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的昨天,注定的明天
Ambiguous Yesterday, Fated Tomorrow
2024.6.28 - 8.5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新加坡空间
Tang Contemporary Art, Singapore Space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正式宣布将于2024年6月28日开启新加坡空间,这是当代唐人在亚洲的第8个空间。随着过去28年间北京、曼谷、香港、首尔空间的陆续建立,新加坡空间的成立标志着唐人对亚洲市场布局的全面完善。
新加坡的战略位置及其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汇点的地位,使其成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理想的空间所在地。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新加坡空间将与当地艺术家和收藏家密切合作,增进东南亚艺术社区内更深层次的联系。创始人郑林将此次扩展视为画廊发展旅程中的一个关键时刻,并对将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展览和艺术家带入新加坡生机盎然的文化景观中表示期待。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新加坡空间展厅
当代唐人的新加坡空间约700平方米,坐落在新加坡最繁华的黄金商业区,乌节路德尔菲大厦(Delfi Orchard) 的顶层。乌节路以其丰富的商业和娱乐选择而闻名于世,这里为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提供了一个极为便捷的场所。
艾未未《十二生肖兽首(金)》,镀金青铜制品,尺寸可变,2010
6月28日下午4点即将重磅启幕的开馆展“模糊的昨天,注定的明天”,囊括了画廊多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作品,从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到年轻新秀:艾未未、岳敏君、乔纳斯·伯格特(Jonas Burgert)、埃德加·普拉斯(Edgar Plans)、禹国元(Woo Kukwon)、奇蒂·纳罗德(Kitti Narod)、秦琦、赵赵、冷广敏、贡坎(Gongkan)、阿特雷尤·莫尼亚加(Atreyu Moniaga)、本兹拉(Benzilla)、江上越(Etsu Egami)、李黛伦(Diren Lee)、刘悠然、应铭、蒂芙尼·拉菲特(Tiffany Lafuente)、润侠(Yoon Hyup)。
岳敏君《修》,布面丙烯,250 × 200 cm,2023
过去仍然笼罩在不确定性中,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东西已经遗失、模糊或被忽视。曾经被视为无足轻重的细节可能会在后来显现出深远的重要性,而曾被认为是关键的事件却逐渐被遗忘。我们不断变化的视角持续重塑我们对过去的理解。相比之下,未来具有内在的必然性——一种令人安慰的确定性,即使未来的事件尚未可知,它们必然会发生。
乔纳斯·伯格特《驯化》,布面油画,240 × 180 cm,2024
秦琦《双兔》,布面油画,150 × 150 cm,2023
开馆展精选了众多领先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探讨艺术的命运。其中一件重要作品是艾未未的《十二生肖兽首(金)》(2010),为未来的确定性开辟了路径,而乔纳斯·伯格特充满感染力的肖像画 《Wund Weicht》和赵赵的抽象作品《星空 No.10》的抽象作品则掩盖了创作过程中的曲折道路。通过其引人入胜的视角和内容,参展艺术家邀请观众踏上一段超越时间的旅程,探询是什么力量塑造了这些作品未来的必然轨迹。是什么未解之谜和未言之历史在这些作品的诞生过程中徘徊?
