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泉商蔡铭超曾2.8亿竞下鼠首兔首 拒付款拖延拍卖

来源:泉州晚报 作者:许雅玲 王琼瑜 2013-04-28

蔡铭超

●“如果偷来的东西都可以拍卖,那法律就乱套了,社会就乱套了。我只是尽了责任,这个款不能付。”——2009年2月,泉商蔡铭超2.8亿元竞下鼠首和兔首,但拒付款拖延拍卖。

●法国皮诺家族宣布向中国无偿捐赠鼠首和兔首——2013年4月26日

核心提示

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圆明园学会专家表示,这是有史以来回归的分量最重、价格最高、影响最大的圆明园文物。4月27日,记者连线曾经以2.8亿元拍下鼠首、兔首却拒绝付款的泉商蔡铭超,他对珍贵文物的回家表示祝贺。

4年前:2.8元竞下 拒付款拖延拍卖

4月27日,蔡铭超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终于回来了,祝贺,祝贺!”这也是他近日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说得最多的话。

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一直是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而鼠首、兔首受到全世界关注,源于一场一波三折的拍卖。2008年10月,佳士得公司宣布,将拍卖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消息传出后,引发热议,近百人组成律师团追索。中国国家文物局也明确表示,反对拍卖中国流失文物。但佳士得公司以商业诚信等为由,坚持拍卖,两件兽首总估价高达2亿元人民币。

2009年2月25日晚,一位“神秘买家”以电话委托的方式拍下兽首,成交金额为3149万欧元。按照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2.8亿元。随后,“神秘买家”——泉商蔡铭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表示虽然竞拍成功,但不会付款,并表示这种行为符合拍卖规则。他说:“如果偷来的东西都可以拍卖,那法律就乱套了,社会就乱套了。我只是尽了责任,这个款不能付。”

这次“搅局”拖延了对圆明园兽首的拍卖,事实上最终也宣告了该文物流拍。

泉商蔡铭超曾2.8亿竞下鼠首兔首 拒付款拖延拍卖

现今:兽首将送还中国 感叹“总算有明白人”

当时竞拍成功后,蔡铭超表示,虽然自己的行为在圈内会造成很坏的影响,名誉方面会受到沉重打击,但兽首争议大,不同于其他拍品,所以他坚持不付款。

原来,在拍卖行有这么一个规定:归属有争议的拍品不能拍卖。众所周知,鼠首、兔首是原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喷水池的一部分,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掠走,因此这两件兽首并非法国人所有,属于“归属有争议的拍品”,不能拍卖。

后来,有法国企业表示,如持有人同意,愿意集资购买后归还中国。随后,法国皮诺家庭从原持有人手中买下这两件兽首。

昨日下午3时,蔡铭超在微博上转发了一条内容为“难道你们不明白,这是两件存在所有权争议的拍品吗?”的微博,并评论道,“总算有明白人”。

“法商捐赠圆明园兽首,毋庸置疑是个积极的信号,是中法友谊的见证。”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在接受国内其他媒体记者采访时对此非常肯定。

印象:行事低调商人 “高调”竞拍走红

蔡铭超的堂哥蔡益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蔡铭超是晋江永和镇坂头村西堡人。蔡铭超的父母年轻时就到厦门工作,并在那里生下蔡铭超兄妹三人,直到退休后才双双返回晋江老家,而蔡铭超则留在厦门继续经营事业。

蔡铭超给媒体的印象大多是“一位低调的商人”。虽然此前他的身份是厦门心和艺术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同时是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收藏顾问,但在他提供给媒体的名片上,根本就没有留有任何的职务。从这一点可以看得出蔡铭超确实是很低调的人。如此低调的商人会成为镁光灯下的“红人”,大抵是因为两件事:

2006年10月7日,蔡铭超在香港以1.166亿港币的成交价拍下明代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使得这尊佛像成为世界上最贵的中国佛教艺术品。他本人也成了在拍卖场上与众多国际大买家竞争、最终以创纪录的价格将流失海外的国宝购回中国内地的第一人。

2009年2月26日,在法国拍卖会上,蔡铭超拍下鼠首、兔首,随后公开表示自己不会为这两件拍品付款。至此,“拍而不买”将蔡铭超推至风口浪尖,有人称赞他是爱国志士,有人则认为他毁坏了国人的国际形象。不过,蔡铭超坚持认为,“这是他们偷来的东西,我不能付这个款。”

相关新闻

逾千万件文物流失海外

圆明园青铜兽首由清朝驻华耶稣会教士郎世宁(意大利人,在中国宫廷从事绘画50余年)设计,每座铜像在不同时辰轮流喷水,蔚为奇观。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郑鑫尧表示,从1985年马首铜像售价1500美元,到2009年鼠首和兔首铜像拍出3149万欧元,24年涨了近3万倍。价格远远大于文物的内在价值,完全是被炒作起来的。它们作为建筑构件,离开了建筑,其价值就大为降低,大打折扣了。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海外,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收藏更达10倍之多,几乎涵盖所有种类。

评论 兽首回归 人心所向

“欢迎回家!”随着法国皮诺家族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无数网民争相留言送上美好的祝福。

兽首回归,看似意外,其实于情于理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众所周知,近代以来,西方列强通过战争从亚非拉国家掠走大量文物。历史无法重写,但后人却可以用行动弥补从前的过失。如今,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物返还原属国,正在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的遗失文物被相继索回。

2011年,日本在殖民统治时期从朝鲜半岛掠夺的《朝鲜王室仪轨》等1200册珍贵图书时隔100多年后回到韩国。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也多次运用法律和外交手段,通过国际合作,成功索回流失海外文物。如2001年从美国追索回被走私的河北曲阳五代王处直墓彩色石雕像,2003年从香港某拍卖公司依法索回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被盗的4949件珍贵文物等。

对于归还者来说,无论是出于道德救赎,还是出于对历史、现实的认识,其做法无疑是明智、正确之举,值得欢迎。此次鼠首和兔首的无偿捐赠,不但体现了皮诺家族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文物返还其原属国价值理念的认同。

此外,中法经贸合作的飞速发展也在无形中促成了兽首的回归。兽首的捐赠者、法国皮诺家族是法国PPR集团的经营者,该集团网罗了多个世界知名的奢侈品以及体育用品品牌,如古奇、伊夫·圣洛朗、宝缇嘉、巴黎世家和彪马等,在华拥有大量业务,并将中国视为其未来最大的市场。皮诺此举不乏向中国示好之意,从而为集团未来在中国的发展铺路。

对法国政府而言,同样乐见皮诺归还兽首,以此向中国释放善意。2009年初,佳士得拍卖行一意孤行,在巴黎拍卖两尊铜像,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使得中法关系乍起波澜。如今,两国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归还之举可谓恰逢其时。

兽首的回归令人欣喜,然而文物回流依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根据197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签署的国际间共同保护文物与合法管制文物进出口协定,私藏赃物者必须将文物归还原主。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且争议不断。如何利用国际公约、以有理有力的手法让更多的文物重回祖国怀抱,仍然是我们需要长期探究的问题。

【编辑:田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