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历经800年不衰,那么什么年代的青花瓷最好,目前泸州青花瓷的市场价值又如何?日前,记者为此进行了。
三大窑口为青花瓷鼻祖
“你看看这个色泽,真是太美了……看看这人物的细节,雕刻太精致了!”泸州市藏家刘先生一边介绍,一边小心翼翼抚着手里的“宝贝”,手指在陶瓷表面游荡着,言语中流露出发自内心的赞美和些许得意。刘先生收藏最为得意的是两个青花瓷酒坛。一件是明代晚期的“李白醉酒”,另一件是清代乾隆年间的“福禄寿喜”,这两件“宝贝”都是云南玉溪窑青花瓷。据刘先生介绍,他收藏陶瓷已有20多年历史,家里共有上百件陶瓷珍品,包括佛像、人物像、花瓶、器皿、青花瓷碗及各种工艺品等等。其中最早是汉代时期的陶制品。
据刘先生介绍,历史上的玉溪青花瓷,被认为是除景德镇以外,烧制早期青花瓷的重要窑口。收藏界将江西景德镇、云南玉溪、浙江江山称为中国青花瓷器的三大产地。过去认为玉溪窑为元、明时期瓷窑,后根据田野考古发现其源于宋末元初,至清代仍有烧制,约有600年历史。玉溪窑青花采用的原料包括瓷土及钴料均为当地所产,受当地原料不纯及淘洗不精等因素限制,使玉溪青花与景德镇青花相比,胎质明显疏松粗糙,泛土黄色,釉薄而闪青灰色调或黄灰色调。另外,由于当地窑场所用钴料中含较多氧化铁和氧化锰,加上煅烧乏力,导致青花色呈深蓝色和灰色,再上青釉覆盖加色,令部分青花成了灰蓝色,这些是玉溪窑青花与众不同的特征。
元代青花瓷价值最高
据泸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元代是玉溪青花瓷的发源时期。跟随元世祖忽必烈疾驰的马蹄,中原的汉人大规模迁入云南边陲。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成规模的汉人进入玉溪。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商业文化随之而来。青花陶瓷烧制技术普遍被认为始于这个时候。结合当地得天独厚的瓷土、釉料、钴料和丰富的燃料,瓷器烧造技术在这里生根、发展。明代开始,青花瓷达到繁荣鼎盛时期。当时的瓷器制作工艺精湛,青花绘画技艺精美细腻,是景德镇以外烧制早期(元、明)青花瓷的重要地区,瓷器生产数量之庞大,使得政府都开始征税。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陆续出土古人陪葬用的青花罐、玉壶春瓶、碗等。据泸州市收藏家协会人士介绍,瓷器分为高古瓷和近代瓷,以元朝、宋朝为界。高古瓷价格较低,因为国家不允许高古瓷公开买卖,因此价格一直起不来,但民间仍有高古瓷在私下买卖。近代瓷有些是流传有序的,公开买卖价格很高。就青花瓷而言,元代的最好,价值最高;明代永宣年间的永宣瓷是青花瓷的一个高峰,其次是成化青花;清朝的青花瓷以康熙年间的最好。
收藏市场热烈追捧
据记者了解,短短几年时间,泸州本地喜欢收藏青花瓷的爱好者大幅增加。据刘先生介绍,不少人对他收藏的这两个青花瓷酒坛产生了浓厚兴趣,其中不乏高价求购者。收藏队伍的扩大,让青花瓷的价格连年走高。现在不少青花瓷收藏爱好者,还有直接去云南农村“扫货”的习惯。早期云南玉溪窑的兴盛,使得大量精品散落在寻常百姓家中。刘先生就曾多次奔赴云南“淘宝”。
据业内人士分析,汉族移民带来的丰富生产技术和商业文化,在保留汉文化基础上,吸收了多民族文化,形成了汉族思想融合多元民族文化为主的特点。而从过去的陶瓷研究与考古发现,明清时期,陶瓷的影响力几乎遍及老百姓生活,包括饮食起居、民俗、葬俗、宗教、审美等等。其中的一个重要佐证,便是至今仍能看到一些传承青花瓷丰富的用器种类,包括生活用器、陈设用器、文房用器、宗教用器和建筑用器等等。早期青花瓷产量大,销往外地的很多,留下“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