赵赵《星空 No.10》,布面油画,250 × 200 cm,2018
冷广敏《黎明的飞行》,布面综合材料,185 × 235 cm,2024
展览也呈现了年轻有才华的艺术家如贡坎、本兹拉和埃德加·普拉斯的尖端作品,这些作品对当代社会提供了深刻的回应。不同艺术视野和媒介之间的对比,让我们得以解读当代社会景观的多重意义。
禹国元《星星闪烁》,布面油画,117 × 91 cm,2024
贡坎《泰国迷津》,布面丙烯,100 × 150 cm,2024
江上越《彩虹-2022-t-12》,布面油画,203 × 400 cm,2022
润侠《沙漏#1》,布面丙烯,155 × 198 cm,2023
从探入未来的前卫作品到凝炼永恒的经典杰作,这次展览桥接了过去与未来——一场对昨日模棱两可和明天必然性的永恒张力的引人入胜的探索。通过这次精心策划的展览,我们看到艾未未、乔纳斯·伯格特和赵赵等知名艺术家等通过历史、政治和个人叙事扎根的艺术家们,与未来进行对话。
奇蒂·纳罗德《荡秋千》,布面丙烯,120 × 120 cm,2024
蒂芙尼·拉菲特《生活是一场派对》,布面综合材料,154 × 122 cm,2024
应铭《流转》,亚麻布面油画,150 × 140 cm,2024
他们的作品提醒我们,曾经看似无关紧要的事物可能变得至关重要,反之亦然。同时,与此同时,年轻艺术家们代表着未来,带来了对我们当代世界的全新视角和风格。他们的创新作品如灯塔一般,引导我们理解并接纳未知的未来。
埃德加·普拉斯《比赛》,布面综合材料,150 × 150 cm,2024
李黛伦《高潮》,布面丙烯,60.6 × 60.6 cm,2024
刘悠然《晚餐,8:30 p.m.》,布面综合材料,140 × 170 cm,2024
本兹拉《荡秋千》,亚麻布面丙烯,100 × 100 cm,2024
阿特雷尤·莫尼亚加《清晨》,布面油画,90 × 120 cm,2024
关于艺术家
艾未未
艾未未,1957年生于中国北京,艾未未的创作实践包罗万象且丰富多元,包括雕塑装置,电影制片,摄影,陶瓷,绘画,写作和社交媒体等。作为一位观念艺术家,他将传统工艺与自己的中国属性融合,以不同的形式语言反映当代世界的地理政治和社会政治。作品与生活的双向影响和启发经常延伸到他的行动主义和对国际人权的倡导。
艾未未的作品广泛展出于世界各地的机构和双年展,其中包括: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首尔,2021-2022年;阿尔贝蒂娜博物馆,维也纳,2022年;塞拉尔维斯现代艺术博物馆,波尔图,2021年;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艺术品收藏馆,杜塞尔多夫,2019年;伊比拉普埃拉公园,圣保罗,2018年;公共艺术基金会,纽约,2017年;以色列博物馆,耶路撒冷,2017年;斯特罗齐宫,佛罗伦萨,2016年;安迪·沃霍尔博物馆,匹兹堡,2016年;维多利亚州国家美术馆,墨尔本,2015年;皇家艺术学院,伦敦,2015年;马丁·格罗皮乌斯博物馆,柏林,2014年;布鲁克林博物馆,纽约,2014年;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德国馆,威尼斯,2013年;赫尚博物馆和雕塑园,华盛顿,2012年;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2011年;涡轮大厅,泰特现代美术馆,伦敦,2010年;艺术之家,慕尼黑,2009年;森美术馆,东京,2009年;第12届卡塞尔文献展,卡塞尔,2007年;伯尔尼美术馆,伯尔尼,2004年。
艾未未近年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举办的五次个展包括:“艾未未”(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首尔,2023年);“鼠年”(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2020年);“驳议”(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18年);“艾未未”(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常青画廊,北京),2015年;“木质球”(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15年)。
2021年,艺术家出版回忆录《千年悲欢》(1000 Years of Joys and Sorrows)。艾未未现居住和工作于中国北京,德国柏林,英国剑桥和葡萄牙里斯本。
岳敏君
岳敏君,中国当代艺术领军人物,国际著名艺术家。1962年生于黑龙江大庆,1985年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现生活、创作于北京。自90年代初,岳敏君就在画布上著意一个有夸张意味的“自我形象”的塑造,近年来这一形象蔓延到其雕塑和版画领域里。“它”有时独立出现,有时又以集体的面目亮相。“它”开口大笑,紧闭双眼,动作夸张,但却充满自信。
