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精品掐丝珐琅及古器物亮相北京匡时2013秋拍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3-11-27

明万历, 铜胎掐丝珐琅花卉纹烛盘, D18cm

几暇怡情——精品掐丝珐琅及古器物即将亮相匡时2013年秋季拍卖会

景泰蓝乃皇宫器件,是皇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皇宫大殿的主要陈设,为镇殿之宝。紫禁城金銮宝殿、国子监辟雍宫、颐和园排云殿等等,在这些帝王尊属的殿堂,景泰蓝的宝石般的光芒总是夺人眼目。史料记载: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年夜饭,只有乾隆皇帝的餐具是景泰蓝,其他臣子皆用瓷器。可见景泰蓝之宫廷角色,系皇权象征物。珐琅之臻,辉煌胜金,与錾胎珐琅及画珐琅相同,在历代的能工巧匠手中,呈现永恒的绚丽光彩。此工艺因时间的变迁而有种种不同的释名,如首次记录了珐琅工艺的渊源、特点和用途的明初曹昭《格古要论》中有云:“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佛郎嵌相似,……内府作者细润可爱”;其后,清朱珪等奉敕所撰《皇朝词林典故》中载有“镂金错采碧琅玕”之诗句。珐琅工艺虽是舶来品,但一经传入中国,即与我国传统的金属制造工艺、镶嵌工艺有机地融为一体,心灵手巧的中国工匠很快掌握了掐丝珐琅的制造技术,所制珐琅器在造型、图案等方面完全民族化,甚至不留有任何外来文化的影响与痕迹,是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工艺美术品之一。

明, 铜胎掐丝珐琅古七宝香插, H4cm

明, 铜胎掐丝珐琅古七宝香插局部, H4cm

明代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取得极大发展,不仅造型、品种、釉色都显著增多,而且工艺技巧也明显进步。现存的明代掐丝珐琅器物大多为明代晚期的产品,其品种很多,有鼎彝等宗教礼仪用品,也有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如花瓶、薰炉、灯台、盒、盘、碗、碟等。造型一般端庄古雅,纹饰繁缛丰富,有番莲、饕餮、蕉叶、龙凤、云鹤、菊花、山水、楼阁、人物等。借鉴锦、玉、瓷、漆等工艺传统手法,突出了勾边填色的图案程式。珐琅颜色丰富,而且混和色多,有蓝、红、黄、绿、白、天蓝、宝蓝、鸡血红、葡萄紫、紫红、翠蓝等等,釉色变化多而艳丽。本场拍品

中不乏大量明代典型器,明中期“铜胎掐丝珐琅海八怪纹碗”和明中期“铜胎掐丝珐琅海马纹碗”不论在形制、掐丝工艺、纹饰或是珐琅色彩的运用都堪称明代内廷实用器中的标准,与故宫珍藏的同类型藏品如出一辙。

明景泰,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盘, D19cm

明景泰掐丝珐琅与永乐剔红、宣德铜炉和成化斗彩并称四大明玩。由此可见景泰掐丝珐琅的艺术水平是很可观的。景泰年间的景泰蓝制品,从故宫等地陈列过的实物来看,工艺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宫廷内的御用监(皇家厂坊)设有制作景泰蓝的作坊(《日下旧闻考》)。这个时期制胎水平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个时期的釉色具有内涵的亮度和纯度,放射出宝石的光芒。在以后任何时期也没有达到这种水平。据天顺三年著名鉴赏家王佐所闻所述以及从英宗朱祁镇复辟、代宗朱祁钰被废的背景分析,刻有景泰款的掐丝珐琅很快流出宫外是可能的。明景泰 铜胎掐丝珐琅西番莲纹盘是匡时秋拍《几暇怡情——精品掐丝珐琅及古器物》专场中一亮眼藏品,此器为国内难得一见的景泰年间所制掐丝珐琅藏品,顾该件珐琅盘做工精细,色调柔美,细润可爱,珐琅色彩较明早期及元代末期更为鲜亮夺目,掐丝工艺流畅,彰显皇家气息。

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花插,H13cm

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工艺才全面兴盛,并正式达到巅峰,掐丝的技术更为娴熟,粗细均匀而流畅,色釉种类多样,釉色艳丽、洁净,但大多数缺透明温润的质感。同时结合錾胎和画珐琅之制作技巧于一体,使掐丝珐琅工艺之发展臻于极境。清乾隆时期的“铜胎掐丝珐琅炉瓶盒三式”和“铜胎掐丝珐琅花插”是本场次乾隆器件的代表器物。花插瓶身以宝相花纹作为装饰主体,填以深蓝、明黄珐琅釉为花蕊,红釉为花瓣,蓝绿相间作为枝叶,枝蔓交织缠绕。足部外沿如意云头纹装饰一周,以深蓝、红色釉料填饰。底座束腰饰深蓝地铜掐丝卷草纹一周。底座外沿排列装

饰花卉纹样。整器口沿,肩颈相接处,腹足相接处,底座出楞处,底座颈部,以及底足外部均描金装饰,一方面使得该器更显的富丽堂皇,华贵万千,另一方面也将整器各部分作以分割,使得所描绘的各异纹样主次分明,繁密而不繁乱,装饰意味更加突出。整器流畅均匀,诸色艳美,与金彩相辅相成,尽显掐丝珐琅特有的雍容华贵。炉瓶盒三式三件器物均掐丝粗细均匀而流畅,以双勾法表现枝与卷须,掐工娴熟、工整,色彩纯正,花纹规整,镀金厚重,铜质精纯,胎骨厚重,珐琅釉色彩丰富。

清早期,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鼎, H28cm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炉瓶盒三式, 尺寸不一

此专场除了拥有明、清时期典型掐丝珐琅器物外,也收录了藏家早年收藏的玉器、铜宣德炉、沉香、鼻烟壶等,十几年的收藏经验使得本专场的所有拍品无论在审美、文化或者器物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方面都极为考究,专场器物均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