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3日下午16:00,“未来形态:陶瓷在科技纬度下的艺术重构展”在壹美美术馆隆重开幕,并于当天举办了学术研讨会。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4年度项目,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领衔主办,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壹美美术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共同承办,泉州栖醍艺术有限公司、北京清尚创意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协办。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白明担纲策展人,以当代视角深度探讨陶瓷艺术的未来可能性,通过“科技融合”“形态创新”“可持续发展”三个维度,展现传统工艺在当代的形态与价值延展。展期将持续至2025年7月13日。
开幕式由展览主办方代表、本次展览策展人白明教授致开幕辞,壹美美术馆馆长路贝女士,清尚集团董事长宿利群先生分别致辞。最后,清华美院党委书记覃川先生为本次活动作总结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与嘉宾还包括: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张一凡,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许夏,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侯敏艳,著名批评家、策展人、青田博物馆群总馆长贾方舟,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专家、著名批评家、策展人徐虹,民进中央委员、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苏丹,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委会委员曹小鸥,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林栋,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原处长、和艺术馆副馆长姚志华,原中央港澳办司长刘强,原中国旅行社总经理兼党委书记迟振国,中国佛协秘书长张琳,中法文化论坛秘书长、中国白国际陶艺大奖赛秘书长胡欣,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策展人葛秀支,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秘书长郅敏,青岛云上海天艺术中心执行馆长陈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雕塑系党支部书记、雕塑系主任、教授陈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马天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主任、副教授杨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吴昊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王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学术主任、副教授付斌,北京理工大学传统工艺美术系主任、教授王乐耕,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兰涛,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张三聪,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与书法系主任丁传国,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陶艺系主任彭赞宾,《谁最中国》创办人海丰,北京画廊协会秘书长池刚,当代陶艺新埴计划负责人彭岱,景德镇市造物空间董事长、景德镇市企联会会长洪涛。景德镇今夕美术馆馆长宋景徽。此外,丁传国、彭赞宾、陳卓、王国栋、徐青、潘子淳、卞晓东、付彬捷、赵军、赵雅婷、蒋显茜、徐雯婷、洪美连、亢云姝、光丽强、王馨怡、崔久霄、韩详翠、杜沁芬、王军、刘志军、刘琰、金钢等艺术家也参加了展览开幕式。
展览开幕式
白 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本次展览策展人
本次展览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白明**致开幕词。他在致辞中表示,陶瓷艺术是一门百科全书艺术,它既可以追溯到文明的源头,也能展望未来,天然融合了艺术与科技的双重元素,承载着艺术家的情感和时代的变迁。中国(China)是“陶瓷的国度”,陶瓷艺术类型丰富多彩,无论是以传统、现代、当代还是自由艺术家命名的展览,都在不断探索陶瓷的表现空间。陶瓷如同中国诗歌,将艺术家的情感和认知融入泥土,经火淬炼后,科技与情感的元素产生隐喻的转换,而不是清晰的展现。此次“未来形态”展览以科技为纬度,汇集诸多艺术家的作品,呈现了陶瓷艺术与科技、情感的深度融合。每件作品中都能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与人的情感,尤其是那些脆弱却永恒的陶瓷形态,更能唤起我们内心的呵护之情,这正是艺术感人的原点。
路 贝
壹美美术馆馆长
