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恺
我遇到的第一个清楚的表达自己是经纪人的是吴尔鹿,那是大概十年前,我第一次见他,他说自己是Art Dealer,我才第一次知道噢,还有这个职业!现在看来,他才真正是史上最成功的经纪人。他给他的客户带来了非常非常丰厚的回报。我听说,他七岁时就老跑去看故宫里的东西,七岁对于很多男孩都是贪玩屁事不懂的年纪,可是人家童年吴尔鹿却在看真家伙。中国藏家或者投资者里愿意按照规矩付佣金的人非常少。我五年前遇到过一件事,有个在伦敦做对冲基金的朋友,也不是很熟悉,知道我在香港,就让我帮他举一幅林风眠,我当时觉得那幅画好像不太可靠,违背他的意愿没有追太高没有买到,其实这本来就是举手之劳,或者不举手之劳,但是后来他竟然给我汇了几万块。让我觉得很惊讶。我想大概他在西方成熟市场里耳濡目染,知道这个规则的存在。中国目前还没有。——田恺
在采访的这些经纪人中,田恺和李苏桥一样,是明显的有艺术经纪人这种职业直觉的人。抛开他画廊的身份,去年他做艺术销售员的业绩也相当出色。李苏桥说,我愿意做一个光荣的经纪人,不知道田恺是不是也会这样想呢?
我的身份也是含混不清的
记者 :中国的艺术经纪人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田:挺模糊的。
记者 :你怎么定义艺术经纪人这个概念?
田:中国艺术圈没有形成一个经纪人制度,这是实际的情况,你也不可能照搬其他地方,因为这个市场还不成熟、不完善,所以目前就只能是这个状况。
记者 :像画廊经纪人和art dealer 这两种人,您觉得他们都可以被视为艺术经纪人来看待,还是应该区别看待?
田:其实经纪人应该就是dealer,只要是做艺术交易的经纪人就是art dealer。
记者:画廊的负责人和art dealer 的性质一样吗?
田:说起来不是,但实际上很多画廊老板都在经营二手艺术品。全世界都一样,Gagosian 和Pace 也都这么做。
记者 :那您怎么定义您的身份呢?
田:我的身份也是一样含混不清的。也会参与艺术品二级市场的交易,给投资者或藏家做些建议,另外发现新的艺术家,做些展览,参与画廊推广年轻艺术家的工作。也会自己买点喜欢的东西。
【相关新闻】
现在好作品根本不愁卖
记者 :那您觉得作为一个艺术经纪人,他的基本工作是什么?
田:处于艺术产业链条的中间,做经营销售的工作。最主要的是体现藏家对藏家这个环节的。
记者 :那您觉得作为一个好的艺术经纪人,他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田:要敏锐,眼光要好。
记者 :去人群当中发现潜在的买家?这个是不是也是作为艺术经纪人比较需要的素质呢?
田:目前看中国,发现买家不是重要的问题。
记者 :那什么是重要的?
田:发现好的作品、发现好的艺术家才是重要的,现在接触买家获得资金支持的门槛很低,很多资金没处去,自然往艺术这边走,所以发现买家不是最重要的,比较难的是怎样找到比较好的作品,现在好的艺术家太少了。
记者 :所以只要有了好的作品,自然有销售的途径是吧?
田:是的,拍卖行那么多,竞争那么激烈,好作品根本不愁卖。这里,无论是拍卖从业者,还是画廊业者,或者经纪人,都要善于对作品做出合理的解释,尤其经纪人更要做这个工作,因为这里往往是一对一的服务,如何把作品的来龙去脉、背景资料传达清楚,如何分辨真伪、解释作品价值,都是必要的服务。
记者 :所以艺术经纪人需要在艺术方面的一个专业度是吧?
田:对。因为圈子小,所以必须遵守规则
记者 :艺术经纪人需要好的口碑,你觉得这个口碑靠什么传播呢?
田:口碑就是信誉,就是大家口口相传呗。
记者 :你认为作为一个好的经纪人,必须要有自己的一个鲜明的价值标准还有自身的风格吗?
田:要有,因为每个人擅长的板块不一样,有的是比较擅长做艺术家的推广,有的是擅长做一些成熟的,比如说做二级市场的交易,都有。
记者 :那根据您做艺术经纪人累计的经验,您觉得哪些经验是比较重要的呢?
