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川型叙事"——台湾年轻艺术家林奕维首次个展

开幕时间:2016-05-21 15:00:00

开展时间:2016-05-21

结束时间:2016-06-30

展览地址: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1號4樓之2

参展艺术家:林奕维

主办单位:谷公馆

展览介绍


林奕维的川型叙事

林奕维的川型叙事

Riverlike Narrative | Lin, Yi-Wei solo exhibition

展览日期:2016年5月21日(六) 至6月30日(四)

Exhibition Dates:21 May - 30 June, 2016

开幕日期:2016年5月21日( (六) 下午三时至六时

Opening:Saturday, 21 May, 15:00- 18:00

"川型叙事"是台湾年轻艺术家林奕维的首次个展。此次展览,林奕维由於梨华在1967年出版的小说《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为背景主轴,从小说里作为隐喻的棕榈开始,开始去找出棕榈在不同时期的台湾其象徵的转变,这些发现与省视成为了这次个展的作品其叙事的发展背景。

作品叙事里其水路、溯溪、捷运车厢、外来居民等等线索,思考移动与移民的关系,然後从历史里找资料。作品与作品之间除了由"鬼魅性"这个概念所支撑之外,也对於在地失去深刻感受的生活的“客”这个特徵也一直反覆出现在作品里头。他以“湿度”和“日晒”作为生成作品的媒介,并透过日常生活的微小叙事,将一些生活动态组装起来。开始另一种挖掘历史的方法–感性编写与理性整合,以此背景为发展的作品,里头隐藏了移民、自然性、现代性之间以鬼魅形式揉和而成的视觉叙事。

林奕维自述

相较於一般运动类项目,与陌生人同行的一些极短旅程、溯溪、慢跑等,往往显得长程与缓慢,却也是最容易受到周围变动环境影响的运动。这类运动扩大了对环境与公共空间的感知,继而让我能够持续编写这座不断以洄向方式,往河底深处环绕的车厢城市。

车厢城市里有我在创作中发展的个人叙事的三个阶段。从一开始的《共游计划》展览,将自己往陌生群众里塞,并一次次将每个独立个体拉跩出来。接着在《民生里民生里》展览中,强调了三种角色–我、室友与工程师,揉和了幻想日记、观念绘画、社群网站即时日记以及合作雕塑,我们透过“叙事”找到了彼此的位置产生共鸣,这也让我重新定位自己在展览过程中的角色。我是一位编写者,一位说故事的人。

受台湾1930和1960年代艺术与文学领域的影响,我开始另一种挖掘历史的方法–感性编写与理性整合,从作品叙事里其水路、溯溪、捷运车厢、外来居民等线索,开始去思考移动与移民的关系。我发现台湾在1930年代与1960年代分别是两段往不同地域的留学潮。第一段是到日本帝国留学,许多前辈艺术家们到日本习画。第二段则是美援时期到美国留学的留学生。其中我又以於梨华196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小说里的棕榈开始,我开始去找出棕榈在不同时期的台湾其象徵的转变。以此背景为发展的作品,里头隐藏了移民、自然性、现代性之间以鬼魅形式揉和而成的视觉叙事。现今城市提供了24小时的跨夜生活,而在这座以叙事形态存在的车厢城市,灯始终摇晃不灭,运载着从白日移往黑夜的居民,以黑夜为日,倾巢而出。这是2015年的台北。
 

林奕维

关於林奕维

林奕维,1987年出生於台湾台南,大学时就读台北艺术大学美术学系,主修绘画、副修水墨,现就读於台北艺术大学艺术跨域研究所硕士班。林奕维擅长作品叙事以其水路、溯溪、捷运车厢、外来居民等线索,思考移动与移民的关系。作品与作品之间除了由鬼魅性这个概念所支撑之外,在另一面,对於在地生活失去深刻感受的“客”这个特徵也一直反覆出现在作品里头。他以“湿度”和“日晒”作为生成作品的媒介,并透过日常生活的微小叙事,将一些生活动态组装起来。开始另一种挖掘历史的方法–感性编写与理性整合。

获奖纪录:2013 台北美术奖 入选奖、国立台北艺术大学2013美术创作展演计画类卓越奖、财团法人龙颜基金会「第三届龙颜艺术创作奖」。近期展览:2013 台北美术奖(台北市立美术馆,2013)、八小时们—另一种方式的陪伴(关渡美术馆, 2013)、复眼:台北图宰场(凤甲美术馆,2012)。

林奕维现居住与工作於台湾台北。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