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木刻之死。木刻的不景气是思想家造成的,因为思想家都死了。如果像鲁迅那样的思想家不死,那么,木刻艺术必定辉煌。我的意思是,木刻若无深度的思想做支撑,若无超越艺术的观念做导引,若无与人沟通的语言做媒介,那么,木刻也要死了。
2.
无人惦念的版画艺术。版画工匠和版画家一心一意想为人民服务的日子,版画是比其它画种更重要辉煌的,至少是难分伯仲。譬如作为书籍插画的古代木刻和作为节日装饰的民间木板年画,都有极佳或极有特色的刻工,至延安解放区木刻和新兴版画时,版画家也不强调个性,因为他们看重的是内容和服务对象。彼时的版画是人们生活与工作当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没有看不懂得问题,只有好看不好看,来劲不来劲的问题。到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了,创作自由了,版画家心里头的春天到来了,可以百花乱放惟所欲为了,可惜的是版画的春天没有到来,国画、油画和摄影的花都开了好几茬了,版画的花还是没有开,市场和批评界都把版画忘了。
3.
我要批评李桦先生。我如果遇到李桦先生就要问他:“您年轻时只学了几天木刻就成了大师(木刻讲习所是一周),为什么不把成功的秘诀告诉后人。”您刻“怒吼吧中国”时的盖世豪情曾经激励鼓舞了多少人,可是一解放你们就由旷野雄鹰变成了笼中孔雀,而且还一直繁衍着孔雀的我一样的后代。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版画家尤其是木刻家天生是野兽不是宠物,所以做了宠物反而不招人待见。我呼唤年轻李桦和鲁迅复活,哪怕你们的刀枪对着我。
4.
我要告美术学院,如果有法庭我要告美术学院。为什么告?因为你们把野生动物驯化成了家畜和宠物。先要声明,我不是不愿意做宠物,如果有吃有喝做宠物又有何妨?如果衣食无忧,让我表演什么我就表演什么,演英雄、演叛徒、活人,演尸体,演聋子,演哑巴都行。可是,你把我的尖牙拔了,利爪剪了,然后又不给吃的,又要把我赶到社会丛林里去自己觅食,天哪,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我毕业了,马上拿出老师卖给我的指南针,可是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全是乱的,根本找不着方向。我装配上人造假牙,可是和凶猛的纯野生和半野生动物一碰,立马就折了。但是,我不告那些吃我肉吸我血的人。我要告的是伤我野性的人。
5.
艺术啊,你在哪里。艺术样式和艺术风格少的时候,艺术反而很丰沛。人坐在家中,发现窗台是艺术,书桌是艺术,厨房是艺术;人走在街上,发现橱窗是艺术,屋顶是艺术,人流是艺术;人去到大自然中,发现山是艺术,水是艺术,一草一木都是艺术。而今,艺术的种类多了,疆域宽了,什么都据说是艺术了。可是,却找不着艺术了。学生问老师:“什么是艺术啊?”老师问校长:“什么是艺术啊?”校长问批评家:“什么是艺术啊?”批评家问收藏家:“什么是艺术啊?”收藏家问画家:“什么是艺术啊?”画家:“我问老天爷:什么是艺术啊?”
6.
都有病。我是一个有病的木刻家和木刻教师。要问我得了什么病?是不死病和生不如死病,只要木刻不死,木刻家就不死,木刻教师也不会死。木刻这东西并没有给多少人带来过精神上和胃觉上的幸福,倒是让沾上它的倒霉蛋终身痛苦。就像一个古代女人嫁了一个不良丈夫,离不是弃不得。外人读不懂木刻对木刻家的魅力,也无法理解他们之间那种诡异超凡的爱。我和徐冰都懂木刻的厉害,多少中国当代艺术家受益于木刻或者木刻的训练(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7.
木刻的本质。木刻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即木刻的质量,反映了木刻家的质量,木刻不以色貌取胜,而是以刻者的精神质量和内容的思想存量取胜。因此,木刻家的功夫在画外。
8.
木刻家的策略。木刻家要像医生而不要像花匠。医生用手术刀划开病人的肚子是为治病,花匠的花被送给病人是为讨好,都是好意但方式和效果不同。木刻家若是想让木刻像油画一样美艳,那就会像糙汉装玉女一样令人作呕,但是他若像刀枪一样凌厉,那反而会让受伤者得到治愈并赢回社会的尊敬。
9.
如果。如果人们咸的吃腻了,就会想酸的,那就是木刻,因为好木刻都是经过发酵的。如果香的人们吃腻了,就会想臭的,那就是木刻,因为好木刻都有点“味儿”。如果人们甜的吃腻了,就会想苦的,那就是木刻,因为木刻之味是越苦越好;如果人们细的吃腻了,就会想吃糙的,那也是木刻,因为木刻天生就是粗粮。
10.
如果。如果木刻家不把木刻当装饰画搞,那就令人欣慰,因为谁家愿意把黑黢黢的木刻当装饰啊;如果木刻家不天天想“本体语言”,那就快谈恋爱了,因为自恋者不懂如何爱别人;如果木刻家不总说“木刻高级,百姓庸俗”那就算明白点事儿了,因为凭什么一“黑白”了就高级啊,凭什么人家要懂你啊?如果木刻家不老讲木刻的历史最悠久最辉煌,那就算有点自尊了,因为前人悠久辉煌与你何干?如果木刻家不为自己辩解说:“要有一点阿Q精神。”那就有点懂害羞了,因为我们其实就是啊Q。如果木刻家愿意矮下身来倾听生活的声音,就会知道人们的心灵需要什么,就能找到满足他们的办法,那么木刻的市场就会像堵塞的河道一样被打开,积蓄已久的能量就会爆发出来,那时木刻家的钱就可能多到数的手软。
11.
如果。归根结底一句话,木刻家必须结束自恋狂和自欺欺人,必须懂木刻的优势与弱点,必须像鲁迅先生所倡导的那样,我称为内容至上,那么,木刻仍然会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优势和特点就无可替代。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