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99艺术网与北京保利拍卖联合推出的99艺术网市场类视频访谈节目——“99交艺汇”第一期节目于昨晚圆满结束。特邀瀚海拍卖油画雕塑部总监柴宁、北京空间执行总监李苏桥和世纪翰墨画廊艺术总监林松三位资深艺术市场专家,针对香港苏富比刚刚结束的春拍数据,对2010年全球当代艺术市场的行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对香港苏富比2010年春拍总成交额20亿港元的成绩如何解读?
林松:我觉得苏富比的强项是古董,20亿港元里大部分钱是古董。当代艺术中刘野2000万港币创了纪录,在古董里笔笔皆是。如有一对明代大狮子,估价300万港币,最后拍了2500万港币。
李苏桥:20亿港元除了古董就是近代书画,到了一种疯狂抢购的程度。花200万买东西就像花2000块,20000块一样,市场到了疯狂的地步,这种疯狂的原因很难看清是为什么。但有一个数据,苏富比拍卖从08年之后大陆买家的比例越来越高,从去年开始大陆买家基本保持在70%,因此对20亿港元的成交量并不惊奇。
柴宁:今年苏富比20亿港元的成绩,增长最大的部分是中国书画尤其是近现代书画。这部分传统以前都是在国内拍,是国内的主要内容,在香港及海外拍场是次要内容。中国书画的4多亿,是绝对的历史纪录,反应了他们买家构成发生了变化,很多大陆藏家去买。尤其中国书画拍卖现场几乎看不到一个外国人,举牌的80%都是中国人,剩下20%为华人,只有拍卖师是外国人。
如何解析中国当代艺术与日韩当代艺术的表现?
李苏桥: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的高价位充满了偶然性,三幅较贵的作品都是由上海一位藏家买的,这里面有点非理性的成分。奇怪的是,非理性的存在,还是有藏家在争这个作品。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是由10个艺术家,20个画廊,70个买家造成市场的火热。而日韩当代艺术市场10个艺术家 10个画廊 5个东南亚买家,5个台湾买家,最代表收藏品味和资金流向的70%人没出现,历史上就没有。但也值得中国艺术圈去研究这个现象,光靠炒作是百分之百没戏的,死路一条。
柴宁:亚洲艺术专场中卖的最好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真正重要的作品还是稀缺的,参加过重要展览的早期成名作是稀缺的。刘野这次高价成交的作品就是早期很重要的作品,这种早期作品大量都流入美术馆,很难进入市场。
林松:为日韩当代艺术流拍称好,并不是我们狭隘。日韩当代艺术人为的因素太多。都说中国当代艺术品炒作、泡沫、人为因素多,如果看看韩日的艺术品市场,中国艺术品市场太健康了。我们说金融危机时去抄底,也没抄到。市场对艺术品还是有需求的。
【相关新闻】
透过香港苏富比春拍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趋势—【99交艺汇第1期】
从全球当代艺术市场格局来看,中国当代艺术扮演怎样的角色?
柴宁:中国当代艺术是全球当代艺术市场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最受全球藏家关注的一部分。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李苏桥:中国当代艺术曾经让人很吃惊,这不是一个偶然的说法,说美国、欧洲资本操纵市场,造成市场轰动。但我觉得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这种吃惊已经完全滞后于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当代艺术变为人们谈论的主题是在2006年之后,吃惊是必然的结果。
林松:中国当代艺术这几年让世界侧目,但是是严重滞后的。历史在前,市场后进,为历史买单。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存在泡沫吗?
柴宁:从投资角度说,买传统艺术是比较保守的行为。数量有限、稀缺、艺术家地位经过时间考验,是安全的投资。从消费艺术品角度来说,买当代艺术品代表的是一个判断和对这个时代的参与。只有对当代文化抱着积极进取态度的人才会去参与当代艺术。危急时刻大家对未来没有信心,保守心态,所以当代艺术价格暴跌,经典艺术品的价格稳中有涨。而经济复苏后大家又有信心了,所以开始投资当代艺术品。价格真的特别简单,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高是因为中国藏家支持中国当代艺术。有这样一个群体都想获得的作品,通过拍卖的交易方式,肯定会出现高价格,是很正常的,不是泡沫问题。虽然当代艺术市场在复苏,但只有最积极的藏家在行动,普通藏家仍然处于观望状态。
李苏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不存在泡沫,蔑视中国文化者当出局。不能面对数据说话的人就是傻子。通常大家把价格最高当成泡沫,我认为这是一个最愚蠢的想法。高价艺术品是稀缺艺术品没有泡沫。资本本身是一个最清醒的事物,追求最有投资价值的东西。
林松:当代艺术市场是一个信心市场。金融危机来了,没信心了,就说暴跌了,其实当代艺术市场一直在那没有变。不能说当代艺术都是泡沫,金融危机我们说去抄底,也没抄到。当代艺术市场中的泡沫是指一些跟风搭车的,没经过历史考验的,价格透支的作品。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现在已经很理性了。
关注艺术市场,请继续关注99艺术网后续报道!
【相关新闻】
透过香港苏富比春拍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趋势—【99交艺汇第1期】
【编辑: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