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4月,广深这些艺术展览值得N刷

来源:99艺术网 2025-04-11

1

薛松:自然-非然
展期 3月25日 - 6月29日
策展人 姜俊
地点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深圳市福田区福中路184号

展览汇聚薛松近四十年艺术生涯的精粹,全面呈现从波普拼贴到抽象表现的艺术发展,涵盖共六十余件画作及文献档案,并聚焦艺术家2019年以来的“法自然”系列新作。

“薛松:自然-非然”展览现场
图片致谢: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薛松工作室

展览主题“自然-非然”源自薛松2019年创作的“法自然”系列,艺术家对多重自然观的融合——物理自然、文化自然及数字自然在此交叠共生,并具双重隐喻:既取“顺应自然”的意味,遥应了东方“天人合一”的理想;亦包含对传统自然观的解构,映照出现代文明中自然与人工的割裂,旨在表达艺术家作品里矛盾而统一的杂糅状态。

“薛松:自然-非然”展览现场
图片致谢: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薛松工作室

第一章节集中展示“法自然”系列,并以“自然”(Cosmology)作为分主题,按四季节气依次展开,呈现艺术家扬弃浮华人事而上升至超越性的宇宙,由“入世”至“出世”之变。

第二章节回顾了薛松从1990年到2019年的波普风格作品、创作年表和文献,是为分主题“非然”(Anthropology),勾勒了薛松艺术发展和中国现代化、城市化的关联,寓意艺术家对人间万象的深刻回应。

“薛松:自然-非然”展览现场
图片致谢: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薛松工作室

2

友涵与余友涵:
余友涵的早期经验与晚期风格
展期 3月14日 - 7月10日
策展人 刘鼎、卢迎华
地点 深圳美术馆(新馆)三层10、11号展厅
深圳市龙华区腾龙路30号1栋

展览通过余友涵的早期实践与其晚期创作之间的对话,展现出余友涵在其艺术创作过程中内在变化的思想肌理,向观众展现出艺术家的个人生涯与中国当代艺术自身发展及其背后的思想流变形成的互文关系。

余友涵《对峙》
布面丙烯,60 × 60 cm,2018
图片致谢:深圳美术馆

1943年,余友涵出生于上海,并于上海生活和工作直至2023年离世。1973年毕业于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余友涵被认为是中国当代重要和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绘画实践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先驱。余友涵融汇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和西方艺术的表达方式,通过对各种视觉手法的持续探索,他的绘画保持着普遍意义,影响并感染了一代年轻艺术家。

余友涵《1983-11》
纸本丙烯,108 × 78 cm,1983
图片致谢:深圳美术馆

余友涵《2019 5-3》
布面丙烯,61 × 161 cm,2019
图片致谢:深圳美术馆

3

李山:量子跳跃
展期 3月24日 - 5月23日
策展人 侯瀚如
地点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望海路1187号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1F滨海展厅

这是继 2017 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个展之后,艺术家李山在美术馆举办的首次大型个展。

本次展览由国际知名策展人侯瀚如策划,呈现了李山十多年来跨多种媒介的创作,包括其代表性的生物艺术装置、近年创作的巨幅绘画、特定场域大型装置、多年研究书稿以及实验性影像作品等。展览以“沉浸”的体验方式,带领观众从多感官角度深入探索李山对生命与科学、生物与艺术以及人类未来可能性的深刻认知与思考。

“李山:量子跳跃”展览现场
2025年3月24日-5月23日,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深圳
图片致谢艺术家。摄影:毛彦钧

“量子跳跃”原指量子物理学中粒子在不连续能级间的瞬时跃迁,是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课题,也因此涉及到地缘政治的竞争。李山的创作过程寻求突破认知与观念的边界, 在作品核心、媒介和表达方式上进行多种跃迁。“量子跳跃”不再仅仅是展览的主题, 更是艺术家的创作方法论。

“李山:量子跳跃”展览现场
2025年3月24日-5月23日,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深圳
图片致谢艺术家。摄影:毛彦钧

4

原道:徐累艺术展
展期 3月25日 - 7月20日
策展人 谈晟广
地点 ​深圳美术馆(新馆)一层1、2号展厅
深圳市龙华区腾龙路30号1栋

徐累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有着重要贡献的艺术家,不仅自身的创作成就非凡,对传统工笔画的当代再造,影响了数辈后学。深圳美术馆举办此次大展,不仅是对徐累艺术的致敬,更是对深圳美术馆所肩负的特区文化使命的再诠释——以艺术之名,构筑连接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个体与时代的桥梁,让美的力量持续滋养这座奇迹之城的灵魂。