自参加了1999年的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后,岳敏君成为了历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受邀中国当代艺术家,其鲜明的艺术特征更是为中国当代艺术以及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写下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笔。岳敏君近年来在全球各地举办个展:纽约昆斯美术馆、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巴黎卡地亚基金会、丹麦奥胡斯ARos Aarhus美术馆、丹麦欧登塞Brandt 13美术馆、韩国首尔Hangaram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湖北美术馆、成都当代美术馆、天津美术馆、深圳何香凝美术馆、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香港海港城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等。
同时,他的作品也展出于1999威尼斯双年展、2004光州双年展、2004上海双年展、2007莫斯科双年展、2015亚洲双年展、2016南京国际美术展、2016宁波国际当代艺术展、2017安仁双年展,及美国丹佛美术馆、美国休斯敦美术馆、旧金山现代美术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德国汉堡当代艺术馆、德国波恩艺术与文化基金会、德国包豪斯大学美术馆、法国马赛现代艺术博物馆、比利时布鲁塞尔特奥莱梅美术馆、挪威奥斯陆艺术家中心、维也纳路德维希基金会当代美术馆、西班牙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学院、西班牙米罗博物馆、古巴国家美术馆、古巴伦比略艺术博物馆、冰岛雷克亚末克艺术博物馆、克罗地亚国家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韩国汉城文化艺术中心、中国美术馆、中国故宫博物院&太庙、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北京民生美术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美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宝龙美术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广东美术馆、湖北美术馆、苏州美术馆、深圳美术馆、深圳南山博物馆等机构。
岳敏君的作品被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美术馆以及博物馆收藏,包括美国旧金山当代艺术博物馆、美国芝加哥建筑博物馆、美国丹佛美术馆、法国索瓦·密特朗文化中心、韩国釜山美术馆、印度尼西亚CP基金会、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广东美术馆、深圳美术馆等机构。
乔纳斯·伯格特 (Jonas Burgert)
乔纳斯·伯格特1969年出生于德国柏林。他于1996年毕业于德国柏林美术学院,后师从Dieter Hacker教授,攻读硕士学位(Meisterschueler)。他每次提笔都会描绘出一个舞台:一笔一布景。巨大的画布上挤满了不同比例的幻想人物,作品上演一幕幕永无止境的戏剧,展现博格特对人类存在的认知:理解自身存在的人生目标。这是一个似乎尚无定论的追求,但打开了推理、想像和欲望等多个领域的大门。
自2006年起,伯格特开始在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及画廊举办个人展览,包括2021年上海龙美术馆的”绽放与谎言“,“2020年德国Arp博物馆的“Sinn Frisst” 和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 “暗线”、2024年首尔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荒野之息”,2017年意大利博洛尼亚现代艺术博物馆的 “Lotsucht”,2013年德国汉诺威凯斯特纳协会展览馆的 “Schutt und Futter”,2010至2011年德国图宾根艺术馆举办的 “Jonas Burgert: Lebendversuch”,2010德国汉堡Produzentengalerie的 “Jonas Burgert” 等。伯格特的作品也曾参加过多个机构的群展,包括2017年维也纳美术学院美术馆的 “博斯&伯格特” 和日本群马县现代艺术博物馆田口艺术收藏馆的 “新千年的艺术” ,2011年德国鲁尔米尔海姆博物馆的 “Schach”,2008年美国丹佛当代艺术博物馆的 “Zweiter Tag Nichts” ,2005年在德国汉堡艺术馆举办的 “Geschichtenerzaehler” 等。其作品被世界各地重要艺术机构收藏,包括上海龙美术馆,美国丹佛大学美术馆,以及日本Taguchi Art Collection等。
