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潜行的力量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 2010-03-05

陈文华 那里有天空就往那里飞 布面油彩 200x150cm 2008

  

  王金玲.2008

  全民皆懂的绘画语言是没有信息量的,反之,所有人都不懂的绘画语言也是没有信息量的。在信息量一日十年的今天,用意想不到但又情理之中的方法表达自我创意、情感和对社会的态度,都需要在表达(单向)和交流(双向)之间、心灵和现象之间、自由和想象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广东青年艺术家陈文华的作品正以这种潜行的力量默默探索。

 

  从2003年至今,他的名字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当代艺术展览中。对媒介材料的迷狂、天生的艺术敏感和社会洞察力,骨子里的一些叛逆和倔强,调和进成长过程中的矛盾、彷徨,艺术创作道路的孤独、迷惑,就变成这五年来陈文华艺术创作的主要色彩:红黄蓝的退却和黑白灰的跃进。最早的《窥》,在红色格子空间中张望的是外面的灰色世界。有个逻辑:看风景的人也成了别人的风景,在这里,年轻的艺术家对于看与被看的关系有着一种敏锐的体悟。红色格子作为画面的一种空间,又被各种探出的灰色脸孔打破、撕裂,既有表面动态的平衡,又有内在挣扎和固守,一种潜在的对自由的追问从画面中走了出来。于是,格子、框框、大色块、灰色都成了陈文华绘画语言中的元素。

 

  最近几年的创作《哪里有水就往那里游》《哪里有天空就往那里飞》,可以看到陈文华在技法上的不断创新,比如说通过格子、框框来完成平面中的透视,又如在大色块中以渐变来实现纵深,再如人物或事物的运动瞬间的固态处理等等,这是一种意义的先锋。

 

  工业文明和科技现代化挤兑了人类的生存空间,格子象征着世界是一个大的鱼缸,我们都是里边等待氧份和水份的鱼儿,污染、破坏等现代化的副产品造成了人类第n次生存空间的迁徙。又或者它们只是青年艺术家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符号。艺术家在寻找自由、资源和生机,而社会这个大盒子,是障碍和桎梏,个人无法摆脱又想拼命逃离。水份、天空这些有限的环境资源,似乎象征着艺术创作的积极氛围,稀少而珍贵,艺术创作的个体只能不断去向它们靠近、奔赴,即使力量单薄且微弱。

 

  今年的上海艺术双年展打出了“快城快客”的主题,试图阐述外乡人/城里人空间迁徙的观点,移民/市民身份转换的观念,过客/主人家园融入的观感。陈文华作为广东成长起来的80后青年艺术家,他创作的《中国城市》系列也是思考城市是否能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的作品。石屎森林中一片灰色、黑色的城市化地标,冰冷的建筑、纷乱的街道、混杂的空气,油画颜料创造出的流动感、融化感、倾斜感,跳跃感,诉说了现代化大都市的孤独、冷漠和对自由的冲动。虽然画面没有一丝人的生命迹象,但是却关怀了人类生存的终极命题,虽然画面都是清冷的色调,但是却表达了年轻画家人文个关怀的温暖情怀。

 

  歌德有句名言:“自由是什么?自由是真正懂得并严格遵守一些基本限制之后的大胆思维和行动。”陈文华就是以这种绘画语言,在个人和大众之间寻找到表达和交流的共同基础。《自由世界》系列如是一种潜行的力量,穿行在大地和彩虹之间。

 

【编辑:小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