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吴冠中走进红专厂——纪念吴冠中先生逝世一周年版画作品展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1-05-31

 

吴冠中走进红专厂——纪念吴冠中先生逝世一周年版画作品展暨对话解读吴冠中学术讨论会

 

开幕时间:2011年6月11日14时

 

讨论会时间:2011年6月11日15-18时

 

地点:广州红专厂C1馆

 

主  办: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

 

承  办:红专厂文化艺术机构(广州、北京)

 

协  办:百雅轩文化艺术机构

 

策展人:卢新华  黄丽诗

 

特邀顾问:吴可雨(吴冠中先生长子,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学术顾问:陶咏白 (著名艺术批评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水天中 (著名艺术批评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郎绍君  (著名艺术批评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刘骁纯  (著名艺术批评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刘巨德 (著名艺术家,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王受之 (国际著名理论家,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终身教授,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林学明 (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集美组创意总监,红专厂创意总监)

 

与会嘉宾: 杜大恺 (著名艺术家)

 

司徒元杰(香港艺术馆馆长)

 

郑曙旸(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吴冠中先生以70多年的艺术实践和不屈风骨,创造了别具风貌的崭新艺术而饮誉世界。他历经坎坷与磨难,作品却始终洋溢着对生命最热烈的赞美和对故土最深沉的爱,激励着红专厂求索前行。先生于病榻上曾言:“要到红专厂看看。”这一未竟的心愿,今年将藉由这个展览得以实现。

 

此次展览将分批展出吴冠中先生的两百多幅版画作品,涵盖了各个时期的风格,全面展现他对油画艺术民族化和中国画艺术现代化的探索轨迹。展览现场还展示他的手稿、文稿、生前视频及工作室复原,多方位地呈现这位艺术家伟大的一生。展览意在普及吴冠中先生的艺术作品,并在其融贯中西的美感的熏陶中,感受到他深厚而独特的人格魅力。在红专厂,读懂吴冠中。

 

引言:吴冠中先生曾言:“我从民间来,我走进过北京的798,也想去看看你们广州的红专厂。”这一未竟的心愿,今年籍由“吴冠中走进红专厂 -- 纪念吴冠中先生逝世一周年版画作品展”得以实现。

 

一、吴冠中简介:

 

吴冠中(1919—2010),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着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他的作品具有极高文化品格;国内外已出版画集约40余种,文集10余种;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1992年,大英博物馆曾以“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为他举办个展,是首位在大英博物馆举办个人作品展的在世亚洲艺术家;


2002年,当选法兰西学士院通讯院士,被誉为艺术诺贝尔奖——法国文艺最高勋位得主,是中国第一人;

 

吴冠中的艺术实践以及由他的直言所引发的一场场美术界大辩论构成了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里程碑,吴冠中对中国20世纪艺术史的影响真实而清晰,无可替代。

 

二、展览前言:(alice)

 

写在前面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梵高去世29年,毕加索38岁,鲁迅38岁。8月29日,吴冠中出生,属羊。


      吴冠中的艺术人生,像一个孤独的行者,横站在东方与西方、具象与抽象、激情与理性,飞扬与超越的探索道路上。

 

鲁迅,梵高,林风眠的精神在他的血管中奔腾,他是一只叛逆的野羊。


      这里展示的,是吴冠中跨越一个时代的历史脚印和艺术命运的沧海桑田。他的作品,不仅是他个性的“背影”,更是他的灵魂火焰。“我从民间来,我直奔蒙马特广场、纽约街头、东京公园。”他曾对我说:“我走进过北京的798,也想去看看你们广州的红专厂。”这是他的宿愿,是向广大人民和艺术爱好者再一次握手的宿愿。这里展示了吴冠中更深层次的艺术思想与命运沉浮,观者可触摸到他那颗永远不会停止跳动的心。


      在吴冠中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承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和多位艺术理论家的支持,百雅轩的大力协助下,[吴冠中走进红专厂]得以顺利如期向公众展出,作为对先生的纪念,同时展开对先生思想精神的发扬和思考。谨以此展敬献给吴冠中先生,向先生致敬!

 

人们永不忘记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伟大的巨人——吴冠中!