埃德加·普拉斯 (Edgar Plans)
埃德加·普拉斯,1977年出生于西班牙马德里。2002年毕业于西班牙奥维耶多大学,获艺术史学位。现居住及工作于西班牙希洪。
埃德加·普拉斯被誉为最受欢迎的西班牙当代艺术家。获得奥维耶多大学艺术史学位后,他开始参加当地画廊的小型展览。如今,他的作品已在俄罗斯莫斯科MMOMA和中国日照潇美术馆等博物馆展出。他曾多次在VILLAZAN举办个展,并与贝浩登画廊合作,最近于香港艺术中心举办了个展。
埃德加·普拉斯将涂鸦、街头艺术、漫画书、插图和动画电影视为他的主要影响因素。然而,真正帮助这位艺术家赢得知名度并在西班牙多家画廊展出的,是他的人物形象,普兰斯称之为“小英雄”。他的作品在二级市场上的需求量很大,他的画作曾卖出六位数的高价。尽管普兰斯的画作色调鲜艳,具有卡通美学风格,但他的画作却涉及严肃的主题:他希望通过他的动物英雄来批判性别暴力、种族主义和嫉妒。
他的近期个展包括:“无畏之心”,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中国,2024;“在我的咖啡时间”,S2A美术馆,首尔,韩国,2023;“我的每日新闻”,Diario El Pais展位,马德里,西班牙,2023;“造夢者:埃德加·普兰斯个展”,潇当代美术馆,日照,中国,2023;Art Central 2023, VILLAZAN 画廊,香港,中国,2023;“GAME ON”全球巡迴香港站, 官方 NBA 75周年纪念全球巡展,香港,中国,2023;“绘画时间”,VILLAZAN画廊,马德里,西班牙,2022;“梦想和想要成为的自由”,莫斯科现代艺术美术馆,莫斯科,俄罗斯,2021;“艺术笔记”,VILLAZAN画廊,马德里,西班牙,2021;“旧日的法国文学”,阿尔敏·莱希画廊,巴黎,法国,2021等。
秦琦
秦琦,1975年生于陕西,1999年进入鲁迅美院油画系,2002年硕士毕业并留校任教。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沈阳。作为7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秦琦的画具有同时代艺术家的一些典型特征:以自我表达为核心,以自我经验为出发点,建立起一种融合现实性、想象性及虚构性的视觉表现体系。秦琦的独特不仅在于他多变的风格,更在于他在其中一直坚持并逐渐成熟的寓言性探索——逐渐放弃对现实事物的直接使用,而转入对事物中具有自我特征和典型性的一面进行捕捉。
秦琦主要个展有:“人物”(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2);“日月星辰在南国”(何香凝美术馆,深圳,2020);“夜来香“(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19);“秦琦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17);“秦琦个展“(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北京,2014);“椅子也可以救人:秦琦个展“(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1)等。
他的作品也展出于布拉格双年展(2009)、广州三年展(2008)、南京三年展(2008)、成都双年展(2001)、圣保罗当代美术馆、智利当代美术馆、首尔美术馆、中国国家会议中心、上海美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武汉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寺上美术馆、炎黄艺术馆、刘海粟美术馆、深圳美术馆等。
奇蒂·纳罗德 (Kitti Narod)
奇蒂·纳罗德,1976年出生于泰国,毕业于泰国皇家理工大学 Pohchang 艺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巴吞他尼府。他曾先后在伦敦新生艺术节、蒙特利尔、新加坡、曼谷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铂尔曼酒店、台北O'logy艺术中心举办个展,并在曼谷、墨尔本、都柏林、爱丁堡参与群展。他的作品曾在英国爱丁堡艺术节(2007)、英国曼彻斯特艺术节(2005)、曼谷文化艺术中心(2019)展出并广受欢迎,被诸多公共机构和个人收藏。
与很多东南亚艺术家相似,奇蒂的作品浸透着来自热带海岛的清新自然。他将画面背景简化至完全平面的单纯色块,奠定整幅画面的情绪基调。再把人、植物、动物和日常物品一一放入其中,当然这些物体的形式和色调也采取了最为坦率直接的方法——纯色和平涂。在翠绿的枝叶、大红的椅子、鲜艳的衣着等浓烈的色彩中,我们能够看出他对马蒂斯和南美艺术的喜爱。对于外形的塑造,奇蒂也寻求着最简化形式的和谐。这些都让他切入关注的场景时显得轻松、愉快。
