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虚妄是抗争的非存在形式——关于孙子垚的艺术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4-12-30


孙子垚《body》《躯体》120cmx75cm被私人收藏
 
当艺术丧失了自身的本质,它所有的表达都是虚妄。艺术创作超越了现代艺术之后进入了阿瑟·丹托所谓的“后历史”时期,所谓“后历史”时期意味着艺术史的终结,艺术创作开始对于既往艺术的重复,不存在创新的可能性。但我认为丹托的“艺术终结论”是对于艺术创作进入观念表达的终极关怀,艺术创作进入了高级表达阶段——哲学。正如丹托所讲:“艺术的终结,就是逐渐意识到艺术的哲学本质”。既然艺术的本质是哲学,那么重要的就不再是艺术的审美性,而是进入哲学式的思辨。实际上哲学式的关照真正终结的是艺术思想的表达,而哲学的书写和表达是通过抗争性的思辨所产生,这种思辨性在艺术创作方面又常常隐藏在豁然直达性中,所以现代艺术创作中的抗争性与批判性是创作的本质。同时我认为当代艺术的创作在今天其实和哲学走到了同一层面,当代艺术针对人性的关怀存在直接地表达,也为哲学的发展创作了新的可能。80年代至今,批判和抗争性的艺术创作成为一条不可忽视的艺术现象在不断地发展,尤为08年之后中国进入后奥运时代,艺术创作开始出现第二次较为深入的批判性表达,这在综合材料、装置、行为、实验影像艺术方面尤为突出,这不仅仅是艺术创作语言多元化的问题,更是艺术创作在不同时代下的功能凸显。
 
青年艺术家是当代艺术创作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时代体悟和文化积淀以及自我的精神准备直接会导致未来艺术创作的方向。在经历了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思潮到90年代艺术创作的全盘西化后,美国艺术的文化殖民和市场操作在今天逐渐退出。青年艺术家在经历当代艺术30年的过程中,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的参与到这场轰轰烈烈的学习和模仿阶段,更没有实质性的在市场操作中被运作。而是在多元艺术创作的形式与观念下,急速的跨越,不断的寻找自身的角度。同时,时代的特征也在青年艺术家的精神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从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经济发展表面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面貌,其实也将精神劣根性的问题暴露无遗,这注定了这个时代的艺术创作应该凸显它的批判和抗争性,而不再是之前的审美性、宣传性、生命性、情绪性等等。所以从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和时代演变两方面来看,青年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在语言和形式上并非有突破的空间,而在观念表达上其实可以立足时代背景寻找表达角度。
 
孙子垚是北京黑桥艺术区的职业艺术家,也是85后青年艺术家中为数不多保持独立思考和哲学辨思的艺术家。子垚平时态度温和举动斯文,但如果和他谈艺术便能马上感受到他的激情和“愤怒”。对个体存在状态和精神状况的关注到揭示人性的某种问题和超越精神后的自由,是我对孙子垚作品产生兴趣的几个方面。他的作品多以人物肖像和身体为主,也有一些抽象表现主义的风景作品。构成画面的形式并不复杂,多以黑白线条和块面组成,个人精神状态常常凝结在人物的脸上或者扭曲的身体上。他画的人物极具不热情的冷酷性,同时充满了对抗性的矛盾。除了画面中给人的不平静状态,其实他对当代人心理失衡进行了思考和概括。通过他自身对于时代的种种体悟,在作品表现上能够感觉到其中的跌宕起伏,这是具有文化责任的个体精神在进行某种关怀。正如他所讲的:“所有的个人意识的催促行为,都是对肉体的不满,对灵魂的鞭打”。我想子垚在艺术创作上一开始便形成了一种大我的价值观,这相比众多艺术家从自我情绪出发更为具有时代感。比如从他最近创作的自爆图来讲,画面中一个充满能量的人在翻转和奔跑,并且伴随着不断爆破的形式。一种强烈的精神力量被呈现在纸上,仿佛坚定了某种自由的向度,准备接受即将到来的一切。所以从子垚艺术创作的精神准备来看,其实不难理解他的艺术创作将成为中国艺术创作上,新一轮具有精神建构和批判抗争的一股重要力量。
 
虚妄是抗争的非存在形式,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就应当远离一切与自身时代语境(这里特指文化领域)不相干的形式语言,修正一切不合理的表达,向陈旧的观念和主流语调发出批判的声音,建构自我话语。孙子垚的创作并非在形式语言上有非常大的突破和创新,因为他学习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了艺术创作的终极价值和特定时代艺术的功能性,文章首段我有概述过这种价值和功能性。在这个基础上他重拾艺术的创造力,向更高一个段位去建构,而不是使用水墨综合材质去向中国奇葩的水墨市场献媚。所以孙子垚的创作是对于当代水墨艺术现状持怀疑态度的,他从自我的时代背景出发,以一种符合现代身份并且具有国际视野的角度在创作。
 
王海涛
 
2014年1月5日于康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