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器也叫匏器,人们养蝈蝈用的葫芦罐就是匏器的一种。如今,在收藏市场上匏器已经成为一种热门货。
匏器作为艺术品,最早出现在明末,为太监徐九公所开创。匏器艺术品问世后广受坊间喜爱,至清康熙时传入宫廷,为皇家御用。清代制匏工艺颇受皇家重视,康熙皇帝曾在瀛台的丰泽园内种植葫芦并派专人管理,制作出许多清朗典雅的匏器艺术品。清乾隆年间,匏器艺术更趋精致,品种更加齐全,式样和纹饰也更加新奇多样。
葫芦器,葫芦谐音“福禄”。因它是草本植物,其枝茎称为“蔓”。“蔓”与“万”谐音,“蔓带”与“万代”谐音。“福禄”“万代”即是“福禄寿”齐全,故其是吉祥的象征。葫芦与它的茎叶一起被称为“子孙万代”,寓意家族人丁兴旺、世代昌盛。
匏器具有工艺优良、纹饰清晰、器形优美多姿的特点。由于葫芦色黄如金,时间愈久,其色愈重,因而传统匏器看上去古色古香,令人赏心悦目。
存世的传统匏器,从各种生活器皿到文房用具乃至赏玩之物,应有尽有。据了解,清中期以前的匏器最多,包括杯、盘、碗、壶、盒、瓶、笔筒、鼻烟壶、蝈蝈笼及乐器等款式,其中康熙年间的六瓣碗、缠莲寿字纹盒、八方形笔筒、蒜头瓶和四弦琴等物最为精致。特别是一件清乾隆模印葫芦缠枝莲纹蒜头瓶,瓶身模印为缠枝莲纹,花叶疏朗,并有“乾隆赏玩”四字款。清乾隆时期模印葫芦的制作,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笔者曾见过一件模印葫芦双龙纹寿字扁壶,平足,扁腹,细颈,其蒂柄尚在;两面纹饰相同,中间为圆寿字,上有火焰珠,左右双龙相向,下为海水山石,外缘香草纹镶边,壶两侧饰卷草纹。该扁壶图案富贵典雅,模印纹饰清晰,集人工与天然之大成。
清代的模印葫芦器,有的镶嵌有象牙、玳瑁制成的“口”或“耳”,如清乾隆模印葫芦缠枝莲纹蒜头瓶,就镶了一个象牙口;有的则保存葫芦的原本外形,以自然的蒂柄作为盖子;还有的则是以另外一副模印的葫芦作为盖子。还有一件模印缠枝莲纹匏盖罐,其罐盖模印莲瓣纹,盖面光滑细腻而罐表粗糙,原是用两副葫芦制成,因其制作十分困难,上下配合更难搭配,因此受到了藏家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