.61亿元的乾隆白玉御题诗“太上皇帝”圆玺,2006年在法国第戎拍卖行成交价100.8万欧元。

'天字十七号'的'宝腾'腰刀

2012年中国嘉德秋拍,乾隆御制腰刀,4830万元成交;2005年德国慕尼黑拍卖会,估价6千欧元,成交价13万欧元。

曾经,海外“捡漏”为何层出不穷?

近十年来,随着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价格的持续攀升,到国外拍卖场购买中国文物形成了热潮。

海外小拍卖行不了解中国文物价值

欧洲小型遗产拍卖行之所以屡屡出现艺术品“漏”,是因为国外收藏家的后代和小拍卖行们都不太了解中国文物艺术品的价值。在两大国际拍卖行捡不到便宜,有心计的中国收藏家们开始盯住了这些欧洲的小拍卖行。而国内各拍卖公司都是以古代书画作为自己最高的研究方向,收藏家也都把古代书画作为最高品类的收藏导向,另外,国家也对中国的高古艺术特别是宋元绘画有一个指导方向。所以,在国内,捡漏的机率几乎为零。 更多>>

少数内地藏家率先关注海外

近十年来,随着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价格的持续攀升,到国外拍卖场购买中国文物形成了热潮。在纽约、伦敦的苏富比和佳士得拍卖场上,国内藏家往往可以买到价格比国内便宜几倍的艺术品。刚开始时,拍卖场里的内地人只占少数,大多数为香港人和台湾人。逐渐地中国买家赴海外寻找投资机会成为了藏界的新风尚。
文物回购热,背后藏'捡漏'

文物回购热,背后藏“捡漏”

流失海外的文物,西方人难以认定其价值

流失海外的文物,西方人难认定其价值

从今,“天下无漏”?

近一两年来,发生的几个变化,让海外“捡漏”或成昨日云烟。

观察之一:“钱荒”时代来临,“钱多人傻”已成过去

“此前一两年艺术品市场呈现出的‘钱多人傻’、‘逢拍品就举牌’等现象太过疯狂,是到了对急功近利之举进行反思的时候了。”经济形势,整个大环境非常混乱,资金链的断缺,使得大家投资更加谨慎,捂紧自己钱袋子的人越来越多。 更多>>

观察之二:互联网在线拍卖,全世界都会知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在线拍卖方式的出现,“捡漏”也非易事了。朱绍良表示:“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一旦出现具有价值的作品,都难逃买家的关注。”“现在的资讯非常发达,我是通过法国的梁博士帮我投标的,有的人是通过亲属过去投标,也有一些人通过法国的朋友帮着看画去投标。只是通过这么一个观察、判断,在没有看到实物的情况下,大家就能出手买。” 更多>>
季涛:中国现在是很难捡到漏了,好东西基本都已经拿出来了,但英国应该说还是有的,但很少了。英国有些小地方的拍卖是遗产拍卖行,会把家里老人用的东西清理打包,拍卖行出一个价格买断,这样的情况下,会发现一些好的东西。但现在即便是英国小拍卖行的拍卖,如果有什么好东西,全世界都会知道,大城市拍卖行,基本没戏了。同样的情况在美国也一样,美国的洛杉矶、纽约,这些地方几乎就没有捡漏的可能了。 更多>>

观察之三:海外拍卖场,内地藏家齐扎堆

近五、六年来,收藏家们渐渐发现海外拍卖场内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来自内地的买家越来越多,便宜越来越难以捡到了。如今海外的拍卖场内几乎百分之一百的都是中国人在竞买,甚至常常给人一种在北京某个拍卖场上的错觉。难以用便宜价格买到好东西,很多藏家就不想跑来跑去扑空了,也有的藏家觉得无漏可捡开始放弃对海外拍卖行的关注。 更多>>
季涛

季涛:文物艺术品市场已天下无“漏”?

海外拍卖场

内地藏家抢滩海外拍卖场后,出现退潮

结语

文物艺术品的“漏”是一直存在着的,能否被人捡到是另外一回事!从近几年国外小拍卖行的成交事实来看,尤其这件《唐后行从图》的天价成交,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了:中国文物艺术品在海外拍卖场上虽“漏”出无穷,却最终已无漏可捡!

责任编辑:赵成帅
出品:99艺术网新闻部
联系方式:010-51374003-809/816/808
邮箱:xinwen@99ys.com
版权声明:99艺术网原创策划,
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logo 二维码

往期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