他最近的个展包括:“夏日微风”,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22;“芬芳之城”,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2021;“人生角色”,We Gallery,深圳,2020;“乐园”,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2020;“奇蒂·纳罗德”,O'logy艺术中心,台北,2019。近期参加的群展包括:“坠落”,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2;“空间之间 II”,暹罗天地,曼谷,2021;“寂静之声”,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2020;“光合作用 II”,曼谷艺术文化中心,曼谷,2020。
禹国元(Woo Kukwon)
禹国元,1976年生于韩国首尔,2003年毕业于日本东京设计师学院,现工作和生活于首尔。
乍一看,禹国元的画作像童话故事中的场景。色彩斑斓的儿童形象和厚重的材质是他作品最明显的特点。无论是刷子、铅笔还是手指,凡是能呈现理想肌理的工具,他都会加以运用。不过,要是你仔细观察,就会他的作品并非完美纯粹的轻盈愉悦之作。只需看一眼画作中的细节,或扫视人物所处的环境,第一印象带来的生机便会消退,愤世嫉俗的句子浮现,让观众陷入思考。他将解释权交给观众,正如他被称为“韩国巴斯奎特”,如今,他是当今最受追捧的艺术家,藏家们不会错过他任何一次展览。
禹国元被选为韩国重要奖项之一的第32届JoongAng美术奖的20位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被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MMCA)、科隆集团、日新文化基金会和LVMH基金会等多家重要机构收藏。部分个展包括:“从前的「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3;“嘉年华”,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22;“我是你的父亲”,Noblesse Collection空间,首尔,2021;“耶利米亚是个牛郎,乐天LOTTE Avenuel空间,首尔,2020;“第三次的幸运”,BK艺术空间,首尔,2019;“Querencia”,PYO画廊,首尔,2018;“Art Plage”,乐天蚕室LOTTE Jamsil空间,首尔,2018等。部分群展包括:“Moa Invite”,首尔国立大学艺术博物馆,2011;“Korea Tomorrow”,首尔艺术中心,2013;“Story Shower”,Space K博物馆,2015等。
赵赵
赵赵1982年生于中国新疆,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与洛杉矶。他在作品中运用多种媒介对现实题材以及艺术形态进行转换,着重探讨个体意识与其所处的社会领域的关系。他在创作中关注并展现处于多元文化影响下人类内心的微妙变化。其作品中出现的当代艺术表现手法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概念,暗喻当今全球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境遇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真实状态。同时作品也反应了他对集体主义与个人理想相互并存的态度。
近年来,赵赵大胆激进的艺术实践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重视,他在上海龙美术馆、斯德哥尔摩Carl Kostyál基金会、北京松美术馆、北京南池子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柏林亚历山大·奥克斯画廊、洛杉矶Roberts & Tilton、纽约前波画廊、日本三潴画廊、台北大未来林舍画廊、香港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艺术文件仓库等机构举办过个展与个人项目。他的作品也曾参加过多个机构的群展并被收藏,包括美国纽约MoMA PS1、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美术馆、乌克兰基辅平丘克艺术中心、荷兰格罗宁根美术馆、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博物馆、意大利米兰帕迪廖内当代艺术馆、意大利罗马国立21世纪美术馆、法国DSL基金会、西班牙卡斯特罗当代艺术中心、澳大利亚悉尼白兔美术馆、香港西九龙文化区M+美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北京泰康空间、成都麓湖·A4美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星美术馆、上海明当代美术馆、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天津美术馆、湖北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2019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日本横滨三年展等。
