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嘉德香港•春拍】壮哉天地行:赵无极精品双强璧现

来源:中国嘉德香港 2025-03-13

在1968年美国知名艺术史学家阿纳森(Harvard Arnason)所编纂讲述19至20世纪现代主义起源及演进的《现代艺术史:绘画、雕塑与建筑》一书中,作为西方过去逾20年来研究现代艺术史的必读书目,赵无极与贝聿铭,是全书唯二被收录的中国艺术家。此无疑肯定了赵无极于二战后就已建立起自身在东西现代艺术发展脉络中,关键的卓绝地位,及其无远弗届的艺术魅力。

今季春拍,「无界之诗」专题将荣幸呈现两件赵无极珍品,其一为完成于艺术家首个创作黄金时期1952年,元素丰富、构图大开大阖的重要代表作——《大船入港》​,另一为曾展出于杭州中国美院「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展」并被特选为5件宣传海报之一、标志艺术家事业达顶峰期的《25.11.71》,别具重要意义!

1973年赵无极摄于巴黎画室。Photo by Mohror

欢庆腾跃,拥抱无垠开展​ ​

赵无极远行与回归的丰硕结晶《大船入港》

Lot 30
赵无极
大船入港
油彩 画布 | 一九五二年作 | 47×57 cm.
Zao Wou-Ki
Great Ship Entering a Habour
Oil on canvas | Painted in 1952
来源
巴黎皮埃尔・洛布画廊
美国重要私人收藏
前藏者直接继承自上述来源
2020年12月16日,巴黎苏富比秋季拍卖会,拍品编号18
现亚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购自上述来源
附: 赵无极基金会开立之作品证书
估价 ESTIMATE:
HKD 7,000,000 – 9,000,000

迎向世界的远游:青春与梦想的载体

2004年,赵无极先生孤身来访杭州,我陪他重游杭州艺专旧址。坐在当年艺专的阳台之上,望湖中舟楫往来,湖山共色,他像孩童一般开怀大笑。也许少年家山记忆袭上心来。湖水无波,隐隐绰绰,西湖的静影中浸染着岁月的纤浓...。

——杭州艺专前院长许江

「船」,在赵无极的人生与绘画中扮演着一个特殊的关键元素,是他童年玩伴「世界七大船王」董浩云家族的产业,是他就读杭州艺专时经常在西湖边上凝视、藉以观察水波涟漪的熙攘行船,也是与其青梅竹马的女友谢景兰在西湖泛舟的回忆,亦更是1948年,在海上历经36天的航行,搭载着他抵达艺术之都巴黎的交通工具。因而,恰恰是在他赴法的1948年,作为其绘画语言中的重要符码之一,「船」,走入了赵无极的绘画世界。

杭州西湖一景,赵无极就读艺专时经常去西湖边上凝视航行的船只、被溅起的涟漪水波、绿柳。「船」作为绘画的主题,自1948至1953年间不断出现在赵无极的绘画中,成为其最钟爱的主题之一

赵无极《大船入港》(局部)

若检视其1948至1953年具象时期的作品,有多达41件作品均出现了船的元素,显见他对该主题的钟情,而当中有15件均完成于其艺术创作中的首个黄金节点1952年。彼时的赵无极已从日渐熟悉的巴黎向外出走,至欧洲各国游历,眼之所见的人文与历史建筑、自然风光带给他极大的震撼和创作上的启发,让他「陷入创作的疯狂,而一切都让他惊喜」。

左:赵无极《到港边来》油彩画布,130×162 cm,1953年作,纽约Herbert F. Johnson美术馆藏。赵无极1950至1953年的作品特别受到知名艺术家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的喜爱,并为多家公私立美术馆收藏
右:赵无极《海港》油彩画布,60×72.7cm,1952年作,拍卖成交价18,080,000港币

是次呈现的《大船入港》,即诞生在此独特的背景中。画境串联了赵无极的青春回忆、标志了他迈步朝向世界的远游、创作事业的成功,及其汲古出新的新创视野,别具要义。作品在完成后由美国两代重要私人藏家珍藏数十年,后纳入亚洲重要私人藏家之手,是次释出殊为难得。

丰收与归乡:东西美学的大化、革新与再造​

回顾创作《大船入港》的该年初,赵无极受比利时藏家达尔绍伯爵(Philippe d'Arschot)之邀,至安特卫普旅行,该地是欧洲第二大港,气候长年阴雨绵绵,赵无极深深着迷于港口弥漫的雾气、船只的交织与起重机的舞蹈,激发强烈创作欲,《大船入港》即诞生在此独特的背景中。

