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困境与逃离——陈可的艺术创作|永樂2022秋拍

来源:永乐拍卖 2023-01-04

“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城市,在此尺寸中,人如此渺小,像广阔田野上蠕动的小蚂蚁。同时这也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城市,有无数层面,每一层上不同的人群,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北京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也像一个巨大的漩涡,每一个吸进来的人都被带着飞速旋转,这种速度与活力,让我眩晕,也让我亢奋……”

——陈可

艺术家陈可

作为“卡通一代”的代表人物,陈可的艺术以温婉忧伤的情调和独立的女性意识而著称。陈可在千禧年后开始创作卡通系列,其作品均以个人的经历和情感为摹本,塑造出天真稚拙、具有童话色彩的人物和情节。她的画里常常会出现一个可爱、忧郁又不食人间烟火的小女孩。对此,陈可曾表示:“她会有我的影子,因为我的画都是由自己的内心出发。”艺术家显然将自己青年时期的孤独、迷茫融入其中,通过这个高度符号化的视觉形象,来讲述年轻一代在社会浪潮的激烈变化中的挣扎与梦想。与其他”卡通一代“的艺术家相比,陈可更擅于以女性视角审视生活,她通过对女性角色的创作,尤其是女性所身处的社会境遇的解读,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以及对个体命运的关怀。

LOT 2076
陈可(B.1978)
高级生活
2006年作
布面油画
215x215cm
签名:Ke 2006(背面)
出版:
《陈可:日记册》,星空间,2008年,图版
《东方艺术》,2008年,P129
《陈可》,Kehrer Verlag,2009年,P61
《中国当代艺术 现在与未来》,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P276
《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图版
展览:
坏孩子的天空,星空间,北京,2005年
1976-2006 乡土现代性到都市乌托邦四川画派学术回顾展,中外博艺画廊,北京,2007年
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1920-2010),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11年
今夜突然下起小雪——1999年以来的中国年轻艺术家收藏案例①,HI艺术中心,北京,2019年
估价:RMB 1,000,000 - 2,000,000

2006年是陈可前二十年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年,彼时她以《高级生活》一作开启了一系列带有神话叙事色彩的创作并由此进入到全新的艺术周期当中。就此意义而言,《高级生活》一作具有非同一般的开创性意义。从仰望的少女造型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艺术家对记忆、青春和自我的溯源,因此《高级生活》也是陈可在绘画上“自我觉醒”的第一件杰作。

《高级生活》局部

画面构图看,《高级生活》有着一种明晰的单纯与均衡,艺术家将长着天使之翼的小女孩置于画面中心,翼翅展开,却无法飞翔,她茫然、困惑地站在一片燃烧的炙烈烛火下,仰望天空,脚下有着一团舞台聚光灯的光晕,似乎暗示着某种难以名状的不安与无助。在这里,陈可以精微细腻的笔触将比例失常的躯体和瓷白色的肌肤奇妙地组合成了一个生动鲜活的儿童形象,而在背景和烛灯的处理上则用到颇具流动性的写意笔触,进而再画面中营造出一种现实与梦境、本能与理性之间的交错渗透。值得注意的是,烛火之上的天窗露出一角蔚蓝的天空,视乎暗示着一种逃离的渴望——纯净的蓝色寓意理想之所在,以及对于人性至真至纯的向往;燃烧的火烛则隐喻诱惑与欲望,是通往理想彼岸的障碍。在《高级生活》中,陈可将现实、幻觉和潜意识完美地融合,将内心矛盾与外在困境化为一出带有强烈寓言性质的舞台剧,而那个期待展翅高飞却又身陷囹圄困于斗室之中的小天使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真实写照?

陈可,《英雄归来》,215x215cm,2006年作
华艺香港 2022年05月29日,Lot.0036
成交价:HKD 2,880,000

陈可,《蜗牛的家》,214.6x214.6cm,2006年作
香港佳士得 2010年11月28日,Lot.1360
成交价:HKD 1,580,000

陈可,《斗牛士》 215x215cm,2006年作
保利澳门 2016年01月10日,Lot.0330
成交价:HKD 2,006,000

在陈可创作的每个阶段,她都会不断地探索和改变,比如2008年的时候,陈可结束了之前一系列的装置绘画,开始大胆地尝试包含“层叠”“刺绣““花布”等一系列的材料试验,将例如线、花布、透明媒介剂等一系列材料,运用到了平面绘画中。

LOT 2128
陈可(B.1978)
做点什么呢
2008年作
布面综合媒材
106x169cm
签名:可 08
出版:
《陈可》,Kehrer Verlag,2009年,P109
《书城》,2018年1月号,图版
估价:RMB 900,000 - 1,200,000

这幅《做点什么呢》就属于本次实验中的“刺绣系列”。她将用笔勾勒的单线条图案,用丝线绣了出来,又将彩色珠子缝在画布上组成文字。通过这种方式,陈可将家常的手工活和“神圣的”艺术品联系了起来,同时也给作品增添了富有感情色彩的手工质感。而画面中央似乎描绘了一个奇幻世界,在这里,标志性的“小女孩“与色彩斑斓的奇异生物混在一起,表情既紧张又期待,仿佛是在表达艺术家对于新奇世界的不安与向往。陈可形容她这一年的作品像一堆各不相干的实验报告,但是它们又无一不象征着艺术家又回到了平面绘画之中,在画框内继续探索绘画的边界。

《做点什么呢》局部

2015年是陈可艺术创作中一次重要的转型,随着12年女儿的降生,陈可不得不同时面对画家、妻子、母亲这几个角色,她无法再像过去一样,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面对迷茫,陈可选择将过去的自己打碎重组。她开始走出小的自我,在创作中也更多的采用收集资料的方式进行前期研究,这也使她的创作更加放松和自由,从而诞生了一系列风景绘画。

LOT 2077
陈可(B.1978)
雪山
2015年作
布面综合材料
109.5x159.5cm
签名:可 2015
出版:
《陈可:密林》,星空间,2016年,图版
展览:
2015CIGE,星空间,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北京,2015年
绘画的故事,今格艺术中心,北京,2015-2016年
密林—陈可近作展,星空间,北京,2016年
边缘之上,艺·凯旋画廊,北京,2020年
估价:RMB 600,000 - 800,000

这幅《雪山》便是其中之一,它的灵感源自她个展空间的墙面肌理。这些肌理让陈可联想到以前看过的一些图片,大概是中东国家,是一座被炸毁的房间,房间内墙面斑驳,布满弹孔,还散落着一些不完整的照片和挂历的残片,这让她感触很深,感受到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而这些,我们均可以在这幅《雪山》中看到痕迹,画面中片段式的组合,用厚重的肌理堆积出山脉及密林,颜料自然皲裂烘托出大自然的壮观,人在其中更为渺小。这一系列也标志着陈可虽然仍在专注于内观,但她的作品已经离开了自传体裁,创作方式也从接受灵感转变为发现题材。

绘画的故事,今格艺术中心,北京,2015年,展览现场

从本次秋拍上拍的这三件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生活转变在陈可作品中的映射,她逐渐从“自我”转变成了“观察者”,陈可形容这样的转变就像失明的人重新看到了世界。也许只有这样通过“他者”的折射,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