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malli Space Charros Collective在2011年的MDW艺博会上进行行为表演
#5 MDW艺博会
在2011年两度出现,MDW艺博会是Ed Marszewski与Aron Gent(芝加哥艺术的两台“发电机”)、Threewalls画廊以及Eric May of Roots and Culture共同努力的成果。行为艺术成为了这场艺博会中一个出人意料的关键点。可理解性与群体性是MDW艺博会的中心,展出的可以支付得起的作品则扩大了参与度。
【相关资讯】
Installation View of Twice Removed: A Survey of Take Away Art
#4 Golden Age画廊 & 展览“Twice Removed: A Survey of Take Away Art”
将自己描述为一间“由艺术家经营的项目空间”、带有各种难以找到的艺术书籍与杂志,Golden Age画廊在2011年11月30日正式停止营业。芝加哥肯定会非常想念这间总是能够举办各种引人注目的展览的画廊。今年,由Karly Wildenhaus担任策展人的群展“Twice Removed: A Survey of Take Away Art”表现就十分突出。这场展览以“带走”来自当地收藏的艺术品为特色,我对它的体验就像是走进了我自己的家一样,因为我的家中同样也挂着杰里米·戴勒(Jeremy Deller)的“What Would Neil Young Do?”海报,放置着一盘来自菲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Felix Gonzalez-Torres)作品“Untitled”(Portrait of Ross in L.A)中的糖果。这些艺术家的“礼品经济”对那些新兴艺术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样的展览人们通常会希望由一间博物馆来举办,但是Golden Age画廊与Wildenhaus完全满足了他们的期待。
资料图片
#3 Threewalls画廊
Threewalls画廊是芝加哥视觉艺术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Threewalls通过项目“Propeller Fund”(与400画廊及伊利诺依大学芝加哥分校合作)为艺术提供了微薄但却重要的补助,再通过其“ Community Supported Art”项目为艺术家提供了支持;此外,该画廊还举办着一系列顶尖的展览项目。因而,它总是能够捕获到我们的吸引力也是不足为奇的。
展览“Re: Chicago”展出作品:Kerry James Marshall的“Untitled(Painter)”(2010)
#2 “Re: Chicago” @ 德保罗艺术博物馆
艺术史并不是客观地完成的。每幅挂在博物馆墙上的画作都是一系列决定的结果——这些决定都是花了数年、数十年甚至是数个世纪才完成的。博物馆里不存在偶然,那些墙壁都讲述着一个个关于力量、品味以及选择的故事。这些故事及其影响力通常不会被表现出来,但德保罗艺术博物馆馆长兼展览“Re:Chicago”的策展人Louise Lincoln却将这些故事全面地展示了出来。Lincoln提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艺术史都忽略了谁,为什么?这形成了对芝加哥艺术史的重新评估,以及一场19世纪的肖像画与当代艺术作品共享展览空间的展览,这立刻证明了德保罗艺术博物馆的新场馆排上了很大的用场。
Installation View of Re:Chicago
#1 风险
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它成为了2011年最令人激动的那一批展览的共同特征。富有创造力的策展及实验理念都很值得冒险。Western Exhibitions一整年都在进行着(在审美、策展以及经济上)带有风险的展览,例如“Heads on Poles”、“People Don’t Like to Read Art”以及“Handler”等。有些展览做得非常好,因为它们的确是冒了某些真实的风险;而有的展览却遗失了某些基本的东西。2011年的艺术特别能证实这样一句谚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编辑:冯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