壹美美术馆馆长路贝向前来参加开幕式的各位嘉宾和观众表示了由衷地感谢。路贝表示,这次展览是壹美美术馆与清华美院的再度合作,也是美术馆六年来举办的第三次陶瓷展。壹美美术馆作为坐落在科技创新前沿阵地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依托中关村一号科技园区,通过本次展览为陶瓷艺术与科技精神的融合提供了沃土。六年来,美术馆举办了33场高水平展览,开展近千场公益文化活动,成为海淀北部的文化艺术地标。期待未来能与更多高校、艺术家展开深度合作,积极构建科技与艺术对话的平台,努力打造公众美誉的桥梁,让壹美美术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版图中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面向未来的重要文化服务机构。
宿利群
清尚集团董事长
清尚集团董事长宿利群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策展团队对推广陶瓷艺术作出的贡献。基于其多年国际观展经验,他指出西方早已将陶瓷从实用器皿转化为纯粹的当代艺术形式,本次展览进一步彰显了陶瓷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价值。他在发言中特别提到对海淀区文化艺术发展的观察,认为壹美美术馆的建立为该区域增添了艺术氛围,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最后,作为长期关注陶瓷艺术的实践者,他向参展艺术家表示祝贺,祝展览圆满成功。
覃 川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清华美院书记覃川讲话并宣布展览开幕。覃川表示,陶瓷是一种古老但又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古人用火加工泥土获得了陶瓷,最早是生活用品,后来衍生出独特的美,成为专属的艺术,如今又因科技和艺术家的创新,展现出新的可能和魅力。陶瓷代表了人的精神,既来自大地和泥土,又能够不断向前和探索。同时,科技带来的深刻变化,要求艺术和艺术教育应积极探索未来方向。清华美院始终坚持艺科融合的办学特色和发展路线,越发深刻地认识到科技与艺术必须双向奔赴,用艺术表达科学魅力,用科技赋能艺术。如果说未来的生活、社会和世界将是科技和艺术融合之后产生的一种新的形态,那么本次展览正是对这一目标作出的一次探索。
学术研讨会
开幕式当天,壹美美术馆举办了本次展览的学术研讨会,33位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围绕“未来形态”这一主题,从不同视角对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创作实践、理论探索及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不仅为当下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研究成果提供了专业的思想交流平台,也为推动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研讨会详细内容将于后续发布。
观展现场
展览现场
艺术家名单
科技与陶瓷艺术的融合
Fusion of Technology and Ceramic Art
陈卓|陈嘉乐|陈棵|陈侨慧|陈炜博|陈子颖|崔维珊|甘浩宇|耿雪|桂明|桂睿|郭家启|郝建英|何一波|黄焕义|黄澜越|姜少清|蒋汐|康富杰|李立宏|李楠|林村|林琦菁|林天宇|刘谦|刘绍翔|孟福伟|马特·沃特森 Matt Watterson|迈克尔·安迪·梅 Michael Andy May|潘悦|潘子淳|齐依凡|祁吉|邵长宗|田梓成|王健|王俊远|王馨怡|王卓|吴鹤轩|余剑峰|余曜翀|杨亘|杨帅恒|杨文群|姚澜宁|伊洛娜·罗穆莱 Ilona Romule|张林杰|张三聪|张一杨|张雨航|赵雅婷|曾风林
形态的创新与重构
Innov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Form
安娜·霍尔康比 Anna Calluori Holcombe|安然|白明|包伟|卞晓东|陈君|程粤|崔明|戴雨享|丹妮拉·施拉根豪 Daniela Schlagenhau|丁传国|杜沁芬|范安琪|方力钧|裵世真 Bae Sejin|冯家宝|付彬捷|光丽强|韩祥翠|韩泽超|郝建英|黑川徹 Kurokawa Toru|洪美连|胡智康|黄胜|黄穗卿|黄永星|姬凡|吉米·理查德·克拉克 Jame Richard Clark|蒋显茜|金贞华|康洁|亢云姝|拉莱·蒂尔巴斯 Lale Dilbas|赖珍|李洪杰|李婳|李清|李庆利|李瑞生|李润伊|李田瑜|李芸|林栋|林钰|刘师成|刘颖睿|刘玉城|刘志军|陆斌|麻汇源|马克·路弗德 Marc Leuthold|马明元|梅琳玉|欧阳城|潘璐|潘晓慧|彭赞宾|瞿佳宁|任洁|沈厉|宋丹杨|宋景徽|苏献忠|孙月|汤黎宇|王登|王国栋|王辉|王军|王乐耕|王永亮|魏韫浓|吴承澈 OH SEUNGCHEOL|吴昊宇|吴极|吴咏梅|西姆哈·埃文·陈 Simcha Even Chen|熊开波|徐莱|徐青|徐雯婷|远宏|杨帆|杨英莲|尹玻兰 YOON YOORAN|尹航|左正尧|赵兰涛|赵斌|赵军|赵淋|张娜|张宁宁|张倬境|郅敏|朱迪特·瓦尔加 Judit Varga|朱希睿|朱彦竹|庄春青
可持续发展的艺术实践
Sustainable Artistic Practice
郑祎 Caroline Cheng|蒋颜泽|林朗明|刘琰|余忝忝|张威
致谢
感谢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感谢北京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实创亿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北京仲量联行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感谢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人民艺术、雅昌艺术网、海淀区融媒体中心、西北旺融媒体中心、优酷视频、腾讯视频、爱奇艺、今日头条等媒体的跟踪报道!感谢所有与会嘉宾、感谢所有现场的工作人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