与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路虎Land Rover、耐克NIKE、VANS、话梅Harmay、Venvennet等品牌也开展过多项艺术联名合作。
2023年获福布斯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奖;2019年赵赵获得第十三届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大奖;2017年其作品《塔克拉玛干计划》被选为“横滨三年展”海报、画册背景图,同年赵赵被CoBo评选为中国艺术家Top10,并获第十一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提名奖;2014年赵赵被Modern Painters列为全球最值得关注的25位艺术家之一。
冷广敏
冷广敏,1986年出生于山东青州。作为80后绘画艺术家中的佼佼者,冷广敏早在天津美院油画系学习的时期就已然极为自觉的摸索出打破传统油画创作范式的个人化路径。与用颜料堆积的笔触相对,冷广敏以切割的动作在画面中打开全新的物理空间。切割既是他的创作手段,也是他对于艺术的态度,锋利、果决、不容置喙。冷广敏以相对恒定的绘画技法来不断解剖物质或图像,它们或许会由一定的线索牵引,却不曾存在某种可被精准概括的主题。冷广敏绘画最具魅力之处在于画面之中无处不在的由于对峙而形成的张力,是色彩上的对撞与互补,是材质上的平整与刮痕,是质感上的硬边与渐变,是结构上的负形与正形。冷广敏正是在以此提炼某种纷繁物象之下的内在秩序,一种极其抽象的唯有借物象以显形的不断流变中的状态。
冷广敏的重要个展包括:“分割黄金”(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2023);2023“光,总在表面停留”(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23“壳,仅如蝉翼一般”(MAHO KUBOTA GALLERY,东京);2019西岸博览会个人项目(上海);2018“涟漪”(MAHO KUBOTA GALLERY,东京);2017 “完美破坏”(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4“冷广敏”(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3“看见表象”(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等。
江上越 (Etsu Egami)
江上越出生于日本,是活跃在国际上的日本战后第三代的代表性艺术家,主要活跃在美国、中国和欧洲。她连续被福布斯评选为2020年和2021年改变世界的30位30岁以下人物之一。2021年被文化厅选为新锐艺术家,派往纽约。2019年亚洲艺术奖入围者、2022年被英国Net a Porter评选出全球6位正在改变艺术世界的女性、2023年获得年度青年艺术家奖。
江上越曾留学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设计大学和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最近的个展和项目包括“Did you get it?”(原美术馆ARC,群马)、“彩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首尔),“江上越个展”(白石画廊,新加坡)、“Facebook”(纽约,前波画廊)、“背负的灵魂——江上越追问的近代,一道新的地平线”(广岛WOODONE美术馆,广岛)、“东方神奇-江上越个展”(昊美术馆,上海),“这不是误听游戏”(德萨画廊,北京)、“Entrance gallery Vol.1:江上越”(千叶市立美术馆),主要群展有“Elevate to Object”(SECCI,米兰),“The Science of Freedom”(Albertz Benda gallery,纽约), “VOCA Exhibition 2020”(上野之森美术馆)、“第一届AIR展”(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群马)、“绘画的力量”(新泽美术馆,北京)、CAF展(当代艺术振兴基金会)。
贡坎(Gongkan)
贡坎使用画布、视频和雕塑等多重媒介,发展他的心灵传送概念,以触及更广泛的艺术叙事。贡坎在纽约的早期艺术风格来自于他的亲身经历,他曾目睹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在充满歧视的社会里遭受不公平待遇,这类蔓延全球的问题使贡坎深受启发,形成了他以“传送”为主题的标志性创作概念——这是对进入更好、更欢乐、更令人向往的世界的隐喻,也是充满讽刺和矛盾的象征,反映了痛苦的现实。
