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什·莫尼兹:缝隙以光为形
开展时间:2025-05-02
结束时间:2025-09-28
展览地点:上海外滩美术馆4-6F
展览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虎丘路20号
参展艺术家:艾什·莫尼兹
主办单位:上海外滩美术馆
“缝隙以光为形”是艺术家艾什·莫尼兹在亚洲的首场回顾性个展。莫尼兹(1992年生于加拿大沃瓦)是一位跨学科艺术家,创作涉及影像、雕塑、装置和表演等媒介,常驻纽约和开罗,亦曾在西南亚和北非地区、中国和加拿大生活多年。
十余年来,莫尼兹以研究为导向的艺术实践深入考察供应链系统内含的暴力,其核心议题是:权力系统用于控制劳动力的可视化和中断工具,如何被工人夺回,转变为抵抗、协商和团结的手段。规范及其抵制之间的张力、跟踪损失时间的系统和夺取损失时间的工人之间的周旋,恰形成了孕育更多可能性的缝隙。
关于“缺失”的政治学
莫尼兹的作品提出一种关于“缺失”的政治学,展示不在场或不可言说之物如何塑造新的抵抗和联结形式。展览横跨美术馆三层空间,追踪物流系统如何在管控货物流通的同时,更治理身体的流动、言语和时间。展览叙事从劳工开始(四楼),迈向沉默(五楼)和跨国团结(六楼),以多元而交织的线索探讨在不均等的全球贸易流中,控制怎样被实施以及人们怎样抵抗。
“艾什·莫尼兹:缝隙以光为形”由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和首席策展人朱筱蕤策划,由助理策展人及研究员王馨茹提供支持。
关于艾什·莫尼兹
艾什·莫尼兹(Ash Moniz)是一位跨学科艺术家,十年来专注于研究供应链物流中的暴力问题,重点探讨供应链对“损失时间”的表征如何塑造劳务管理,以及由此为工人斗争提供的杠杆作用。莫尼兹近期的创作从一种激进潜能的视角审视“缺乏”,聚焦于可言说事物的“负空间”,通过国际主义的潜流,在遍及全球范的正义斗争中创造否定性的入口。莫尼兹在纽约和开罗生活,曾在西南亚和北非(SWANA)地区、中国和加拿大生活多年。其创作以影像为主,同时横跨雕塑、表演、装置、电影等多种媒介。
莫尼兹的个展包括即将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举行的展览,以及曾经在开罗市政厅美术馆和北京寺上美术馆的展出。其参与过的群展包括哥本哈根的Vermillion Sands、谢菲尔德纪录片节、柏林国际电影节拓展?论坛和达喀尔双年展。莫尼兹参与过多个艺术家驻地项目,包括纽约Triangle艺术协会、因斯布鲁克Künstlerhaus Büchsenhausen和广东时代美术馆“超海驻递”计划等。莫尼兹也曾参加过纽约惠特尼美术馆、麦迪逊斯考希根绘画与雕塑学院、达喀尔Raw Material Company、柏林哈伦·法罗基学院和埃及Mass Alexandria等独立研究项目。莫尼兹长期为《埃及视界》(Mada Masr)撰写艺术评论,并在多部出版物中发表作品,包括《动荡社会中的激进电影、艺术与数字媒介》(Radical Film, Art and Digital Media for Societies in Turmoil ,2023)、《要旅行,先修路。通往未来的路在你脚下》(As You Go…Roads Under Your Feet Towards a New Future,2022)和《阈限49》(Thresholds 4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