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亿元顶级名画开展首日,来了2000多人 这些画咋看不懂呢?那就对了!
参观市民专心欣赏大师画作
省美术馆40亿元名画开展 2000多市民没几个看懂
昨天,江苏美术馆40亿元顶级名画第一天免费亮相,2000多市民饱了眼福。可是,大多市民对于毕加索等大师级作品却频频摇头,大呼看不懂。对此,美术馆方面表示,这些顶级作品本身确实很难看懂,但接下来他们会考虑介绍一下作者,以便市民了解作品、理解作品。
第一天来了2000多人
昨天是江苏美术馆《时代多彩——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江苏获奖及入选作品汇展》、《南北二石——傅抱石齐白石中国画作品展》、《走进大师——中国美术馆藏路德维希捐赠作品展》三大展览免费开放第一天,前来参观的市民非常多。据工作人员介绍,估计有2000多人次。三大展览分布在7个展厅,江苏当代作品在一楼,毕加索等一批国外大师作品在二楼,傅抱石、齐白石作品展在三楼。走进去,静悄悄的,大家都在专心地欣赏,很少有人喧哗。
【相关资讯】
大师级作品,市民看不懂
“感觉怎么样?”在二楼展厅,记者问前来观展的余根华老人。“一楼看得懂,二楼看不懂。”老人笑了笑,说他被一幅《风景》迷惑了,“你看那幅画,什么意思呢?看不出来。”顺着余老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风景》前聚集了不少人,其中一位市民评价很雷人:“这个《风景》不就是两种不同颜色的报纸,揉揉贴在一起吗?”瞅着,还真是那么回事。紧挨着《风景》的是两幅法国油画,其中一幅《火怪》让孙女士笑得格外开心:“哈哈,我觉得这幅画跟我家儿子画得差不多,多稚嫩啊!”因此,她建议在国外大师的作品边上,除了介绍作品名称外,做些简单的介绍。
与普通市民的眼光不一样,南艺大三的学生王烁连称“长了见识”,“看了国外大师的一些画,有一种顿悟的感觉,啊,原来油画还可以这么画……”26岁从事艺术的郑先生也感慨万千:“毕加索的作品很自然,浑然天成,相比较,国内有些作品则显得有点做作。”
不会专门配讲解员
昨天,这个非同寻常的展览还吸引了很多专家。说及此次展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版画家周兴毫不掩饰:“这可是江苏美术馆有史以来分量最重的一次展览。”
谈及一些市民看不懂大师作品,周兴等专家都笑了:“看不懂是正常的,中外文化本身就有差异,而这些艺术家又往前走了一步,也就更看不懂了。”不过,周兴认为,大师作品,难得一见,还是值得一看,“看多了,也就了解了。”对此,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省美术馆馆长、著名画家高云也认为市民看不懂是很正常的,因为大师作品并不是传统绘画,每幅画的主题立意都很难描述,“我们不会专门配讲解员,国外美术展览也是。”不过,高云称,江苏美术馆也会考虑到一些市民的需求,介绍一下作者,让市民了解一下画家的背景,然后去理解。
提醒:江苏美术馆三大展览9月29日~10月24日免费展出,每逢周一闭馆,市民观展合理安排,不用扎堆。该馆每天9:00开馆,17:00闭馆,16:30起只出不进。
名画解读
毕加索
《带鸟的步兵》
《花瓶边的男人和女人》
作品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得“意”忘“形”。也就是说,艺术家把要表达的意念、想法全部反映了出来,但是,具体的“形”却是模糊不清的。当然,这些模糊不清的“形”不同于儿童画那样随意“涂涂”,是画家抱着极其认真的态度创作的。其二是这些作品是画家充沛感情的流露,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回味的余地。
安迪-沃霍尔
《彼得-路德维希肖像》
这是一幅亚麻布丝网印刷画,是收藏家彼得-路德维希的大型肖像画中的一幅。画中的路德维希以手托头,神态专注,以眼神透析出路德维希教授敏锐的艺术鉴赏力。线条与轮廓都相当简洁利索,色块的分割平增了人物表情的深度——整个画面主体突出、具有较明显的速写风格。
罗伊-利希滕施泰因
《柠檬立体静物》
这是一幅仿照立体派艺术风格的抽象派拼贴画。画中表现了一个安静的生活场景:一个连柄壶,一碗柠檬和一簇葡萄。后边的画面上下均以框架围着,上方是机制框图架,右下方为黑白木纹的画框,左下方为一块带有钉子的本制框架。精确细致的平行阴影线和刻划入微的木纹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装饰效果。画家在画中只用了红、黄、蓝三原色和“非色彩”(黑和白),这种方式乍看上去颇似蒙特里安的手法,在构成上颇为严谨。
【编辑: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