贡坎生于1989年,现在生活工作于泰国曼谷。贡坎的近期个展包括:“空心之间”(坪山美术馆,中国深圳,2024),“隐而知于众”(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首尔空间,2023),“心境”,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中国北京,2022);“贡坎:给恨彩虹的人”,Over the Influence画廊(法国巴黎,2022);“内省”,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泰国曼谷,2021);“冰山一角”,Over the Influence画廊(美国洛杉矶,2021);“昨天今天明天”,曼谷河城(泰国曼谷,2019)。精选群展包括:“后我世代:如何书写年轻艺术家”,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中国北京,2022);“坠落”,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中国北京,2022);“澳门艺术:澳门双年展 2021”,澳门美术馆(澳门,2021);“内省乌托邦”,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泰国曼谷,2020);“污染”,曼谷河城(泰国曼谷,2020)。
阿特雷尤·莫尼亚加(Atreyu Moniaga)
阿特雷尤·莫尼亚加是一位居住在雅加达的印尼艺术家。他毕业于雅加达艺术学院(IKJ),获得传播与视觉设计学位,并开始了自己在 创意领域的职业生涯,最初作为自由插画师和摄影师,后来完全沉浸在成为一名优秀艺术家的道路上。
他的作品受到黑暗奇幻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将视觉符号结合起来 ,以此来表达他最私密的想法、感情和追求。他的作品以奇幻宇宙为特征,充满了美丽的装饰细节。对符号及其复杂含义的终身迷恋自年少时代起一直是他的驱动灵感 。这种内在的着迷引领着他踏上了一段艺术之旅,利用自己的创作作为深刻传达思想和情感的媒介。他的作品充满了迷人的细节和想 象力,是他朝向我发现和自我接纳的探索之旅的复苏。
“复杂的情感,通常被认为是消极的,比如绝望、悲伤和苦恼,成为了我艺术创作的动力,我试图通过我创造的视觉宇宙来传达这些情 感。虽然希望我的观众能够在面对自己阴暗面时找到希望和自我接纳的源泉,我常常允许自己迷失在自己的思想中,感觉在创造这些虚构的故事和⻆色时不受束缚,这些都可以在我的作品和个人宇宙中找到。”—阿特雷尤·莫尼亚加
本兹拉 (Benzilla)
本兹拉,生于泰国曼谷,是泰国最著名的街头艺术家之一,于 2007 年毕业于曼谷大学的美术与应用艺术专业。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他的标志性角色“LOOOK”,一个来历不明的三眼外星人,代表了一个局外人的视角。他将工艺绘画、喷绘和图形艺术糅杂在一起,透过一个不知出处的外来者,观察这个疯狂的世界是如何运行的。
本兹拉将这个角色融入到充满色彩的构图中,描绘了他童年时代的流行文化影响,以及街头艺术、神话和科幻元素,他作品中对滑板、90年代时尚和音乐文化的参考尤为普遍。因此,他的作品通过一个陌生外星人的初次视觉和经历的视角,重新诠释了怀旧的主题,呈现出新奇的故事。
通过他的多学科实践,包括绘画、素描和雕塑,本兹拉将观众引入到“LOOOK”在这些生动风景中的旅程。艺术家在当地和国际上广泛展出。个人精选展包括“Alter Ego”(2023)在美国洛杉矶的Thinkspace Projects 举行;“迷失天堂”(2023)在泰国曼谷的 Trendy Gallery 举行;“沙漠中的钻石”(2023)在台湾台北的 333 画廊举行;以及“MUSIC ON”(2022)在英国伦敦的 The Waluso Gallery 举行。精选联展有“更美好的明天”(2024)在洛杉矶的 Thinkspace Projects 举行;“爱在延续”(2024)在伦敦的 StolenSpace Gallery 举行;以及“圣诞颂歌”(2023)在法国巴黎的 MaisonOzmen 举行。
李黛伦(Diren Lee)
李黛伦,1983年生于韩国,本科毕业于弘益大学纺织艺术专业。
李黛伦通过超越自我意识的梦境来分析潜意识里的故事,萃取意识的本质,随后在画布上加以表达。梦中所有的人物都是精神能量的一部分,她所表述的众多角色都是拥有紧密联系的生命体,凸显了“万物归一”的意味。她之前的作品专注于分析内心的伤痕,试图在解读梦境和潜意识的过程中超越复杂的情结袒露埋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她在作品中回溯时间,一次次直面精神创伤,重温耻辱与失败,最终,她战胜了形形色色的引发焦虑的情绪。从此以后,她的作品中出现了柔和的色彩和赏心悦目的画面,讲述了饱尝艰苦后终于得到成果的甜蜜。她表达出内心的渴望,希望通过拥抱与眼神接触来传递温暖与舒适感。
