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至6月23日,“王璜生:七重旅途”暨“从这里出发:珠江溯源记(1984-2024)巡回展/汕头站”于汕头美术馆展出。本次大展由两个分策展组成,其中,“从这里出发:珠江溯源记(1984-2024)巡回展/汕头站”由策展人孙晓枫策划,“王璜生:七重旅途”由策展人沈森策划。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汕头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展览作品展现了王璜生对水墨、丙烯、装置、影像、综合材料以及新媒体等媒介的探索,是其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个展。
展览现场图
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经济特区——汕头,王璜生亲历了现代中国历史的转折时期,他敏锐地捕捉到时代变迁之下的社会脉动,将个人经历与社会现实转化为艺术创作,以“文化行者”和“人生旅者”的姿态不断“越界”,抵抗所有走向完成时的定义,在艺术与生命之间寻找共鸣,同时又通过创作参与到更广泛的社会文化讨论中。王璜生这趟“向着远方的旅途”关切于对现实与生命的表达,同时又落实为其艺术生命个性与特质的表现,在艺术家自述中,他提到:“我一直认为并秉持着,作为知识分子,需要有公共担当、家国责任、学术操守与文化品格。在近30年美术馆坚守、开拓、独立、执着的工作中,阴差阳错被授予了两枚‘骑士勋章’,这似乎在暗讽我那‘堂吉诃德’的精神与行为,在巨大的‘风车’面前,我希望使‘展览馆’变成真正‘美术馆’的努力又能坚持多久!在自己的艺术创作、理论研究、写作批评上,也努力着走出自己的‘七重旅途’,关怀生命,思考现实、介入社会、感怀人生,用自己的艺术和写作抗争着命运与现实的‘风车’”。
展览现场图
“王璜生:七重旅途”暨“从这里出发:珠江溯源记巡回展/汕头站”双展正是回到了王璜生行旅的起点,从一种生命拓扑学的意义上展开,是艺术家在持续出走后的一场内自省式回归——夹杂了对童年、父亲、启蒙、家乡、自我磨练与生命个性的再认识,而此次展览以共时性的“七重旅途”和历时性的“珠江溯源”两种空间化叙事追踪了王璜生在此行旅路上的变与不变,全景式地展现了艺术家的人生旅途。
展览现场图
“从这里出发:珠江溯源记(1984-2024)巡回展/汕头站”(策展人:孙晓枫)以回溯与展开的方式,扩展了王璜生1984年珠江溯源行动的文化维度。策展人孙晓枫指出:“如果说1984年的溯源是一个人的青春对于珠江的想象,那么今天对个人史的回溯则是文化情怀与担当的回响,形成了一种由年华、理想、情怀、践行力、地点等元素聚合的愿景”。展览作为王璜生“珠江溯源”系列展览的分展,以两场“珠江溯源”(1984年,2020年)行动及相关创作搭建了一条通向艺术家以“河流”为线索的艺术生命的桥梁,其中包含了出走与回归两种时间:由于展览场所与历时性叙事的空间起点的重合,展览最终以当下返还了起点的新值,从而刷新了原本单一的时空关系。而正是借由差异性的重复,此次展览作为穿越手法的一环再现了王璜生的穿越。
展览现场图
从王璜生对生命规律和社会本源的探索中,“王璜生:七重旅途”(策展人:沈森)提出艺术家回应生命问题的七个切面:泅渡/浮航、创伤/救赎、废墟/庆典、个体/集体、呼吸/警讯、游线/异象、空间/边界,以“群岛”式结构铺展开一张王璜生艺术行旅的多维地图。沈森表示:“展览希望用反线性叙事的方式破译艺术家当代创作中的生命政治观、历史观和社会观,也怀抱着朴素的期待:通过对当代创作者文化精神和内在世界的探讨,再度追问‘艺术’在人类危机面前的社会介入策略,以及对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的辩证认识”。在这些互为诠释的展览分主题中,王璜生关于国家与民族、个体与集体、社会有机体运作机制、后全球化生产与消费等问题的反思在艺术创作原初的复杂语境中以动态的形式聚合,形塑了一位不断向着远方旅途“骑走”的艺术家形象。
王璜生:七重旅途
展出作品
彼方 木板丙烯 120x120cm 2023年
浮渡 综合材料 280x140x46cm 2024拷貝
幻,影像,4'09",2024
界 装置 600x340x200ccm 2017
静海 木板丙烯 120x120cm 2023年
风之痕 影像 3'23 2020
箴象191218 纸本设色拓印 138x210cm 2019
爆 纸本拓印、水墨、泥土、火药等 250 cm×330 cm 2024
疫期日记200217-3 纸本水墨设色 69x69cm 2020
疫期日记200218 纸本水墨设色 138x69cm 2020
呼吸氧气瓶照片
线象·南方周末001报纸水墨设色 54x69.5cm 2013
线象·南方周末003 报纸水墨设色 54x69.5cm 2013
缠·波恩
缠(截图)
从这里出发:珠江溯源记巡回展
展出作品
纪录片《骑走》片花
骑走 纸本水墨拓印 1460x730cm 2021
长江万里图(局部),纸本水墨,34x1900,1976
记忆的花园210805 水墨设色拓印 44x48.5cm 2021
赶集的人3 1984年
莽莽山路 纸本水墨设色 46x35cm 1984
20珠江之水 纸本水墨设色 46x35cm 1984.
珠江源植物图志20ZJY0922 水墨拓印 34x45cm 2020年
、珠江源植物图志20ZJY0948 水墨拓印 34x45cm 2020年
艺术家简介
王璜生,1956年出生于汕头,从小在父亲王兰若先生指导下学习绘画及画论。曾工作于汕头市杉排机械修配社、汕头红阳机械厂、汕头工艺美术研究所、汕头金山宾馆等,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硕士、博士学位。
曾为岭南美术出版社编辑,广东画院专职画家、理论家,广东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美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美协策展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德国海德堡大学特聘教授等。
2004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2006年获意大利总统颁发的“骑士勋章”,2013年获北京市颁发的“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并获“中国艺术权力榜”“年度策展人奖”(2010年)、“年度艺术贡献奖”(2017年)。
创办和策划“广州三年展”“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CAFAM双年展”“CAFAM未来展”“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泛东南亚双年展”等大型展事。
曾在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及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武汉、桂林、昆明、贵阳、香港、台湾等地公共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作品为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牛津阿什莫尔博物馆、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意大利曼托瓦博物馆、德国霍夫曼收藏馆、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湖北美术馆、安徽省博物院、苏州博物馆、汕头市博物馆等公共机构收藏。
出版有《中国绘画艺术专史:山水画卷》《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新美术馆:观念、策略与实操》《呼/吸:关键词》《远方与诗》《陈洪绶研究》等专著及《王璜生:边界/空间》《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王璜生:天地/悠然》等专集。
展览信息
王璜生:七重旅途”暨“从这里出发:珠江溯源记(1984-2024)巡回展(汕头站)
主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汕头美术馆、广州美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
展览时间: 4月26日至6月23日
展览地点: 汕头美术馆一馆、二馆、三馆(潮博中心三楼、四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