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盌
定窑以“宋代五大名窑”广为人知,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著称。拍卖场上,定瓷精品颇受追捧。去年3月的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只估价20万美元的定窑小碗,最终以222.5万美元被欧洲最大的古董商埃斯肯纳齐收入囊中。本次参与香港苏富比春拍的定窑大盌,原属著名收藏家艾弗瑞·克拉克伉俪藏品,曾见于多个重要展览。1971年现身伦敦苏富比拍卖行后,被传奇骨董商坂本五郎以4.9万英镑购得,此后一直珍藏逾四十载,未曾公开展览。
苏富比中国及东南亚区副董事宋文卿在接受99艺术网采访时表示:“这件定窑大盌实属难得,一个是它的来源非常明确,另一个这件器物修胎轻巧规整,釉色是标准的牙白色,划花流畅有力,在市场上能够见到的定窑器物里体量相对又大,再加上八棱式碗的做法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制作上非常精美。预计这件作品成交价会超过6千万港元。”
以往出现于拍卖市场上的定窑瓷器基本上以小件为主,大件瓷器大部分藏于博物馆,流传在市场上的很少,苏富比专家表示,类似这件定窑作品,纹饰精做工精,而且级别相对较高的器物基本上很久没有出现了,希望通过这件器物带给大家一个关于定瓷的全新认识。
定窑自古乃属中国名瓷之列,相比其他四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瓷器存世量较多。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但时间很短,精品不多。在国际市场上,稀有的定瓷精品具有极高的收藏地位,在大英博物馆、巴黎国立亚洲美术馆、旧金山亚洲美术馆等,定瓷均被作为珍品收藏。在日本,一件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宋代定窑紫釉描金碗被视之为稀世珍宝。
受限于国内高古瓷拍卖的法律限制,国际上对五大名窑瓷器的投放量十分有限。宋瓷精品流入民间极少,在国内市场上,定瓷乃至整个宋瓷市场的价格还远低于其价值,藏家的收藏品味还是偏向于明清官窑,相比明清瓷器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的价钱,宋代瓷器还有很大的升值潜力。专家表示,相信随着大家收藏理念、认知和品位的提高,会更加关注这些高古瓷,毕竟这些瓷器在中国陶瓷史上是最为高峰,最有艺术内涵的一批瓷器。
定瓷收藏贴士
定窑窑址在今河北曲阳,古属直隶定州。定瓷烧制始于唐,兴盛于北宋,终于元代,烧造时间近七百余年。北宋中后期,定窑被宋朝选为宫廷用瓷,“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时间“颜色天下白”,寒门士子一跃成为白衣卿相。金朝是定窑瓷业又一个小高峰,直至元朝渐衰。
在五大名窑中,定窑以装饰见长,白色最为名贵。“竹丝刷痕、蜡泪痕、芒口”是宋代定窑的显著特征。宋代定窑瓷器胎质薄且轻。釉薄,可见胎骨。釉质洁白晶莹,带着微黄色,似象牙白。在制胎时,工匠会在瓷胎半干时用竹丝刷子旋修瓷胎,烧成后,可透过釉面看见竹丝刷痕。因上釉不均匀,烧制时自然垂流形成泪痕状凸起的积釉,被称为“蜡泪痕”。而北宋晚期的定瓷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为遮掩这一瑕疵,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瓷体多有花纹装饰,此为定窑又一特色。
定窑瓷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喜爱。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有浅浮雕之美。北宋中晚期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用单齿或双齿梳篦状工具,刻划出由深、浅不一的主线与辅线相衬构成的物象,生动自然,具有较强的立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