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进新建成的仁寿腾丽龙石雕艺术博物馆,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展厅布置。这个博物馆位于汪洋镇,是眉山市首家民办石雕馆,将于10月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同样将在国庆期间开馆的,还有合江县紧锣密鼓建设中的东方红历史工程博物馆。
开馆的多,修馆的也多。记者调查得知,目前我省约有20多座博物馆在新建或改扩建,既有国有博物馆,也有民办博物馆;既有综合馆,也有专题馆。
二级城市修馆火热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博物馆 “打堆”修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马继贤认为,这是我省经济实力提高的表现。“不可否认,灾后文化重建推动了我省公共文化快速发展,灾区不少博物馆就是对口援建的。”此外,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是博物馆建设背后的推动力。
记者随机采访了20多位成都市民,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四川的博物馆太少了,希望多一点好的博物馆,让大家有学习、观赏的地方,能多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记者调查显示,四川备案的博物馆仅有100多座,大多集中在成都,分布密度并不大。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李蓓透露,国家文物局早已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全国力争新建重点博物馆300座以上,使地级以上中心城市都拥有一座功能齐全的博物馆。李蓓认为,四川目前修建的博物馆大多集中在二级城市,同时也有不少民办博物馆出现在修建热潮中。
修馆不是盖房子
建设博物馆不光是盖房子。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张柏说,“一个基础条件就是必须有丰富的藏品。一个城市积累文物不是很容易的事。如果藏品不够丰富,那么让老百姓到博物馆看什么?”
建设博物馆,除了馆舍、环境等硬件设施外,还要有陈列、研究、人才等软件设施。乐山大佛博物馆建成已有两年,但馆内展览陈列仍无动静,成了一个空壳。
修馆花费多,开馆运行同样需要不菲的费用。以成都为例,该市共辖20个区(市、县),如果每个地方都有一个博物馆,仅建设就需要投入数百亿元,其运行还需要多大的资金投入?如此看来,建设应是理性的,立项之前就应根据本地历史积淀和现有文物情况,确定陈列展示的主题和内容、展示手段,最后再确定投资规模。
全国都在修博物馆
广东:东莞于2005年率先提出建 “博物馆之城”。今年,当地由每120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提高到不低于平均20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的水平,博物馆数量从20家陡然增加到50家。
云南:2009年起,准备用3年时间筹资3亿元,建设昆明博物馆城。
陕西:在西安的“博物馆之都”建设计划中,2010年,建设15-20座博物馆;2011年,建成35-40座涵盖历史、军事、宗教、工业、民俗、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博物馆群;2012年,建成10-20个专题性博物馆。3年内,全市博物馆数量从目前的47所增加到100所以上。
辽宁:沈阳市将集中新建10个专业博物馆,今年博物馆的数量将从约20家扩大到100家。
【编辑: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