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你不会知道的大师们的老师”─ 荷兰画家扬·图罗普Jan Toorop

来源:非池中艺术网 作者:诏艺 2020-09-16

“The purpose of art is washing the dust of daily life off our souls.” ― Pablo Picasso

「艺术的目的是洗去我们日常生活中心灵上的尘埃。」 ─毕加索

Isaac Israëls ,《图罗普的画像》Portrait of Jan Toorop,油彩画布,1904。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图罗普,《Jan Toorop in het Witsenhuis te Amsterdam》。Photographed by Willem Witsen 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图罗普,《Aurore》,炭笔与粉彩,1892。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艺术家生平

扬•图罗普(Jan Toorop, 1858 – 1928)出生荷属东印度群岛中(印尼)爪哇的普尔沃雷霍(Purworejo, Java, Dutch East Indies),他父亲是荷兰和印尼混血,是位当地的公务员,母亲是英国人。他11岁(也有一说为9岁)那年独自离开印尼,并于1872年移居荷兰,并去了被称为「知识之城」(The City of Knowledge)、东印度公司最大商业据点之一,也出现过一位西洋美术史中鼎鼎大名的维梅尔(Johannes Vermeer, 1632 - 1675)的台夫特(Delft),1876至1879年在该地的(当时的)理工(Polytechnische)学校学习绘画课程。据传他的艺术学习之路并不顺遂,这可能与他的混血血统有关。直到后来有位在海牙的收藏家安先生(Mr. Ahn,可能也同为来自东亚移民)认同他的天赋,在财务上支持他至阿姆斯特丹的国立大学(Rijksakademie)学习。1882至1885年间,他在布鲁塞尔的装饰艺术学院(Ecole des Arts Décoratifs)期间,遇到了比利时著名艺术家詹姆斯•恩索(James Ensor, 1860 – 1949),便与他一起去了巴黎游历旅行,并开始对印象派的绘画方式开始有所接触了解。

维梅尔,《台夫特风景》Gezicht op Delft,油彩画布,1660 – 1661。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维梅尔,《戴着珍珠耳环的少女》Meisje met de parel,油彩画布,约1665。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学习时,他加入了以恩索为中心的一个艺术家团体〈Les XX〉(Les Vingt,翻译后可能接近〈二十人会〉,本文保留原文称之。该团体主要活跃于1883 – 1893)。〈Les XX〉于1883年由布鲁塞尔律师、出版商暨艺术评论家欧克塔夫·茅斯(Octave Maus, 1856 – 1919)所发起设立,起初集结了约二十位对官方学术沙龙和内部官僚机构保守政策不满的比利时画家、设计师和雕塑家所组成,每年都会广邀同好举办一次展览。曾经受到他们邀请的都是当时尚未被重视,但今日回头检视,每位都大有来头、地位尊崇、身价不斐的美术史巨匠,包括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 1830 – 1903)、莫奈( Claude Monet, 1840 – 1926)、秀拉(Georges Seurat, 1859 -1891)、高更(Paul Gauguin, 1848 – 1903)、塞尚(Paul Cézanne, 1839 – 1906),和梵高(Vincent van Gogh, 1853 – 1890)等。

Théo Van Rysselberghe,《时尚型男茅斯的画像》Portrait d'Octave Maus en dandy,油彩画布,1885。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恩索,《阴谋》L'Intrigue,油彩画布,1890。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Les XX〉在西洋美术史上是一个在会员组成颇为「奇特」的团体,虽然它的名气远不及〈蓝骑士〉(Der Blaue Reiter)和〈桥社〉(Die Brücke)等这些绝大多数以画家为会员的组织,但它后来的成员扩充至不同专业领域,包括艺术、音乐和文学等,各跨界成员间皆有紧密的横向联系,组织鼎盛时期前后成员多达三十二人,对西欧各界现代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惜因组织成员出身多集中比利时,区域性格强烈,以至于在美术史中知名度尚待进一步推广。

〈Les XX〉于1889年展览海报。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图罗普于1885年首次举办个展,同年去了一趟英格兰,在那里他见到了美国画家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1834 -1903),和拉斐尔前派(the Pre-Raphaelites)画家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1834 – 1896)的作品,后者画风走向带有浓厚设计感,其书籍内文所绘制有如花纹壁纸造型般的风格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1886年在他与英籍妻子结婚后,于1890年起开始运用与他血缘有关、带有强烈装饰性的爪哇地区原始图形和线条,发展出他独有的象征主义风格。后来那些图形复杂且高完成度、成熟风格的新艺术风格绘画,成为他最著名的系列作品(但反之,当新艺术风格不再流行后,这位艺术家自然也就很快被遗忘了)。

