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秋》195.5万成交
中国嘉德2013春季拍卖会于5月10日亮相,适逢中国嘉德成立20周年,此季春拍备受瞩目,各版块精品云集,佳作频现。2013年中国嘉德春拍时间是5月10日至14日举行,地点均为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5月10日下午2点,中国嘉德2013年春拍二十世纪早期油画专场在北京国际饭店举槌。林风眠《秋》以120万起拍,最终以170万的价格落槌,含佣金成交价为195.5万。此前估价150万-180万,尺寸为69×69cm。
林风眠对中西绘画的造诣很深,以不断创新的艺术思维方式和艺术构成,在创作上突破了现有成法的限制,逐步形成时代的新风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无论是花卉、人物、风景,每个画面都像一首首抒情的诗篇。伫立在他的作品前面,就会被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久久不忍离去。画家在中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历史上奠定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秋鹜系列”是林风眠五十至七十年代富有生机和现代气息的水墨写意作品,在复杂的自然现象中,画家找出最有代表性的特点,用有趣的手法来呈现。“秋鹜系列”多呈灰暗的调子,像诗一般朦胧恬静、深沉、热烈、悠扬、缠绵。也许正是艺术家坎坷人生的写照和其所追寻的心灵和谐,同时也反映出其对避开世间纷争的理想世界的向往。在黄昏时分,灰蒙蒙的一片远山和沙洲之际,寥寥几只疾驰的水鸟,掠过芦苇梢头,诗一般的凄美、亲切、恬静、孤寂和优雅。这幅《秋》的画风和技艺极为典型,画家用近于平行的淡墨、花青色挥染空阔的河面和云天,运用各种层次的墨色满铺,没有大片的留白,乍看平淡无奇,远看则有层次光影。近处和远处的重墨运用,中间的淡墨和地平线的浓墨处理,旨在突出画面的中景部分。中景部分采用洒脱的线条营造芦苇顺风摇动之姿,用粗细、长短、曲直不同的线条来表现鹜鸟的飞姿,神态活现。整幅平远的构图给人视觉上的平衡、安定之感,倾斜的芦苇代表着风力的运动,与悖行的飞鸟形成平衡中蕴藏对抗的画面张力,使画幅具有生命的运动感。在这一系列的作品里,最可以看出林风眠的笔墨功力。
人物名片
林风眠(1900--1991),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生于广东梅县,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他先在法国蒂戎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导者和最为主要的代表人。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代表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静物》等。著有《中国绘画新论》,出版有《林风眠画集》等。历任北平艺术专门学校校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艺术评论
著名画家吴冠中借用京剧的腔来说明林风眠的艺术特色。他说,林风眠的腔是独特而鲜明的,他寓圆于方。他基本采用方形画面,追求最大的扩展与最严谨的紧缩,在胀与缩的矛盾搏斗中构成力的平衡。裸女、古装仕女、修女、缩颈的乌鸦、猫头鹰、莲花、浮萍、团扇、柠檬、秋叶等等弧曲之美的形象都谱入了林风眠的唱腔。但他又不仅仅局限于圆,在使用圆这个盾牌的同时,不断挥舞长矛:锋利的苇叶、漂拂的柳丝、横斜的枝叶、白鹭的腿、渔翁的竿……,形成既对照又和谐,统一在一幅画面之中。林风眠的这些特点对当代画家有深远的影响。
【编辑: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