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韦嘉个展:曾梵志的气质映照

来源:Timeoutcn北京 作者:张凌凌 2008-12-15

为中国艺术市场的新锐艺术力量代表,韦嘉在今年10月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上,又创下了新纪录。

展厅内,所有作品按照创作年代的时序呈现。由于早期更多是石版画创作,作品从绘画语言来看有明显的版画影响痕迹。“石版靠的就是表面的颗粒与众不同,能够出现一种粗得有点像磨砂玻璃的效果。颜色都是层层套叠,达到比较厚重的色彩关系。”后期的作品,韦嘉把创作的重心从石版转向布面丙烯。一方面是为了追求绘画性的呈现,实现创作的自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了新的诉求:对安全感的探讨。  

无论是《大卫》系列里稚嫩又孤僻的大力士幼男,还是《刺青》系列里懵懂或歇斯底里的男孩,《白头到老》系列中忧郁又略显无助的少年……韦嘉的画面里经常出现一个男孩。他们几乎都是裸着身体,眼神哀怨又犀利,像带有卡通气息的青春残酷系列。看看画作,再看看身边的艺术家,觉得那就是韦嘉活在作品里。不过,他却不对这一形象有任何界定:“很多人觉得这个裸体男孩是我自己,但是我并没觉得这个形象是我,可我们肯定彼此认识。他往往是一个感觉没长大的小孩儿,或许他代表的是一种心态,而不是一个特定的人。” 

看他的画,想不安静都不行。哪怕是树上的乌鸦群(作品《Say Goodbye》),也在一种暧昧又危险的红色背景中读出一种尤其的静谧感。一只回头的乌鸦,竟然又是那个小男孩,像披着黑羽的幼巫。说安静,是因为他的画中总是传达出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感,甚至极浅的灰色情绪。对此,韦嘉坦言源自自己真实的孤独感:“我就是始终觉得人就是很孤独,表面上你可以过一种很丰富的生活,但其实你会发现生命中间的所有问题都得你独自来面对。”难道,国际那些藏家花高价就是想买这种调调?策展人房方认为,在韦嘉具有浪漫气质的画面背后,其实既有对另一个真实自我的关照,也能看出渐渐地迈向对死亡和人性普遍意义的关注。当然技巧和意境并重,在那些纷乱无章法的自由笔触中,似乎看到曾梵志的感觉。 
 


【编辑:贾娴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