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中国美院:艺术界“四大天王”为何相继回国

来源:中国美术学院团委蓝庆伟专栏 2009-12-11

  朋友在一起,总喜欢讲一些笑话,每每谈到“国外”这个词时,似乎均是先进的代名词,而最让外国人搞不明白的似乎是中国的工作方式——变来变去,而他们的这种不明白也引起了部分中国的人的不满——他们为什么就无法适应变化呢?一位在国外留学的朋友跟我们介绍说,外国人(俗称的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死板”,总是按照规则办事,一旦确定的行进路线是曲线的,他们很少会抄近路。而在工作上,手册是他们必不可少的,经常看到飞机发生意外时,飞行员们总是第一时间开始阅读飞行手册的相关内容。而这一现象则不为国人所理解。

 

  20世纪80年代末有一阵出国潮,艺术界也不例外,著名的艺术家、学者便有陈丹青、徐冰、蔡国强、黄永砯、谷文达、高名潞等人,出国时正是中国国内艺术发展空间最为狭小之时,而国外则与此相反——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我们不免猜测,国外严格的做事方法和规章制度肯定让初出国门的中国人不适应。近几年,中国的当代艺术火的炙手可热,“四大天王”也相继回国,我们也顺手猜想,这可能跟国内热火朝天的经济建设和随时可以变化的语境、可能性有关。再说下一点,港澳台是中国的特殊地区——这一特殊也造就了他们“洋人”的形象,以及是“先进的”半个代名词,而在大陆,给予他们的待遇丝毫不亚于真正的外国人。这正是台商为什么怕两岸统一的原因。浅浅的一湾水,给了台湾人在大陆发展的无限可能和利益。我也有幸接触了一批台湾人士——“混”大陆饭吃,在我看来,作为早已开放的台湾,真正的学者还是存在与台湾岛内和国外,当然也有部分优秀学者到大陆讲学,这批人是值得敬佩的;而请不到洋人的部分中国人喜欢请半个“洋人”以求提升自己——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大陆求“洋人”的这种心态似乎早已被一批专恃这样身份赢得利益的台湾人掌握。当然他们还是带来了优于大陆的理念和规范,但是什么是能力并不是给你一个真空的环境让你造氧气!

 

  说大陆的规则不健全、做事不规范、行事不专业都没有问题,说在大陆没看到一个专业的展览、没找到一位优秀的策展人、没看到一家专业布展机构,也都没有问题;说在大陆看展览看到的都是失望也没有问题。但是你们来了又做了什么呢?又带来了什么呢?改变了什么呢?如果没有任何的变化,你说这样的话时也同样在打自己的嘴巴。当然,混沌的环境有利于寄生虫的生长,如果没有问题哪有空子可钻。

 

  专业也好,规范也罢,最终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追求现实利益造成大陆人很少谈一些虚张的皇帝的外衣,而是直接切题。每每听到条条的规范和专业化的理念构架无不让人神往,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进行中,你会发现你所面对的不是一个理想的环境,它无法按照你所设想的步骤进行运转,大多数人会在这样的环节上傻眼。而能力就是体现在这样的环节——应对复杂环境的办法、处理复杂情况、化解多变外部条件的方法。如果没有这个,何谈专业与规范!每个人身上不缺的是向往理想的心,缺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编辑:张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