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种:《满城尽带黄金甲》——大牌策展拉动效益
电影解析:老谋子是大牌导演这一点毋庸置疑,抛去电影本身好坏的评论,拿出“张艺谋”这三个字就足够吸引人潮,即使是看的人边看边骂,那到底还是看了。大牌的效应就是直接拉动票房效益,这点你不得不承认。
画廊策略:有一部分画廊、空间只认准固定的几个名策展人,即使只是在展览海报上写上“策展人:某某某”或“学术主持:某某某”就已经足够吊起你胃口了。深谙名利场逻辑的此类空间会告诉你:坚持走名牌战略,拉动效益才是硬道理。
代表画廊:德山艺术空间,德山大部分都是高名潞、皮力等知名策展人主持
第五种:《三峡好人》——全息画廊
电影解析:贾樟柯终于耐不住要说:我在国内导演的收入排行榜也是能排前几的。他想告诉你的是:别看俺拍的电影不主流,大腕明星我也啃得动。06年,刘小东请贾氏给他拍纪录片,贾氏灵感一来,顺势拍出《三峡好人》。同样的地方,不一样的题材,不同的思路到最后也可以殊途同归。如此了得的随机应变,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贾樟柯所说的话。
画廊策略:画廊的活力一方面也靠灵活多变的服务。大多数靠网站来提供更多的服务,也有的自办杂志,甚至开设自己的咖啡馆等休闲消费空间,花样层出不穷。
代表画廊:季节画廊有季节咖啡,广州原子空间
第六种:《呼吸》——低成本模式
电影解析:韩国极具争议的名导金基德曾在电影《时间》后宣布不再在韩国公映,但很快2007年他的作品《呼吸》再次登场。金基德除了电影备受争议之外,另外的特点是拍摄成本低廉:一是底片比通常的导演少三、四倍。二是拍摄时间短,《空房间》历时16天即宣告杀青,一共拍摄了13场戏。金基德的作品每部平均拍摄25场戏,《漂流浴室》最长,有30场,在柏林电影节获奖的《撒玛利亚》只拍摄了11场。三是极少的对白,给演员少去很多时间和精力。如此高效低成本的导演简直是“曲线救国”。
画廊策略:画廊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二线的画廊,事实上国内的很多画廊都处在二线阶段,低成本模式非常适用于自己本身的具体情况,保持着“环保”,“高效”的良性循环又何尝不是一种长久之计。
代表画廊:适用于大部分二线画廊
第七种:《长江七号》——低进高出挖新人
电影解析:早在《功夫》拍摄期间,周星驰就开始构思《长江七号》的剧本,但是《长江七号》临近开拍还没有选定小演员,直到周星驰看到徐娇,她是由内地数千名儿童中特别甄选出来,年纪只有9岁,其实是个女孩子,只试镜一条就敲定由徐娇反串演周星驰的儿子。虽然没有任何表演经历,但是连星爷都夸奖这个“儿子”,并称徐娇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童星”,具有做一名优秀演员的潜质,也正是如此,星辉公司与小徐娇签订了八年的拍摄合约。
画廊策略:当代艺术兴起的新一代年轻艺术家几乎是跟画廊捆绑在一起成长的,如今画廊挖掘新人的趋势更是越加明显,很多美术院校刚毕业的年轻人都可以马上被画廊签约。在08年的开春开始,各大画廊也开始打新锐的牌,纷纷推出新人展。
代表画廊:星空间、站台中国、上海红桥画廊:星空间主推70后艺术家;站台中国在把握年轻艺术家这一块比较强,普遍得到年轻艺术家的认可;红桥画廊的老板经常各地跑,努力发掘年轻艺术家,并已经签约了不少刚毕业的年轻人。
第八种:《投名状》——强强联手
电影解析:拿过最佳导演奖的陈可辛,得过影帝奖的李连杰,金城武,刘德华和影后徐静蕾强强联手打造的影片,试问会没有人看吗?中国的电影界正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准好莱坞”模式。
画廊策略:中国当代艺术正面临着空前火热的局势,798早已成为世界上炙手可热的艺术区。国外的画廊,收藏家纷纷选择了中国开分馆,出版社也开起艺术空间,玩起艺术,以财团为背景的艺术空间也纷纷出现。
代表画廊:尤伦斯——尤伦斯夫妇是大收藏家;圣之空间——湖南美术出版社创立的艺术空间将于08年夏天开始运行;IAC基金会【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也于08年4月份开设伊比利亚艺术中心;泰康人寿早在01年就开设了艺术空间给艺术家做展览。
【编辑:霍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