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玩命、上秤、捡漏……盘点你未必知道的艺博会奇闻轶事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马弘毅 2025-04-23

艺术博览会从来不只是作品的陈列室,更是商业与思维的竞技场,永远不缺诙谐另类的奇闻轶事。这些故事有的撕开了审美与趣味的神秘面纱,有的回溯不为人知的幕后点滴。我们在此记录的,不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是一部关于当代艺术的“人间戏剧”。在今年艺博会即将进入旺季的时刻,让我们一起看看国际艺博会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捡漏“冲喜”

欧洲艺术与古董博览会

欧洲艺术与古董博览会(The European Fine Art Fair)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博览会之一,成立于1988年,举办地点位于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每年3月举办。2020届原本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共有282家参展商,参展内容包括古董、高级珠宝、当代艺术等多个领域艺术品,却不得不因一位展商确诊新冠而匆匆宣告闭幕。

欧洲艺术与古董博览会展览现场

尽管如此,该届展会还是由于成交“黑马”的出现,给从业者带来惊喜。成交价格最高的艺术品,是梵高创作于1885年7月的 《农舍前的农妇(Peasant Woman in front of a Farmhouse)》。它曾在半个多世纪前的一场拍卖中以4英镑的价格落槌,此次则以1500万欧元的价格易主。

文森特·梵高《农舍前的农妇》
布面油画 62 × 113 cm 1885年

研究推断认为,这幅画最初被交易,大概是在梵高去世后的40年,也就是1930年代左右。有人拿它与一位英国农民交易谷物,得到后者的欣然接受。1967年,农户家人将它取出拍卖,对方并非专业艺术机构,只将其作一般家具贱卖处理。

直至以45英镑的价格走进艺术史学者、泰特美术馆前馆长艾伦·鲍尼斯(Alan Bowness)的研究当中,该作的命运才得以逆转。研究发现,除了画作右下角的梵高签名外,X光扫描结果也符合他的创作习惯。这幅作品的图层之下另有其他内容,源自梵高与父母同住时重复使用旧画布以节省开支。

艾伦·鲍尼斯

验明真迹,1970年至2000年间,该作多次亮相于苏富比拍场。直至2001年被私人藏家以171万美元购入,它便鲜少亮相,仅于2010年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展出。而使其在欧洲艺术与古董博览会造就成交神话的,则是来自伦敦的狄金森画廊(Dickinson)。

定制咒语

威尼斯双年展

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威尼斯双年展,将在2026年4月–11月迎来第61届。1986年,美籍日裔艺术家野口勇(Isamu Noguchi)差点把水城威尼斯给拆掉,因为参加双年展的作品《滑动咒语(Slide Mantra)》过于笨重。

野口勇

它是一座螺旋楼梯状雕塑,由120吨意大利粗加工大理石雕刻而成。高大的本体无法通过文艺复兴时期留下的低矮行人桥,布展方不得不将其拆卸成8块分别运输。它先是被卡车运到威尼斯对岸城市梅斯特雷(Mestre),然后被吊装到运河驳船。抵达码头,需要把它用起重机载上卡车驮运到目的地,然后再次用起重机卸下组装。

《滑动咒语》组装现场

为了给这件作品营造合适的展示效果,野口勇坚持使用从美国运来的松树皮覆盖物。但因对其颜色和质地不满意,他又让工作人员将其清除,换成从威尼斯木工坊找来的锯末,并在上面铺上安装过程中削下的小木屑。

野口勇与《滑动咒语》在展览现场

作品起初的构想来自于1966年,是艺术家“游戏设备”(Play Equipment)系列的各种构想之一,结合了古典建筑的宏伟与现代装置的松弛。协助完成这件作品的另一位日裔雕塑家安田侃(Kan Yasuda)回忆,野口勇爬上去沿着斜坡滑下来好几次,然后根据感受重新修改,直到他亲自测试合适为止。

水泥封头

法兰克福艺术博览会

德国法兰克福艺术博览会(Discovery Art Fair)在每年的11月举办,不同于传统艺博会明显区分当代艺术与古典艺术,该展会一度尝试将两者结合。2024年,这里甚至展出了一组将17世纪圣母像与现代木雕并置的展品,引发关于艺术传承的讨论。不过当年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一次令人屏住呼吸的表演。

法兰克福艺术博览会现场

开幕式上,奥地利艺术家库诺·索尔泰格(Cuno Sauerteig)表演了名为《混凝土中的头颅(Kopferl im Beton)》的行为艺术。他躺在地上,把头伸进模具,然后用半干的混凝土覆盖自己的头部,并用轻钢材加固。即便现场已经设置了应急措施,观众还是为此而感到格外紧张。

《混凝土中的头颅》表演现场

10分钟后,艺术家拿起带有野猪头的独轮车,在展会上四处闲逛,好似没事一样。装置停留时间看上去早就超过了人类耐受缺氧的极限,但他似乎另有呼吸妙招。稍后,艺术家拿起锤子向自己砸去,敲碎了头上的覆盖物。他击打得相当用力,以至于每一下都看起来容易受伤。

表演展位现场

最终,见到其安然无恙,观众才松了一口气。表演喻意冲破那些困住我们头脑的想法和成见,虽然打破它们有一定风险,但健康发展的社会和集体成员之间,必然要面对这样的重新沟通。

