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褶皱力:废墟切片

开幕时间:2018-12-30 13:30

开展时间:2018-12-30

结束时间:2019-03-03

展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蜀华街28号附9号

参展艺术家:季丹,杨圆圆

主办单位:环形空间cypress

展览介绍


  “褶皱力”项目的首次展览以对“废墟”的讨论进行展开,废弃之物成为了城市化迅猛进程中随处可见的物质景观。物质常常被视作为人之记忆的承载体,而当城市空间中的物质快速更替时,记忆沦为了无主的幽灵,不断涌现的新事物迅速裹挟着人们的视线,“废墟”成为了新旧更迭之间的一种夹缝形态,它停滞在遗忘与新生之中等待再一次的凝视。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废墟”不单单代表着一种残破与毁坏,也指涉着个体与城市空间之间的“断联”,如何真正的走入废墟,激活废墟,是将它从视觉图像中“解脱”出来的可能路径。对“废墟”的探讨形成了研究社会景观的一个切口,展览中所呈现的“废墟”即是在这种思考下形成的“切片”,于是选择通过纪录片/影像艺术两种影像媒介形式来探讨“废墟”的多元书写,呈现切入“废墟”的不同路径。
  季丹的《危巢》拍摄了居住在北京南郊大兴垃圾场上的一家人,镜头所注视的垃圾堆场景形成了一个“废墟剧场”,这家人生活中的绝望与抗争于此循环上演,它象征着时代裂痕中的细小创口。杨圆圆的《在沉船上》则是通过摄影、录像、文献档案等形式试图激活北京郊区的一处废弃办公室建筑,并通过建构对“废墟”的想象生成了自身与它之间的联结,以此探讨城市空间变迁与个体经验的复杂关系。“危巢”与“沉船”都象征着摇摇欲坠的承载与居所,一方面它是毁灭的结果,另一方面却是重生的起始,它们都象征着“废墟”所生发的多元意义。
  季丹
  独立制片人,纪录电影导演。1963 年出生于黑龙江省伊春市。1987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8 - 1992 年游学日本。1994 - 1999 年拍摄制作《贡布的幸福生活》和《老人们》双双入围 2003 年云之南纪录影像展,《老人们》参展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2003 年制片《在一起的时光》,获得 2003 年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小川绅介奖,2003 年云之南纪录影像展大奖,2004 年加拿大 Hot Docs 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最佳中短片奖。2008 年完成日本 NHK 电视台制片的《回旋楼梯》,获得 2009 年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亚洲新浪潮特别奖。2009 - 2011 年拍摄并制作完成《危巢》,获得 2012 年布鲁塞尔 MILLENIUM  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镜头奖,入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遮蔽的历史单元等影展。
  杨圆圆
  杨圆圆于 1989 年生于北京,目前工作居住于北京与纽约。杨圆圆的创作通常围绕在具体地点的个体经验展开, 并以搜集的历史资料与文献为入口进行一种图文写作。她通过结合真实与虚构的元素,挑战固化与传统的历史诠释,关注被遗忘、消声及曲解的人物与片段。杨圆圆通过摄影、写作、影像、艺术家书与表演等多种媒介来实现作品中的图文叙事,这些媒介通常会在她的项目中交织呈现。近几年来,杨圆圆的多个项目均以二十世纪的移民与战争历史为背景。尽管项目的主题、发生地点与年代各不相同,彼此间却有着丝丝缕缕的关联。
  杨圆圆于 2013 年获得伦敦艺术大学摄影本科学位。她的作品在国内外参展并出版。她于 2017 年获得亚洲文化协会(ACC)纽约奖助金驻留项目,并于 2018 年在纽约 Art in General 进行半年的驻地;在 2016 年,她获得华宇青年奖提名。杨圆圆近期个展包括“交错剧场”(Gallery 456,纽约,2018);“间隔地带”(Modern Art Base, 上海,2018);“在视线交错之处(上篇)(C - 空间,北京,2016)。曾参与安仁双年展(2017)、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等。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