1944年至1950年代的安特卫普港口一景,赵无极在1952年受邀前往安特卫普访问,当地阴雨连绵的气候,港口间船只川流不息与起重机的运动,为赵无极带来莫大的创作灵感,该年他完成了15件船主题的创作,《大船入港》为其中构图丰富的标志性代表

作品将商船往来、生机蓬勃的景象纳入画境。在用色上,赵无极刻意选用殷商时期青铜器的铜绿色,及与其大胆相对的橘红色,此呼应青铜器随着时间演变而生的「红斑绿锈」​,透过色彩的晕染皴擦,营造出如梦境的朦胧,其间浮现出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世界。

上:赵无极《大船入港》(局部)
下:《伏鸟双尾青铜虎》,青铜雕塑,53.5×25.5×13cm,商代,江西省博物馆藏。赵无极曾言殷商时期的青铜器,可被称为「中国文化中最美丽的物件」,而其在50年代初期的创作中,他经常选用此铜绿色为其绘画的主色,以青铜器的红斑绿锈的色彩,创造出一种岁月悠悠的历史厚度,而器皿上的图腾,也影响了赵无极在对于在平面上单靠线条构画,不以立体感的明暗来创造空间感有所启发

其间,金石铭刻般的黑线条勾勒出三层空间,恰如圣堂壁画中天地人三分的世界,展现多重时序,第一层见一艘满载货物的巨轮,在举旗手的指挥下驶往归乡的双塔;中层若见一休憩的堡垒,起重机与堆高机忙碌地运动,充满工业文明与商业繁荣的生机,而在右侧可见一手持望远镜或读数表的人,正向远方眺望,展现一种对于未来的探索与期盼。

赵无极《大船入港》(局部)

而最上层,三艘往来的船只正将与彼此交会,透过船形大小不一的体积,巧妙展现了空间远近的指涉,以及一种自然的音韵。赵无极透过丰富的细节铺陈,创造出一个好不热闹的世界。

左:米开兰基罗《最后的审判》壁画,局部。在1948年抵法至1950年代,赵无极非常喜爱去观察欧洲教堂中的壁画,并由此获得灵感。西方壁画中常见多重上中下的平行时空布局,此构图形式也体现在是次上拍的《大船入港》中
右:赵无极《大船入港》(局部)

而当中那橘红的色彩,若初升的朝阳,又似富丽的晚霞,斑斓的光线为此画境带来一股温暖之情与希望感,彷佛将远行归乡之人内心的喜悦化为具体。正如其诗人好友米修(Henri Michaux)在1952年赵无极的个展序言所指:「犹抱琵琶半遮面,震颤的线条欲露还掩,似断还连,在闲庭信步中描绘出遐思的脉动…突然间,画卷在符号的果园中展现,带着点趣怪,愉悦地颤动着,节日的氛围悄然而起,一如中国城镇乡村特有的欢庆喜气。

赵无极《大船入港》

《大船入港》完美而生动地展现了赵无极在朝向西方的远行后,带着丰收与载誉,一如画中的巨轮,面向东方而归的重要美学转捩与成就,别具深义与真情!

吟游间与造化同生,

吐纳间凝气象万千 ​

赵无极的天成之合《25.11.71》

Lot 31
赵无极
25.11.71
油彩 画布 | 一九七一年作 | 54×65 cm.
Zao Wou-Ki
25.11.71
Oil on canvas | Painted in 1971
出版
1974年,《赵无极油画、版画与水彩画展》,迪普罗维画廊,里斯本、波尔图,图版14号
2023年,《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第202页
2023年,《赵无极作品编年集–第二册1959 – 1974》,弗拉马里翁出版社暨赵无极基金会,巴黎,第229及321页
展览
1972年12月14日至1973年1月20日,「赵无极油画与水墨展」,普罗德画廊,图鲁斯
1974年2月16日至3月23日,「赵无极油画、版画与淡水彩画展」,迪普罗维画廊,里斯本
1974年4月5至30日,「赵无极油画、版画与水彩画展」,迪普罗维画廊,波尔图
1975年5月26日至6月26日,「赵无极」,三角洲国际艺术中心,贝鲁特
2023年9月20日至2024年2月20日,「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
来源
巴黎法兰西画廊
2007年12月11日,佳士得巴黎秋季拍卖会,拍品编号15
2011年6月5日,罗芙奥台北春季拍卖会,拍品编号152
现亚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购自上述来源
附: 赵无极基金会开立之作品证书
估价 ESTIMATE:
HKD 7,000,000 – 9,000,000

回顾2023年,时逢中法建交60年,作为两国间最重要的文化交流庆典,「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于其母校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盛大开幕,展览汇集近200件作品,激起如潮的观展热情及对其作「再发现、再认识」的讨论与喜爱,一举再掀赵无极的亚洲旋风。该展共展出129件油画作品,当中仅有五件作品被策展人与馆方挑选作为展览的宣传海报与旗帜,用以表征其1950年代至2000年的艺术成就,而其中一件作品,便为是次荣登春拍,完成于1971年艺术家事业达顶峰时期的《25.11.71》,显见此作特出的代表性与重要性!