她近年的部分展览有:个展《穿越幻想:一个女人的碎片》,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2;个展《灵魂伴侣》, Ovo 画廊,台北,2022;个展 《中土世界》, L 画廊, 首尔, 韩国,2022;《全球之歌》,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中国(2022);《回去工作》,Waluso画廊,英国(2021);个展《转折点》,Doo画廊,韩国(2021);个展《与我们同在》,艺术空间+Open画廊,韩国(2021);个展《果实》, L画廊,韩国(2019);个展《关于那些消失的人》,MIEL画廊,韩国(2018)等。
润侠(Yoon Hyup)
润侠1982年在韩国出生,现在纽约工作生活。润侠从独特视角出发,以随性挥洒的点与线条绘出极简主义作品。他体验过多种文化,因此,作品也折射出鲜明的多文化元素。音乐的节奏感与即兴表演的潇洒随意,多元文化灵活的视角与强烈的感染力,都成为创意之源,以点、线、“节拍”与色彩的形式出现在他的作品里。上述元素混合在一起,为独树一帜的抽象作品注入无穷能量。
润侠最近的个展包括:“光与影”(Stolen Space 画廊,英国伦敦,2022),“行星”(NANZUKA 2G画廊,日本东京,2021),“当你沉睡时”, Aishonanzuka画廊(中国香港,2021),“万花筒”(Stolen Space 画廊,英国伦敦,2020),“内心幻景”(安东尼奥·科伦坡画廊,意大利米兰,2019),“线与点”(Everyday Mooonday 画廊,韩国首尔,2019),“头灯”(The Yard,美国纽约,2018),“即兴创作”,由HUF赞助的个展(美国纽约,2018),“节奏与流动”,由HUF赞助,16 Shibuya(日本东京,2017)等。
他的作品被迪奥, 蒂芙尼公司, 耐克, HUF, 迪士尼, FTC, 环球音乐集团, Verve, WeTransfer, Maison Kitsune, 瑞格布恩, 芭比波朗, 迈迪康姆玩具公司及旗下的生活家居品牌Medicom Fabrick, 卡西欧G Shock, 优衣库, Beams, Enroute, Chari&Co, S'well, Lumine购物中心, 威登·肯尼迪广告公司(纽约分公司), Facebook(纽约分公司), 香港九龙仓集团有限公司等机构收藏。
刘悠然
刘悠然,1996年生于中国湖北,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中国杭州。刘悠然尝试发掘在当代社会背景之下有关女性身份表达的更多可能性,其中重点探讨关于女性的观看方式与现实处境的问题。通过具有超现实倾向的绘画语言,她以一种较为柔和的方式呈现出女性试图确立自我的、主体的基本要求,与环境对其做出的要求之间的冲突。
她的展览包括:“库柏勒之躯”,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2023;“向墙壁发问”国际青年艺术家邀请展,颂艺术中心,北京,2023;“一间自己的房间”群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22;“穿越时空的调色板”草场地青年艺术家群展,伯年艺术空间,北京,2022;“白日梦”群展,禾器艺术,宁波,2021;“反向生长”群展,虹美术馆,苏州,2021 ;“逆向旅行”群展,上海宝龙艺术中心,言午画廊,上海 ;“他们”群展,三尚当代艺术馆,杭州,2021等。
应铭
应铭,1995年生于北京,现工作于伦敦。应铭以其生动而半抽象的绘画而闻名,描绘了家庭和公共场所中的群体和个体。应铭的创作反映了西方文化的主导地位,同时揭示社会现象,传达了在西方文化融合过程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经历的脱节感、困惑感和精神追求。
应铭于2020年获得皇家艺术学院硕士学位,曾参与多场国际展览,重要展览包括:首尔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个展“无物属你,万物皆你”(2024)、洛杉矶Anat Ebgi画廊个展(2023)、纽约LongStoryShort画廊个展(2022)、伦敦JD Malat画廊个展(2022)、纽约Perrotin画廊“Late Enterprise”群展(2022)、伦敦Saatchi画廊“London Grads Show”(2020)、伦敦议会大厦“Khojaly Peace Prize Winner Show”(2017)等。她还参加了包括巴塞尔、军械库、费利克斯和Zonamaco在内的艺术博览会。
近年来,她的作品多次获得和入围备受推崇的奖项,包括查德维尔奖提名(2020)、国际评审展览“The Edge Effect”一等奖(2019)、Somerset House Signature艺术奖提名(2018)、林恩·佩恩特-斯坦纳奖提名(2018)、阿赫斯特新兴艺术家奖提名(2017)、伦敦议会胡贾利和平奖获奖者(2017)等。
蒂芙尼·拉菲特(Tiffany Lafuente)
菲律宾当代艺术家蒂芙尼·拉菲特,在菲律宾大学迪利曼分校获得绘画专业的学士学位,且以优等成绩毕业。她特偏爱现实与传统题材,凭借天马行空又颇具挑衅意味的描摹方式成名。拉菲特在为期五年的艺术生涯中,已举办过“室内动机”(2020)等十余次个展,奠定了她在艺术界不可忽视的地位。拉菲特的画作以幽默作为叙事手法,揭示了人们的虚伪、恶意和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