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区凯琳:爸爸出海去 上海后记

来源:99艺术网上海站 作者:周瑾 2014-03-14

《区凯琳:爸爸出海去。上海后记》

2014年3月14日晚6点,香港奥沙画廊在上海的新空间正式亮相。开幕展名为《区凯琳:爸爸出海去。上海后记》,此次展览展出了区凯琳追忆亡父而创作的一系列绘画及装置作品以及在上海奥沙“艺术驻村计划”期间的新作品。展览从父亲的双层床开始展开一段叙事,是追忆,是伤怀,更是借艺术之名舔舐伤口,自我治疗。

此次香港奥沙画廊正式进驻上海,画廊整个运营模式将着重于艺术家驻村计划,即邀请来自亚洲地区的艺术家来上海驻地创作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将在此期间对上海的所知所感通过创作的方式表达出来,并结合艺术家以前所创作的部分作品汇集成一个全新的展览。由于“驻村计划”比较消耗时间,因此一年大致会举办四场这样的驻地创作展,以便让艺术家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创作。据悉,上海奥沙画廊还将特别关注新媒体艺术方面。

展览现场

​此次开幕展,是艺术家区凯琳在香港奥沙画廊所作展览的延续,记录了父亲去世后她对父亲的一系列思念之情。例如此次展览中有很多木头上都会刻上“爸爸喜欢什么颜色?”“爸爸的脚是几码?”等语句,这些木条是她父亲生前买给她和她女儿的双层床其中的一部分材料,这些木条上刻满了艺术家问其父亲的60个问题,在他看来,父亲并没有去世,只是出了远门。当观者边看这些问题的时候,仿佛能瞬间感受到艺术家对父亲的思念之情,通过回忆,区凯琳感受到和父亲之间的那种浓重的情感,那是一种追忆的伤怀,令人动容。

正如展览的策展人廖薇说的那样:“艺术家的创作题材多来自她的生活经历,由此展开隐喻的、自传式的作品。这些作品反过来对区凯琳有‘关怀自身’的功能――备忘、纪念、象征、祷告,是舒缓媒介及凝视对象。

给爸爸或自己的60个问题(局部)

区凯琳的作品挖掘了有关人性的东西,她可以很伤感,但觉不是煽情;她既抽象但懂克制;她作品中对情感的表达是其他艺术家中非常少见的。”

作品虽然涉及多种媒介,绘画、装置、影像、声音、文本等,但其主题通常都来自她的个人经验,艺术创作成为她反复咀嚼人生经历的方式,而观众总会在她的作品中找到与自己交叉的那个微妙的连接点。在当代艺术向着公共性和批判性的趋势越走越远的时候,区凯琳却背道而驰,她的作品聚焦人性和人的普遍情感,她审视生活中琐碎却深刻的细节,把人殊意异的经历转化为同情共感的浮生印痕。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14日。

双层床

区凯琳作品

区凯琳作品

我会一一照料好

爸爸给的一件衬衫(衣架)

区凯琳作品

【编辑:周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