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欧盟法律(Regulation (EU) 2019/880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7 April 2019 on the introduction and the import of cultural goods)将于本周六生效.任何从欧盟以外地区进口文化产品(美术品、古董、装饰艺术品和收藏品)都将面临更严格的调查要求。
主要有三类文化性产品:
1)从第三国非法出口的文化产品;
2)超过 250 年历史的考古发掘产品(无论其价值为何);
3)各类超过200 年历史且价值超过 18,000 欧元的商品。
第二类货物在进入欧盟前需要取得进口许可证,进口商需提供相关货物并非非法出口的证据。第三类货物则需提供进口商声明,其中包含一份签署的声明,表明货物并非非法出口,以及货物的标准化叙述。
不遵守2019/880 号法规可能会导致艺术品经销商、收藏家和其他艺术专业人士遭到扣押并面临其他法律后果。如果进口商缺乏此类物品所需的文件,整批货物可能会被扣押。该法规也可能引发实际操作和物流问题。例如,即使进口商的货物可以自由进入欧盟,但如果这些货物与高风险物品合并装运,仍可能面临延误或限制。如果进口商缺乏此类物品所需的文件,整批货物可能会被扣押。
或者,如果进口商在申请进口许可证的过程中提交虚假证据,或做出鲁莽或故意欺诈的申报,可能会面临刑事责任。
由于被没收的风险提高,私人收藏家在决定将作品借出到哪里以及借给哪些机构时也可能会更加谨慎。这可能会阻碍某些机构获得借出作品的机会。
新法规也规定了,出于教育、科学、保护、修复、展览、数位化、表演艺术、学术机构开展的研究或博物馆或类似机构之间合作的目的的豁免。但豁免范围仅限欧盟博物馆间的临时借展,这意味着非欧盟的私人借展机构无法受保护。
2019/880号条例也要求透过国际文化产品(ICG)资料库进行数位记录,以提高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博物馆只有在ICG资料库中注册才能享受该法律的豁免。
对于博物馆而言,进口许可证和出处证明的要求可能会阻碍国际借展和展览。这项新立法可能会增加私人收藏家在出售其收藏品之前进行出处研究的必要性。收藏家可能会发现自己很难对某件物品进行适当的出处研究,因为这种研究可能会揭示出处上的差距或不一致之处,从而使他们的销售变得更加复杂。
对于艺术品经销商和机构来说,扣押通常不属于保险范围,当艺术品因来源不明而贬值时,所有者不太可能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
如果作品在进入欧盟后被扣押,投保人将无法获得保障。不过,保险公司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例外。例如,保险公司可能更倾向于为借展机构在其本国举办的单次展览提供保障,因为该国对扣押有明确的规定。
这项法案制定的背景是,叙利亚的考古瑰宝之一的阿帕梅亚古罗马遗址,是拥有两万个座位的剧场,是古代世界最大的剧场之一。2014年,在被反政府武装占领后,又被阿萨德政权夺回后,本来完好的遗址上却布满了5,000多个坑洞。
大约在同一时期,2014年伊拉克摩苏尔博物馆和2015年帕尔米拉古城遭到ISIS 武装分子破坏。正是在这种恐惧使欧盟决定采取行动,以防止被破坏掠夺的文物流窜市场。欧洲议会便开始在欧盟委员会起草一项法案,该法案后来被称为「2019/880」号。
该法律涵盖了来自欧盟以外的大量珍贵物品,从中国瓷器到非洲面具,从俄罗斯圣像到早期震教徒家具。它不仅监管艺术品、历史和人种学资料,甚至邮票和军事物品,还监管岩石、植物和化石等自然物件。任何将这些物品带入欧盟的人,无论是艺术品经销商、收藏家还是博物馆都必须证明这些物品是从原产国合法出口的。过去,由当局来证明一件物品是否是非法的。
而依据法规,文物持有者的举证责任很高很种很难,例如,自拿破仑时代以来就已开始交易的古埃及文物,这些文物且可能产自现在的苏丹,持有者必须出示1983年之前的许可证(因为当时埃及禁止出口所有古董)。如果没有许可证,欧盟将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要求提供可靠的证据证明该文物是在1972年之前从原产国进口的。而许多国家在那个时候根本不颁发这类许可证,所以所谓的原始出口文件根本不存在。
由于许多物品的来源可能存在空白,托运人或拍卖行法务部门不太可能签署进口声明。而目前有数百万欧元的亚洲、非洲和大洋洲艺术品交易在欧陆发生,由此可想见该法案的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躲过此麻烦,因为当法规通过成为法律时,英国仍是欧盟成员国,但令伦敦贸易商松了一口气的是,英国脱欧了。除北爱尔兰外,英国政府于 2021 年废除了该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