《25.11.71》为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之「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中,由129件油画作品挑选仅五件作为展览的宣传海报与旗帜之作,显见作品特出的代表性与重要性

淋漓间万象生发,与东方传统的和解

我发现宣纸纯白的光彩如一种暴风雨后温馨的宁静…墨纸上渲染成出人意表的效果,趣味无穷,我的生活似乎也轻快起来…只有在绘画时我才能感受片刻的宁静。

——赵无极

回顾作品完成的1971年,彼时艺术家的事业虽如日中天,但在生活上,与其结缡13年、他挚爱的妻子陈美琴因精神疾病日趋严重,赵无极为了照顾妻子,大量减少创作,​在该年仅完成26件油画作品,而《25.11.71》即为个中一抹难得的亮色​。彼时心情烦忧的赵无极并在诗人好友米修(Henri Michaux)的建议下开始重拾水墨,这个他在儿时熟悉,但在1948年抵法后为避免被贴上「中国情调」的标签,刻意中断使用逾二十年的媒材。

左:赵无极与其鹣鲽情深的妻子陈美琴
右:赵无极于1971年开始重拾中国水墨,在墨之戏中,重新与他长期刻意回避的东方传统和解,自此悠游在东西方的美学精髓之间,均为其所用,而此也使他的创作攀升向下一个巅峰,《25.11.71》 即为该阶段的经典代表

​他在黑墨于宣纸的嬉戏间、在墨线的飞跃与水分淋漓的万象生发间,重新再次深切地体认到中国水墨特有的智能语言和美学。​中国画中具有积极意义的留白美学、对气韵生动的追求、线条的曲折与其中幻变的表情、酣畅氤氲的水气、引人如入无人之境的精神向往,均再次浸染了赵无极的内心,而完成于该年11月的《25.11.71》,正完美体现并见证了赵无极重新建立起与东方传统美学的深刻连结,并由此创建其艺术丰碑。

赵无极《25.11.71》(局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汝瓷是宋瓷的顶峰,一如它的雨过天青色…相传那是宋徽宗梦中的天空,一场暴雨后云彩和蓝天交接处,闪现如烟一般的蓝,带着淡淡的绿,淡淡的白,浅浅的粉,醒后他下旨:『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命令天下工匠将其做出,这就是汝瓷的由来。

——文学家于君明《宋徽宗的汝瓷梦》

凝视此作,让人想起宋徽宗的汝瓷梦,在那绿、白,浅粉,微妙的蓝紫色悬浮中,领人进入如诗的境地​。艺术家大胆地以上下划分天地,下方以浓烈苍莽的藏青与绿藉不同明度的变幻,加以带有动感的黑线,锤炼出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一如绿意葱翠的山群,当中勃发、奔腾的黑线从地心生发、外扩,令人感受一种「生命的悸动感」,当中黑与白强烈交锋,迸放出如浴火凤凰的激越光彩,言说着鸿蒙初开的大地脉动。

上:汝窑天青釉圆洗,宋代,3.3x13x1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赵无极《25.11.71》中的蓝绿、天青与白粉微妙的色彩令人想起宋徽宗的汝窑梦
下:赵无极《25.11.71》(局部)

而在其上,一个如空谷幽兰的世界对比地展现。艺术家透过多层次的灰、蓝与白,营造出一空灵境界,当中如见抽象的大气运动,又若雨后青空倒映的湖面,霞光照耀,闪烁出亮丽的紫色光彩,风儿轻抚水面泛起阵阵涟漪。于是乎,在《25.11.71》构图上下的力量与静观、油彩的厚重与如水墨的飘忽、奔腾激越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暧昧之间,赵无极引领我们走向这瞬息与永恒并存的世界,让心灵得以栖居。

左:赵无极《17.12.82》油彩画布,81x65cm,1982年作,拍卖成交价16,810,000港币
右:赵无极《25.11.71》

作品自1972年完成后,曾五度发表于赵无极重要的个展与回顾展,自法国的图鲁斯、葡萄牙的里斯本、波尔图、黎巴嫩的贝鲁特,再到杭州,无疑见证了赵无极无远弗届的艺术魅力。是次释出,难能可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