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梵志 《面具系列 1996 NO.6》 香港佳士得 2008年5月 HKD 75,367,500
通过几大具有风向标性质的拍卖公司的拍卖结果看,在2008年秋拍已经跌到谷底的中国当代艺术板块,已经在2009春拍中开始止跌回稳,进入低位整理阶段,虽然距离触底反弹还有待时日,但却有着积极的意义。
从边缘到主流,从天价到暴跌,这是近几年中国当代艺术最具表现力的特征,中国当代艺术的发迹源于2006年3月31日,苏富比拍卖行首次在纽约举行的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会上,张晓刚1998年创作的大幅油画《血缘:同志120号》卖出97.92万美元,创下了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最高纪录。 从此中国当代艺术开始了狂飙之旅。
2008年5月24日,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的“亚洲当代艺术”及“中国二十世纪艺术”晚间拍卖上,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No.6》,成交额高达7635.75万港元,打破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世界拍卖纪录。
2009年春拍,香港苏富比和香港佳士得在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上呈现疲态,而中国内地的嘉德、保利却呈现出了不错的上升势头,这次春拍很多作品拍出了艺术家同类作品的最高价。
嘉德此次春拍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虽然只有132件作品,成交率只有44.7\%,但却拍出了3440.75万元的总成交额,完全走的是精品策略,很好地把握了艺术作品的价位和质量。保利此次采取的是高、中、低端相结合的路线,分为两个专场,既有一些超级名家的作品,又有非常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满足了自己客户不同层次的收藏需求。两家公司都很好地扬长避短,在当代艺术调整期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国外两大拍卖行——苏富比、佳士得对中国艺术专场的拍卖专场中,既包含广受西方关注的曾梵志、刘小东、张晓刚的作品,又有赵无极、林风眠这些近现代艺术大师的作品。
通过这四场拍卖,可以看到张晓刚、方力钧这些完全通过西方审美方式和运作方式出来的艺术家的作品,后续力略显不足,在市场上开始遇到价格瓶颈。而像陈逸飞、沈嘉蔚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则有着很旺的人气,再次说明了具有传统中国文化精神基础的作品,更容易受到国内藏家的关注。苏富比负责全球当代艺术的主管TobiasMeyer曾表示:“当代艺术市场仍然存活,而且健康,价格确实下跌了,但拍卖行为依然活跃,很多新买家愈加踊跃地加入全球拍卖活动,当代艺术的调整带来了很多的新生收藏力量的进入,这就同时加快了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洗牌调整。”
总结:从2008秋拍到2009春拍,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走出了新一轮的波线图。如果说2008秋拍的低迷是对金融危机恐慌的表现,那么2009春拍则是在市场调整和金融危机危害渐趋明朗条件下的一次自我救赎。
【编辑:虹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