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展览的四个单元介绍

来源:广东美术馆 2007-03-20

第一单元
生命流:在蜕变中生成
    85时期,西南艺术以“生命流”绘画成为新潮美术运动的重要一脉,究其渊源:一是文革后的早期前卫艺术,其中1979年在北京西单墙上举办的“贵阳五青年画展”,乃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最早揭竿而起的民间艺术活动,而1980年在重庆沙坪坝举办的“野草画展”则是同一时期和北京“星星画展”南北呼应的重要展事。二是从80年代初期四川美院“伤痕—乡土—反思”艺术中分化出来的表现艺术倾向,到’85时期由于毛旭辉、张晓刚、叶永青等人在云南的活动,形成以“新具象”画展出场的西南艺术群体,奠定了“生命流”绘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地位。同时,也为西南艺术在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中持续呈现的创作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成都“红黄蓝画会”及其展览活动、重庆四川美院连续举办的“学生自选作品展”、北京“西藏五人画展”以及贵州艺术家参与的重要展事(如北京“半截子画展”),对于西南前卫艺术的发展势头,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88年在成都举办的“西南艺术展”开始对西南前卫艺术创作进行总体研究,1989年北京“现代艺术展”则是西南前卫艺术家比较集中的亮相,当然,该展也是对新潮美术运动的总结。 

参展艺术家
毛旭辉、张晓刚、叶永青、潘德海、孙国娟、栾小杰、曾晓峰、朱祖德、董克俊、蒲国昌、曹琼德、汪建伟、庄红艺、许仲敏、陈长伟
 
第二单元
89后艺术:在坚持中推进
    1989年对中国当代艺术而言是一条重要界线。这一年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使方兴未艾的新潮美术突然在社会和传媒中坠入沉寂。但生存于地下或半地下状态的前卫艺术家仍然在坚持中推进。90年代初期王林和西南艺术家提出并发起的“89后艺术”讨论,无疑是打破封冻的学术研究,而与之呼应的“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文献展”则以一种特殊而机智的方式,填补了这一时期由于批评退潮所形成的展览空白,让90年代中国前卫艺术创作的变化能够进入艺术批评和学术研究的视野。1992年“广州艺术双年展”在把前卫艺术推入市场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前卫艺术重新浮出水面。而1993年在成都举办的“中国经验”画展,对西南艺术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个展览不仅标志着西南前卫艺术的一批领军人物,在经历了“伤痕—乡土—反思”艺术和“新具象—生命流”艺术之后,转型进入当代艺术的成熟状态,而且影响了一批参与和参观这个展览的青年艺术家,使他们得以置身于当代艺术交流语境之中,这正是世纪之交西南当代艺术家三代并存、异军突起的重要原因。值得一提的还有此一时期在成都由戴光郁等人发起的“水的保卫者”行为艺术活动。如果再加上成都“上河美术馆”的建立和成都双年展的运作,说成都是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重镇和西南当代艺术中心,当不为言过。

参展艺术家
周春芽、王川、罗中立、何多苓、朱成、邓乐、何工、顾雄、李华生、陈卫闽、李新建、师进滇、唐志冈、刘虹、朱小禾、任小林
 
第三单元
新写实:在生活中反省
    在1989年前后,王林等人曾编撰过《新写实绘画》一书,其中收入了不少西南艺术家的写实性作品,包括四川美院学生“六人画展”的部分作品。这个展览的意义在于:青年一代画家开始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来描绘与己相关的生活场景,这也就是后来北京“新生代画展”所凸现的所谓“近距离”绘画。随着90年代中国社会的继续开放,在学院生活的艺术家亦开始活跃,四川美院师生中的前卫性创作由于批评的推动而新人辈出。“今日状态”艺术展、“切片”艺术展、“0画室”作品展、“陌生情境”艺术展、“视网99”油画作品展、“互动时代”水墨艺术展、“漂移的平台”雕塑展等展览,不仅催生了青年艺术家的成长,而且带动了他们对前卫艺术的投入。“失语”装置艺术展作为四川美院学生颇具规模的观念艺术展览,在重庆沙坪公园对面举办,和当年举办的“野草画展”的地点遥相呼应,非常具有象征性。而在重庆和成都举办的观念艺术系列展以及西南其它地区的观念艺术活动,则改变了西南艺术拘泥于架上艺术的状态,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媒体变革的重要事实。 

参展艺术家 
杨千、忻海洲、郭伟、郭晋、杨勇、周啸虎、谢南星、赵能智、董重、曾浩、何森、庞茂琨、冯斌、罗发辉、徐光福、廖海瑛、耿翊、张小涛、陈亮洁、曹静萍、李一凡、韦叶强、赵晓东、张华、吴玥、符曦
 
第四单元
都市人文:在历史中寻觅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从乡土艺术到都市文化的转型。由于先进的通讯工具和传媒方式在中国各大城市的普及,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已被置于同步性的国际文化资讯之中。相应的,也就被同步性地置于国际化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精神问题和环境问题之中。同时,中国艺术面临的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多种文化相互交织的语境,也注定了中国当代艺术问题的复杂性。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境遇,也是它独具魅力的地方。“都市人格”艺术组合展、“野生”行为艺术展、“旋转360O”方案艺术展、“掀起你的盖头来”泸沽湖行为艺术活动、中日行为艺术交流展、成都国际行为艺术节等一系列以西南为基点、面向全国的展事,显示了西南当代艺术家巨大的创作能量和新的可能性。时至世纪之初,西南艺术的变化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一是在不同城市形成的独特艺术社区,如昆明“创库”、成都“蓝顶”、重庆“501”与“坦克库”、贵州“城市零件”以及西南艺术家在北京的集结,这种聚集显然有利于西南艺术家的相互交流与相互促进。二是西南艺术家的作品特别是油画作品成为市场热点,由此引发年轻艺术家直接进入商业化操作,这是忧喜交加、忧大于喜的现实;三是西南艺术家进一步国际化,西南艺术自新潮美术以来形成的某些共同特点开始消解,这是坏事还是好事,历史将会作出正确的判断,而展览所需要的,乃是呈现出有价值取舍的变化方向。
 
参展艺术家
张念、杨述、钟飙、刘建华、李占洋、余极、陈文波、俸正杰、焦兴涛、黄奎、陈可、朱海、明可、何跃、王嘉伟、郑力、陈蔚、沈娜、向庆华、周金华、罗丹、王玺、小杨、屠洪涛、黎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