惠斯勒,《Nocturne: Blue and Silver - Chelsea》,油彩画布,1871。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1897年后的20年间,他大部分都待在荷兰的一个海边小镇工作,期间曾经和多位艺术家共同创作,但都各自保留自己的特色且没有互相影响,其中一位包括现代艺术和设计领域中的大神级人物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 1872 – 1944)。图罗普也曾是本世纪初少数在〈维也纳分离派〉(Vienna Secession)上展出两次的荷兰艺术家之一。

蒙德里安,1899。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蒙德里安,《Schilderij I》,油彩画布,1921。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1900年前后他曾有段时期专精于点描法(Pointillism)的绘画,之后大部分作品重心便转往注重装饰和线条的新艺术(Art Nouveau)风格。1905年皈依罗马天主教(Roman Catholic)后,他制作出许多带有的宗教性意味的象征主义作品,于1928年在荷兰海牙去世。

图罗普,《Veronica》,媒材不明,1916。Image source: WIKIART
图罗普,《Prayer at the Road to Calvary》,媒材不明,1916。Image source: WIKIART

艺术风格与特色

有关图罗普的现存资讯有限,但从他所传世的作品来观察可知,他的创作历程相当丰富,历经多种艺术派别,包含写实主义、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等。

图罗普,《The Sea》,油彩画布,1887。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图罗普的创作历程在艺术史上相对罕见,在其职业生涯中,画风曾多次发生过变化,且时常会快速地变换风格,也曾多次回头绘制过往的风格。在今日,无论是收藏家或艺术经纪商,普遍都不乐见艺术家回头创造曾经做过的风格,理由是因为很多艺术家之所以会回头做曾经做过的风格,绝大部分都是基于商业销售上的考量,但图罗普在心态上并非如此。即使是相同的风格,他对自己的作品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诠释,即使风格相同但前后时期所强调的内涵却相异,具体情况则取决于他当下创作时的心态。

图罗普,《The New Generation》,油彩画布,1892。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在他的作品中,也时常有多种风格同时进行的迹象,从写实主义、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的作品都会交互出现。例如他采用色彩相对艳丽的点描法创作,其高度写实绘画的方式,和其他印象派画家的出发点有颇大差异,当他使用其他流派风格创作时,常常让人难以意会到这些作品竟然皆出于同一位艺术家之手。

图罗普,《Dr. Aegidius Timmermann》,油彩画布,1900。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图罗普创作生涯的前后时期都尝试过新艺术风格,在1890年代初期,图罗普更开始在新艺术风格的形式上,加入象征主义的内涵创作,绘制了许多大型、复杂的作品,包括《O grave where is thy Victory》,以及象征主义中的名作《三个新娘》。前期作品中的线条有时基于装饰目的,没有任何明显的象征意义,但后来的作品,虽说是回头创作新艺术风格,但此时期的作品中就明显存在他后来笃信天主教后所加入的宗教性意涵。

图罗普,《O Grave, where is thy victory》,媒材不明,创作年份不明。Photographed by Vassil。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图罗普,《三位新娘》 The three brides,综合媒材,1892- 1893。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图罗普《三位新娘》作品细部。Photographed by Vassil。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图罗普,《祈祷者/自画像》The prayer/Self-portrait ,媒材不明,1916。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我们都知道艺术史上那些大名鼎鼎的艺术家,尤其是那些标志着过去某个时代或流派的名字,如康丁斯基、毕加索、达利、渥荷等。这些艺术家除了继续成为当前艺术界关注的焦点外,甚至在艺术界之外的人们中也广为人知。

图罗普发展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他象征主义的作品在当时以非常独特的线条启发了很多的艺术家,包括后世许许多多设计类和插图绘本的艺术家,以及与他同时期的艺术家,其中包含了可以说是新艺术风格中唯一一位至今依旧受到疯狂喜爱、影响深远的克林姆(Gustav Klimt, 1862 – 1918)。据展览文献中记载,1900年左右,克林姆在维也纳分离派展览中,无意间见到图罗普的作品后深感震撼,对他线条的使用尤其印象深刻,从而自图罗普作品中汲取灵感,发展出后来新艺术潮流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杰作。图罗普复杂的宗教性象征主义也对法国重要诗人画家莫里斯•德尼(Maurice Denis, 1870 - 1943)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像他这样一位被认为是区域性的荷兰艺术家,一生经历过多种风格,并默默地对近现代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只可惜至今他可能仅在自己的国家内为人所知。从图罗普的故事中,我们终究可以理解,那些大师们的背后,总会存在一些我们所不熟悉,或已被遗忘的大师们的老师,等待我们重新去挖掘。

克林姆,《The Tree of Life》,媒材不明,1909。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德尼,《Autoportrait devant le Prieuré》,油彩画布,1921。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