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日,艺术家张静的个人项目“记忆的图像”在北极熊画廊隆重开幕,展览由上海YOUNG美术馆馆长惠书文担任策展人。此次展览呈献了艺术家张静自2016年开始创作的《日常治疗》系列。艺术家通过日常记录的方式,试图去治愈和救赎内心遭受的创伤,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张静通过给褪色的宝丽来相片重新涂抹颜色,赋予相片新的“故事记忆”,灵活地将艺术融入生活,呈现出视觉上的“记忆碎片”。
张静现生活工作于北京/纽约,作品曾参展纽约TIME ARTS、迈阿密光谱国际艺术节、德国鲁尔双年展、西安美术馆、海美术馆、盛世天空美术馆、壹佰美术馆、太原美术馆、百家湖艺术中心等。作品被众多美术馆、艺术中心及众多影视艺人收藏。
张静个人项目:记忆的图像 /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策展人惠书文谈到“记忆的图像”不仅是关于张静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深入探微,还有来自她个人对生命情感的真诚表述,记忆的图像将转换为一种记录历史的“文本”格式。本次展览主题中,共有三种介质物串联“记忆的图像”的线索:其一介质物是创作者拍摄的第一稿原始基底图像(宝利来相机的特殊性所呈现的图像);第二种介质物是艺术家通过绘画的行为活动在上方与底稿生发的二次创作;而第三类介质物则是她通过日常化的文语词义来为前两者附以更丰富、微妙的语言加持。
作为观者来说,我们观看艺术家创作的视觉方式类似于舞台剧的影像效果,从三种介质物的设计编排上,“记忆的图像”的成像被层层叠加,或是被隐匿其中。但在这个过程里,时间的刻度与划痕愈显图像本体更多的时光印记,若隐若现的光照,以及创作者在画面中布局的城市景观、微观物象等。然而,被注目的画面对象却以一种内敛的语言结构回溯到艺术家的内心。就像保罗·维利里奥把艺术品的永恒价值比喻为某种“光照”,他说:“那微弱的光明,让我们理解现实的光明,让我们去观看和理解我们现时环境的光明,它本身就来自一个遥远的视觉记忆,缺了这个记忆就没有目光的行为。”
当我们在恢复某一段记忆的时候,记忆本身画面有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回忆本身也许就是涂抹和修正的自我行径方式,没有被关注、提及的回忆的记忆或许是完整的。色域的厚薄分布,笔触的动势力度,还有潜藏在它背后的图像底色,一切美好的、消逝的人、物和社会景观最终化为我们在场观看时的临时注脚点。现实的景观风貌在此时变得虚拟化,而她的角色身份同时穿梭于她经历过的每一处景象,是彼此相遇前的陌生之感,还是久别重逢后的情绪交织?在视觉化认知的背景下,张静创作出来的图像文本有着某种程度的不可替代性,她以往循着“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排序作为作品之间的纽带,既还原了图像在场的记忆性,也是可见现实景观的泛图像化的影射。换言之,她个人心理感官的敏感气息也在此刻被她重新调度出来并呈现给观者。过往和即将到来的场景成为“记忆的图像”的当下,图像不在场的“在场”,再次将我们的感官牵引至她那细微的灵魂深处。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10月23日。
开幕现场
开幕嘉宾合影
开幕嘉宾合影
展览场景
关于策展人
惠书文
Hui Shuwen
上海YOUNG美术馆馆长
现任上海YOUNG美术馆馆长。艺术史论研究者,当代艺术评论人,策展人。CONUTER-FEIT当代艺术双年展品牌创办人,猎质当代艺术展总策展人。Rainbow box project发起人,An Art Space策展人。主要从事中国当代艺术史论研究与写作、当代艺术批评实践、展览策划及独立艺术空间的创建与运营等工作。目前已策划与合作艺术项目200多场,其中艺术家个展50余场。
主要讲座与艺术项目包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惠书文:猎质行动——策展实践与思考);鲁迅美术学院(惠书文:策展年记——关于艺术家的成长与自我塑造);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学术讲座(惠书文:行动中的猎质——策展实践与思考);吉利学院艺术学院·学术讲座(惠书文:策展人的一剂良药);中国当代艺术权力资本与市场·学术论坛(论坛主持:惠书文);《我们如何面对今天的艺术?》艺术项目总策划;中国商丘抽象国际邀请展联合策展人,首届夜郎谷现场艺术周学术观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