徐累《春江花月夜》
65 × 120 cm,2023,纸本

徐累《八段景》
82 × 45 cm,2024-2025,纸本

本次展览中,策展人通过对徐累作品和中国传统文论《文心雕龙》之间的内在关系的研究,展示了艺术家个体生命与时代精神共振的深刻图景。

徐累《石上浪》
99 × 156 cm,2019,绢本

5

范勃:预言的寓言
展期 3月15日 - 6月15日
地点 和美术馆
广东佛山顺德北滘新城美和路6号

预言是某种基于非凡能力的对于未来的预报,但它不可明言,往往通过象征性的、言简意赅的故事来喻示。“预言的寓言”就是这样一个在现行社会秩序受到严重挑战而未来又不可预测的纷扰世界里的图像谜语。在本次展览中,范勃试图营造一个中西众神对话的仪式化空间。然而,他的创作与空间建构并不是出于对神的超凡能力的膜拜,而是一种颠覆和消解。

范勃《美杜莎的倒影》
铸白铜,320 × 230 × 320 cm,2024,“范勃:预言的寓言”,和美术馆展览现场 © 和美术馆

范勃《神之柱》
尺寸可变,石膏像,2025,“范勃:预言的寓言”,和美术馆展览现场 © 和美术馆

从顾影自怜的蛇发女妖到披着小丑容装的下坠的斗士;从蜷缩在狭窄的边缘空间的“卑微”神像到亟需“疗愈”的诸神头像矩阵;从带着透彻心扉的哀婉气息的翻折巨翼到暧昧不明的隐退的“背影”,范勃带领我们走进有如“拱廊”的迂回空间,在多幕图景的切换中,将完整与残缺、勇武与无力、崇高与戏谑、彰显与遁形等冲突性因素予以无限链接。

“范勃:预言的寓言”,和美术馆展览现场 © 和美术馆

6

刘香成 镜头·时代·人
展期 3月23日 - 6月8日
地点 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深圳南山区蛇口望海路1187号

本次展览系统呈现刘香成跨越半个世纪创作生涯的经典作品,显影中国历史幕布上的时代刻痕,定格寻常巷陌间流转的烟火折光。展览展出150件珍贵摄影作品,包括新闻领域国际最高奖项普利策奖 “现场新闻摄影奖”的获奖作品,带领新老观众一起重启时代的快门。

刘香成是自1978年以来首位在北京任职的美国《时代》周刊和美联社首席驻华摄影记者,以其独特的人文视角,用影像建构了20世纪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形象。

月坛公园里的情侣
北京,1981年 ©刘香成

中美《上海公报》签署十周年纪念期间,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摆出服务员的姿势,杭州开往上海的火车上,1982年 ©刘香成

7

段正渠:神仙日子
展期 3月23日 - 6月29日
地点 湾厦艺术中心
深圳市南山区蛇口湾厦中心C栋20楼

展览呈现艺术家段正渠2007年至2022年之间包括油画、纸本、综合材料等多种媒介作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方一直是人们对段正渠最深的印象。从最初陕北的居民、山川和故事民谣,到后来内蒙古、甘肃、新疆和山西的人文风土,段正渠对北方高原始终有天然的情感;然而,作为艺术家他也明确地与现实保持距离,让自己保有自由感受的空间。特别是从2015年开始,段正渠意识到陕北吸引他的实际上是一种神秘感,这让他早期为人所知的英雄主义、现实主义开始褪去,逐渐成为一个人在大地上所见所感的真切表达。

段正渠《夜空里》
2015,纸本水彩,32.5 × 20 cm,©图片由艺术家和魔金石空间提供。

段正渠:神仙日子
图片致谢:湾厦艺术中心

8

林岚:窗后
展期 3月24日 - 6月22日
地点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二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展厅
深圳南山区蛇口望海路1187号

本次展览以“窗后”为题,源自艺术家在深圳驻地期间的观察与想象。窗是内外部世界的交汇点,也是人与城市,人与自身关系的隐喻。

林岚长期关注个人经验、群体意识与历史意志的复杂关系,并通过与本地被忽视群体的合作对特定的社会现状展开讨论。艺术家在展厅中搭建一个当代社会的异托邦,以轻巧戏谑的方式回应城市现代化带来的种种问题。

林岚“同一滴泪下”

林岚《天后访水之诞生石》
火山岩、棉线、紫外灯,2018

林岚《缧石》
山西本地石头、棉线、紫外灯、声音,2019,中国山西

9

​陆扬个展:​DOKU The Flow
展期 3月23日 - 7月31日
地点 K11 HACC
深圳市南山区汇海路11号K11文化空间

K11 HACC推出《陆扬个展:DOKU The Flow》展览,展示以开创性地使用先进数字技术而闻名的多媒体艺术家陆扬的艺术之旅。本次展览是DOKU系列的第二章,参观者将探索 DOKU 的多面世界——是一个以短语「DOKUSHO DOKUSHI」命名的非二元数字化身。DOKU是以陆扬自己的身体数字化而创建的,并且通过与数字科学家、心理学家、音乐家、哲学家和数字技术人员的合作而丰富,成为探索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中人类转变、人类体验等主题的载体。