田:首先是刚才说的口碑,因为这个圈子很小,有一定的规则,你需要去遵循。因为经纪人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佣金或者顾问费,这要有一定的标准,现在市场在慢慢完善,也不能太离谱了。
记者 :现在在国内做艺术经纪人,佣金比例大致是什么样的?
田:佣金比例,这个各不相同,主要是买家能够接受,卖家能够接受就可以了,但是有一个问题,一定要透明,交易方式,交易要透明,要说清楚,跟买卖双方都要说清楚。
吴尔鹿是史上最成功的经纪人
记者 :过去一年,如果让你来说谁是做得比较好的艺术经纪人,你会选谁?谁是去年的金牌经纪人?
田:我认为艺术经纪人整个行业还没有浮出水面,所以我没法说。再说,艺术经纪人目前对很多人来说都还不是一个固定的职业,比如说我,我可能做过一些经纪人的工作,但我实际上还在做画廊的工作,包括展览,还有其他投资顾问方面的工作,我的身份其实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经纪人,我觉得目前中国没有这个职业,中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行业制度和规范,所有的角色都是混在一块儿的。
记者 : 对,角色都是互相客串的,比如有些策展人他们做的比经纪人更像经纪人。
田:是,你要说去年当代艺术方面最成功的经纪人,应该就是吕澎吧。古典艺术上,无疑是台湾的王定乾。
记者 :是这样的,本来我们是把吕澎列在我们的经纪人的采访名单里面,但是他可能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一种身份吧。
田:但是我们都可以推举他是去年的金牌经纪人。我遇到的第一个清楚的表达自己是经纪人的是吴尔鹿,那是大概十年前,我第一次见他,他说自己是Art Dealer,我才第一次知道噢,还有这个职业!现在看来,他才真正是史上最成功的经纪人。他给他的客户带来了非常非常丰厚的回报。我听说,他七岁时就老跑去看故宫里的东西,七岁对于很多男孩都是贪玩屁事不懂的年纪,可是人家童年吴尔鹿却在看真家伙。当然,话说回来,他能成功除了他的好学加眼光好以外,他的客户的优质也是一个重要条件。比如尤伦斯,是商人,也是贵族,很讲规矩,知道好的有价值的建议也是有价钱的,而且下手果断,所以他能够买到今天看来非常好的东西。这是已经被时间检验过的。
没人愿意说自己是艺术经纪人
记者 :金牌的含金量应该体现在交易额吧?
田:对,但这个谁也不知道,你们媒体可以试一试去统计调查一下。
记者 :我们这次做艺术经纪人的话题,但其实很多人都不把自己视为艺术经纪人的。
田:对啊,没有人,我也不是,我还有其他的工作,我不可能仅仅是为了拿佣金去做事,况且很多情况下佣金是拿不到的,中国藏家或者投资者里愿意按照规矩付佣金的人非常少。我五年前遇到过一件事,有个在伦敦做对冲基金的朋友,也不是很熟悉,知道我在香港,就让我帮他举一幅林风眠,我当时觉得那幅画好像不太可靠,违背他的意愿没有追太高没有买到,其实这本来就是举手之劳,或者不举手之劳,但是后来他竟然给我汇了几万块。让我觉得很惊讶。我想大概他在西方成熟市场里耳濡目染,知道这个规则的存在。中国目前还没有。
记者 :对,中国现在就是没有嘛,所以就是在一种模糊的状况下谈论这个问题。
田:对。因为大家不愿意清清楚楚的做事,所以就都这么混着。
中国的艺术家完全可以自己经纪自己
记者 :国外有一些比较成熟的艺术家他们会自己聘请自己的艺术经纪人,不直接和画廊打交道,您觉得这会不会成为将来的一个趋势呢?
田:我觉得不会,一个艺术家雇佣一个经纪人,这有点夸张,艺术收藏毕竟是小众市场,艺术家跟一般的明星或者是球员毕竟还不太一样。而且中国艺术家大多聪明,他们自己就可以完全经纪自己。这一点三、四年前《美国艺术》有一期的封面故事已经探讨过了。
【编辑:李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