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需要“澄怀观照”的小型艺术活动
这是一个关于“声音”的小型party,由一群年轻人组成,但却是一个你必须到现场聆听,一个你必须身临其境、澄怀观照的声音艺术活动。
2007年9月20日,下午5点,成都,新希望路,曼哈顿2期自然派顶层,一个现代loft风格的工作间里,下午的阳光透过天井的玻璃窗,很好地撒在一群年轻人身上,成都很少有这么明媚的阳光,尤其在这初秋的午后。这群年轻人闭目静坐,室内是dj师王睿简单而平缓的声音体验“Ambient liveset”,一种抛弃了传统的规定了八个音节节律之外的更原始的声音。瑜珈指导老师陈璐尝试在一个小时的瑜珈练习和冥想中,引导大家进入一个安全、开放、更知觉的状态。这种尝试为接下来的声音表演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气场。
下午6点30分,音乐人李带果携带琵琶、四胡(一种只能发出两个音阶的传统器乐)、口弦和印度拇指琴来到现场,他的音乐舒缓而平和,在演奏过程中还伴以口技和人声。随后陈志鹏携印度鼓和青花瓷罐加入演奏。 暮色渐浓,华灯初上,时间的流逝仿佛眨眼之间,三个半小时过去了,现场的观众没有一丝的倦怠,反觉意犹未尽。李带果和陈志鹏的表演一再地回归原始状态,人声和乐器成为一种质朴的材料。他们的声音艺术表演在通过瑜珈训练摈除了一些枝节性的附带思维之后,把人们的精神带入一种更为广阔的空间。这种现场即兴的表演带有很大成分的偶发性和不可复制性,是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种特定体验。
声音艺术家王睿称, Ambient liveset的创作初衷在于回归身体。当我们还是胎儿的时候,我们就听到了第一种音乐,那就是母亲的心跳。至于你是不是会想到母体并不重要,也许你的身体比你的脑子更会体验节奏。
声音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与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和影像艺术纠葛在一起,它的缘起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激浪派艺术有关,带有实验和批判性质,同时也体现一种特别的对原始状态的关怀。波依斯和劳什博格也都对声音艺术有着不同程度的关注,劳什博格还创作了声音艺术作品《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