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果亲王点定抄本 《唐宋元文约选》很难得

来源:深圳晚报 作者:崔华林 2013-04-28

鉴定古籍善本方面沈津是行家里手。

提起沈津,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在当代版本目录学界里,他堪称“国宝级人物”。沈津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曾在上海图书馆任职近30年,师从顾廷龙研习目录版本之学,后又在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工作近20年。他经眼的善本超过两万种,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评论沈津道:“环顾海内外中文古籍界,能出其右者难以寻觅。”

沈津时常自称“蠹鱼”,在博客上的网名叫“书丛老蠹鱼”,出自张元济的诗“我是书丛老蠹鱼”。他著述数十本,几乎每本书皆与书相关,且含有“书”字,比如《书城挹翠录》、《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中国珍稀古籍善本书录》、《翁方纲年谱》、《顾廷龙年谱》、《书韵悠悠一脉香》、《老蠹鱼读书随笔》和《书丛老蠹鱼》等。

4月19日,记者在深圳图书馆见到了这位传闻中的“蠹鱼”,只见沈津穿着格子衬衫、背着双肩包,神采奕奕,看上去完全不像一位68岁老人。他和夫人及两名学生甫一到达地点,就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直奔六楼的图书馆专用古籍书库。还没等走进去,一股独属于古籍室的味道远远就飘散开,夹杂着用来防潮防虫的樟脑丸气味。

据深圳市图书馆副馆长张岩介绍,图书馆现有古籍300种、3000册,其中善本古籍约有300册,抄本居多,均为1989年由知名中医教授张太无老先生捐赠。在浏览了书库的主要书籍字画后,沈津点评,馆藏的果亲王点定抄本《唐宋元文约选》“非常好,很难得”,“书的记载和装帧都很漂亮,用的纸张和线也很不一样,一看就知道不是寻常百姓家的东西”,并建议工作人员可以为该书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但至于该书是否是孤本,沈津表示还需要做更细致的筛查。对于曾有争议的该书抄写地点,沈津认为,目前来看并没有确切印章或文字表明具体地点,所以无法完全断定,他强调支撑古书研究的结论都得有实物证据。

参观过程中,沈津还对其余古籍善本进行鉴定,传授了不少关于古籍的经验:翻看古籍书不一定非要戴手套,正常的翻看并不会对书造成伤害;古籍还要经常翻,这比放樟脑丸保护防止蠹虫效果要好得多;生了虫子的古籍最好挑出来另外放,因为“古籍也有传染病”,生虫的古籍会侵蚀那些完好的部分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