山火带货

洛杉矶弗里兹艺术博览会

每年2月举办的洛杉矶弗里兹艺术博览会不仅展示顶尖艺术作品,还因其独特的举办地比弗利山庄而充满戏剧性,拥有一众明星流量加持,似乎从来不缺少话题。而时常光顾加州的季节性火灾,有时也能成为博览会的一大卖点。

洛杉矶弗里兹艺术博览会现场

作为洛杉矶历史上破坏力最强的火灾,发生于2025年1月的帕利塞兹山火(Palisades Fire)使许多人的住房和财产毁于一旦,其中就包括艺术家亚历克·伊根(Alec Egan)的家和工作室及20多幅作品。同年在艺博会亮相的《护栏(Guard Rail)》,恰好呼应了这场劫难。沿海高速公路上燃烧的汽车和一棵细长的棕榈树,映衬着烟雾缭绕的蓝天,渐渐消失在夜色中。

亚历克·伊根《护栏》
布面丙烯 182.88 × 152.4 cm 2025年

这幅油画创作于2022年,正值全球逐渐从疫情封锁中恢复的特殊时期。厚涂的颜料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物质性,也通过笔触的痕迹记录了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时间积累,使静态的画面具有了动态的时间维度。看似平白,却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忧郁氛围。正如艺术家所言,“绘画作品对我来说是如此有趣,因为它于存在主义和日常之间弥补了差距”。

亚历克·伊根

生于1984年的伊根拒绝纯粹的装饰性或形式追求,人物的缺席是其作品的标志性特征。汽车出现在高速路面上,必定是人物干预的结果。熊熊大火中不见人的踪迹,又为各种猜想提供了可能。通过物件间接表现人物的手法,使伊根的作品与传统的叙事性绘画区别开来,更接近于一种视觉心理学对于精神世界的探索。

“生蚝”批发

纽约军械库艺术博览会

1989年,吴山专花800块钱进了200公斤对虾,在当年的“八九美展”上出尽风头。无独有偶,类似的一幕再度于30年后发生。2020年3月,尽管新冠疫情已经开始全球蔓延,纽约军械库艺术博览会仍如期举行。每年3月,在这场以大型绘画和激进主义艺术为亮点的展览中,乌克兰艺术家扎娜·卡德洛娃 (Zhanna Kadyrova)以其“称重出售”的行为受到关注。

扎娜·卡德洛娃

在来自基辅的Voloshyn画廊展位上,她的装置像宴会自助餐的一部分那样陈列在桌子上。混凝土雕塑被制成了生蚝形状的外观,表面粗糙却带有某种奇异的精致感。装饰在旁边的废弃香槟酒瓶与冰块,使它看起来派头十足。桌上更是赫然贴着“艺术称重出售,1克1美元”的标识。

作品现场

将艺术品的价值从“观念、美学、艺术家声誉”等复杂主观标准,转变为可量化的物理重量,这一行为不仅挑战了艺术市场的定价规则,也引发了关于艺术价值、商品化和战争创伤的深刻讨论。早在2017年4月,她就在摩纳哥蒙特卡洛艺术博览会(Art Monte-Carlo)上首次实施了这一概念,当时她使用瓷砖、水泥、混凝土和天然石材制作了一系列包括西葫芦、茄子、鸡蛋、火腿和香肠等模仿市场商品的雕塑。

扎娜·卡德洛娃的作品在展览中

混凝土作为一种典型的现代建筑材料,承载着社会主义时期乌克兰的城市化记忆。而香槟瓶则象征着资本主义的消费文化与奢侈符号。卡德洛娃将这两种具有对立意识形态色彩的材料并置融合,创造出一种物质层面的辩证关系。

瑞士搭档

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

作为巴塞尔艺博会的三位创始人之一,巴尔兹·希尔特(Balz Hilt)是一个不可忽视却鲜少被提到的关键人物。这位低调的画廊主甚至不曾留下些许清晰的社交生活照片,更倾向于在幕后运筹帷幄,让艺术品和艺术家成为关注的焦点。谦逊品质或许解释了为何在巴塞尔艺术展获得巨大成功后,他的名字反而不如恩斯特·贝耶勒(Ernst Beyeler)那样广为人知。

巴尔兹·希尔特

15岁当理发学徒,后来改行书店打工,希尔特的早年经历与艺术并无瓜葛。直到1950年代一批在书店销售的版画走进他的视野,才彻底激发出他在当代艺术方面的无限潜质。

立足德语艺术圈的现实特征,他一开始便把注意力放在了战后欧洲抽象表现主义领域,并由此结识了志同道合的贝耶勒。而接下来与特鲁·布鲁克纳(Trudl Bruckner)的相识更为他打开了全新视野。女性画廊主在当时尚属罕见,她带来了对新兴艺术趋势的不同视角,三人形成了互补性极强的合作基础。

1970年代的巴塞尔艺博会现场

与那些只关注顶流艺术家的谨慎同行相区别,希尔特愿意承担风险,大胆支持实验性较强的作品。这种前瞻性眼光使他在艺术界赢得了“发现者”的美誉,也为他积累了广泛的人脉资源。在跟拍巴塞尔艺术展50余年的摄影师库尔特·威斯(Kurt Wyss)眼中,“贝耶勒有很多美国画廊朋友,希尔特则更乐于为身边的行内人鼓劲打气”。

库尔特·威斯

不仅邀请欧美主流画廊,他也积极吸纳当时全球艺术市场边缘地区的参展者,尤其是铁幕另一侧的优秀艺术家。超越政治隔阂的文化视野,体现了他对艺术普世价值的坚定理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