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当代艺术家张静:寻找回来的世界(图)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丛晓燕 2011-02-12

张静

《冰淇淋帽子》 65cm×80cm 布面油画 2010年

面对一个躁动不安的时代,张静的羞涩一目了然,一如她笔下的“小丑”和“丢丢”,它们也许渺小,却绝不卑贱。这些形象有着文艺复兴时代的经典色彩,她在描绘着一种属于“80后”的看似卡通却根本不卡通的个人情绪。

“丢丢”们如同迷失在大森林里的“小红帽”,也许永远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或许这就是我们当下的生活,或许我们原本应该在这迷茫中努力活出一些乐趣来。

记者:“我是一个小丑”系列作品色彩的运用具有强烈的西方古典主义风格,但人物形象的刻画却以卡通化的方式,两者的同时呈现是在体现着一种调侃意味吗?

张静:我只是借鉴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画面中的色彩基调,那个时期的色彩能让我拥有无限美好的想象,我在作品中也设置了很多故事性元素,如天空中大块的云朵、茂密的森林和可爱的小动物,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中构建画面,会让人不自觉地进入到这种假想式的故事情境里。

 

【相关阅读】

章子怡老公力捧的中国最贵当代艺术家曾梵志

杨千:作为当代艺术家 观念是第一位的

思绪飞到外滩:中国最贵当代艺术家撩开面纱

最天价的英国当代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的英式艺术

活跃在武汉的当代艺术家(图)

 

记者:您的作品中不时有属于“80后”幼时接触的动画形象(如佐罗、匹诺曹、阿童木)出现,是否与影响过自身成长的文化环境有关?

 

张静:一定是有影响的,这些卡通形象的植入,更多源于要把自己变成英雄的理想,幻想中的英雄出于本能想保护自己,这种不安和想象很多人都有。小时候对森林有着无限的幻想,但成年后的故事会被许多麻木和小心翼翼所填充,现实中的“钢筋水泥”和童年的“温暖城堡”不停地冲撞,期望与失望的循环往复让人找不到可以逃脱的地方。

 

记者: “丢丢”、“小丑”之类的字眼,以及如此忧伤而可爱的生动表情,令人感到一丝怜惜之情,您的创作初衷是怎样的?

 

张静:画面里的忧伤并不是本意,就像小丑很想给别人带来快乐,他并不希望那种快乐源自于他是一个小丑,但那张可笑的脸是摘不掉的面具,这很悲哀也很无奈。

 

 

记者:这些在反映精神内涵上有着共同本质的“丢丢”们,是否是您自己的内心写照?

 

张静:不仅是我自己,还有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丢丢”们,他们可能会和我遇到同样的问题,比如我们经常遇到的伤害与被伤害、表里不一、欺骗、现实与残酷。你不能预计将来,一切的不确定,会让我们感到没有安全感。

 

记者: 您在绘画中营造出的童话梦幻色彩,似乎与现实的客观存在刻意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张静:我的画面只是现实中被抽离的一部分,毕竟还有很多不可预知的未来。

 

记者: 您将“丢丢”置于不同的特定场景之下,让它饱经各类精神情境,最终想要实现怎样的表达?

 

张静:森林中的不同场景寄托着一个个美好的愿望,但愿这个世界上的“丢丢”们都能不再因为外在束缚而小心翼翼、手足无措地生活。我在这片森林里只是个美丽谎言的缔造者,但最终希望能将美好的幻想变成现实。

 

张静 1979年生于西安,199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

 

2010年展览:

 

“迷失·我是一个小丑”张静个展 (兰会所NUORAT 北京)

 

“2010艺术北京”艺术博览会 (北京)

 

“上海当代艺术展”上海春季艺术沙龙 (上海)

 

“重现高地”艺术展 (北京)

 

“2010上海艺术博览会” (上海)

 


【编辑:马海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