“陆扬个展:DOKU The Flow”展览现场

10

​《前浪后浪》​高原&黎晓亮双个展
展期 3月23日 - 6月10日
策展人 顾铮
地点 ​K11 HACC
深圳市南山区汇海路11号K11文化空间

本次展览在深圳市南山区太子湾K11 HACC的三个楼层同步开展,是一场关于中国摇滚精神显影术的时空对谈。高原与黎晓亮二人尽管创作风格、艺术手法和表现主题存在差异,但他们都在各自的摄影实践中,探索并捕捉了摇滚音乐与音乐人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张力。

《前浪后浪》高原&黎晓亮双个展 展览现场

11

露西·斯帕罗-艺术史狂想曲
展期 3月23日 - 6月30日
地点 ​K11 HACC
深圳市南山区汇海路11号K11文化空间

英国当代艺术家Lucy Sparrow携手K11 ECOAST海滨文化艺术区,带来华南首个大型沉浸式个展——“艺术史狂想曲”。本次展览通过毛毡艺术对人类文明进程中的50余件经典艺术杰作进行全新演绎,让你以全新的视角解读艺术史,从史前文物到文艺复兴,再到现代及当代艺术,开启一场横跨时空的视觉狂欢!

12

阿拉克收藏视角——非洲当代艺术展
展期 3月29日 - 6月29日
策展人 Jamil Osmar Parasol
地点 雅昌(深圳)艺术中心 5楼美术馆
深圳南山区深云路19号

“阿拉克收藏视角——非洲当代艺术展” 精心筹备了三大别具一格的策展单元。这些展览主题诞生于2023年ARAK策展奖学金计划,围绕非洲身份、社会变迁以及未来愿景展开深度探讨。

在《解构无止尽》中,Jamil Osmar Paraso设想了一个非洲未来的景观,邀请观众进入具有推测性的世界,其中非洲的韧性和身份塑造了未来的新可能性。

在《破茧》中,Nneoma Angela Okorie探索了转型,她以三位艺术家的作品为切入点,这些艺术家将个人经历和集体记忆融入创作,形成独特的视觉语言,打破常规发展路径。

在《一成不变的地理版图》中,E.N. Mirembe着眼于东非艺术持续不断的跨文化交流,探寻跨越殖民边界的文化影响。展览通过艺术、贸易、教育等层面,展现出丰富的文化交流传承。以Lucille Clifton的诗《For the lame》为核心,E.N. Mirembe挑战了固定地理的概念,展出的艺术作品,生动展现了东非与中东及其他地区紧密相连、充满活力的交流历史。

这些主题展览共同从多个角度,审视当代非洲艺术中的文化传承、变革发展以及丰富的创造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非洲艺术的独特窗口。

13

盐田千春:命运的边缘
展期 3月8日 - 6月22日
策展人 吕红荣
地点 木星美术馆
深圳市福田区蓝花道6号

盐田千春,用纤维编织灵魂的国际艺术家。以其标志性的丝线装置艺术享誉全球。本次展览《命运的边缘》聚焦「人与人之间的联结」,通过大型沉浸式装置作品,带领观众踏上一场关于命运、羁绊与共生的哲思之旅。

盐田千春《与命运的对话》,2024
图片摄影 Sunhi Mang
©VG Bild-Kunst, Bonn, 2024 and Chiharu Shiota

14

漫流之地——朱可染个展
展期 3月30日 - 5月6日
学术主持 何多苓
策展人 廖沙泥
地点 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2F展厅A

《漫流之地——朱可染个展》呈现了艺术家朱可染近年来创作的50余件绘画及装置作品,以自然意象为线索,构建出超越线性时间的诗意空间。通过《水何澹澹》《云卷·云舒》《消融的塑像》等系列作品,艺术家以独特的视觉语言探讨时间、生命与物质的内在关联。

《漫流之地——朱可染个展》展览现场
图片致谢: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

15

巴别塔之景
展期 3月16日 - 5月17日
策展人 鲍栋
艺术家 陈琦 邓洧 范楚婧 龚剑 郭晓静 蒋之龙 李继开 李占洋 刘子建 沈勤 史金淞 唐钰涵 张立 张诠 张巍 章犇 郑达
地点 赤湾一号艺术中心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赤湾四路

虚拟现实宣称赋予用户“全知视角”,实则预设了算法的导航路径;滤镜算法标榜“个性化美学”,实则是将差异收编为可流通的符号。在这里,巴别塔之景,亦是巴别塔之观看,风景与观看的同构性,恰恰给了我们一种视觉中心主义的整体幻觉。

“巴别塔之景”展览现场
图片致谢:赤湾一号艺术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