  
策展人 黄丽诗

 

2010年5月19日 于广州

 

三、展览部分亲笔签名版画作品简介(吴冠中自述):

 

长    城:


      “我很不喜欢常见的壁挂上长城图样的模式,那画面全是重复雷同的绿色大山,长城被安置在山林之中,占据了画面极大面积之山的形和色很单调。我刻意将画面全部面积任长城尽情奔驰,山舞银蛇是长城独特的个性。我是从写生入手的,不同地区地捕捉过长城的各式各样的转折、跌宕、蜿蜒、搜寻过种种宜乎长城攀登的险隘奇峰。”

 

交河故城:


      “气温四十几度,火焰山脚下甚至达六十来度,高昌和交河两座故城的泥墙早就被烘干成了石头城。我挥汗在这两座火热的故城中寻寻觅觅,想勾勒出剥落了的残骸,辨认繁华辉煌过的痕迹。史学家在此说不尽古国往事,画家在形象的起伏与破落中剖析沧桑之变,铭刻下怀念与感伤。”

 

江南人家:


      “高高的白墙顶天而坠,一个拐折而由小桥接力,小桥台阶的横道收缩了众多垂线。从最大块的屋顶到最小点的窗,从纯黑的洞到纯白的墙,尽量发挥对比之功效。笔扫纵横,有意配合横与直之构成。彩色镶嵌是画里珠宝,人间衣衫。”

 

双燕: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湖泊池塘、水乡水乡、白亮亮的水乡。黑、白、灰是江南主调,也是我自己作品银灰主调的基石,我艺术道路的起步。我最爱江南的春阴,我画面中基本排斥阳光与投影,若表现晴日的光亮,也像是朵云遮日那瞬间。


 
 

四、相关社会影响:

 

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吴冠中是在中国当代美术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大师,是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他积极投身中国艺术的探索与创新,为我国文化艺术和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一生俭朴,把很多作品无私捐赠出来,留给了人民,体现出高尚的思想境界和人品,是文化艺术界学习的楷模。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历史性变革的伟大时代,呼唤与之相适应的鸿篇巨制和名家大师。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吴冠中为榜样,始终牢记肩负的社会责任,树立高远的艺术追求,发扬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淡泊名利、潜心创作,心无旁骛、精益求精,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和艺术境界,创作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力作,努力成为德艺双馨、深受人民欢迎和喜爱的艺术大师。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营造创新文化,鼓励创新精神,尊重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进一步完善扶持文艺创作和精品生产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促进我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蔡武(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

 

向吴冠中学习,不仅要学习他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深入社会生活,反映时代精神;学习他勇于创新,不保守、不封闭、不僵化,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更要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和人民的挚爱,学习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艺术品格,不流俗、不媚俗,始终坚守艺术的冰清玉洁。

 

陈希(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吴先生投身于中国艺术探索与创作,为我国文化艺术和艺术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那种淡泊名利、潜心创作、心无旁骛、精益求精的精神,更需要我们特别是文艺工作者去不断地学习和发扬。

 

五、红专厂-- 艺术与设计工厂简介:

 

广州红专厂/艺术与设计工厂是广州市第一家非房地产包装的具有真正意义的艺术、文化、创意设计生活区,是一个以国际标准定义的艺术、文化生活中心;现在,红专厂正以前沿的现代视野,国际性平台,探索、打造富有时尚、创意、艺术和人文精神的新领域。


      红专厂成立于2009年,迄今已进驻了一批又一批富有实力的创意产业机构,园区建筑为以苏式风格为主的具有63年光辉历史的建筑物。其前身广州鹰金钱食品厂,它自身在广州有着一段段辉煌的历史,其内在空间及建筑群特质,使它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红专厂让人回忆和缅怀过去的时代情怀,同时也向人们传递另一种新的创意生活文化,创造另一段美丽传说。

 

使命

 

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流派及其先锋人物,注重对有潜力的当代年轻艺术家的发现与培养。推动中国乃至亚洲当代艺术的前进;策划国际水平的艺术展览及文化交流活动,藉此促进中国与国际文化艺术接轨,创造多元化的艺术平台;与其它艺术、教育、文化机构和小区建立互动关系,筹划和提供与艺术和设计相关的各项活动,把艺术活动推广到社会各个领域。红专厂致力打造“广州创意产业”的先锋模式,提升城市建设软实力,吸引全方位的创意产业机构与人才,为城市创造更大,更高,更广的经济发展空间。我们传承过去,开启和分享当代艺术的魅力未来。
 

 


【编辑:成小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