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霾和冻雨交织,笼罩我们一行人走近锺馗,气氛凝重而肃杀。第一天到九嵕山,唐太宗昭陵,山为陵,陵即山。山形如同金字塔,高度是胡夫金字塔的八倍,可是在阴霾中看不到它的身影。九嵕山周边地下的阴间,全是唐太宗亲属和文武勋臣的阴宅。阴宅边是画家杨兴文的阳宅,咱们一行人前来看看他画的锺馗像。
次日前往太微峰,细雨濛胧中也不见山色。太微峰,唐朝终南山标志山,唐高祖李渊赐名。李渊出身不显赫,将家谱同老子李耳联宗,道教随之升格为国教。又在太微峰下建终南山祠堂,祠堂之西是老子隐居撰《道德经》的楼观台,祠堂之北是终南镇,初唐终南县城所在地,锺馗的故乡。祈求平安而朝拜锺馗的国内外信众不绝如缕,可是当地人却漠然视之,成为外来和尚好念经的反证,如同穆罕默德在家乡传教最不生效一样。
首次来到终南镇,我特别想看看七星堆。古代营造都邑,按天地合一方式布局。比如汉朝长安城墙呈不规则多边形,南墙象南斗,北墙象北斗,人称斗城。唐朝终南镇作为天下之中,对应天上的北斗七星。该镇建有七个巨大的土堆,对应北斗七星。可惜七星堆已被夷为平地,留下了七个村子。锺馗道观的道长不满四十岁,谈吐间颇有仙风道骨。临别时对我说:“有空了随时回来。”令我心头一热。
仙人分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锺馗是鬼仙。相传唐玄宗做梦,梦见大鬼捉小鬼,便问大鬼来历。大鬼自称终南山人,姓锺名馗,考中武进士,因相貌丑陋被除名,愤而自杀。锺馗到了地狱,发愿捉拿天下恶鬼。锺馗捉鬼捉至今,天下恶鬼竟然越来越多,印证了荀子性恶论和卢梭文明下行观。国人交友,以孟子性善论为依据,负作用巨大。国人习惯于把挚友视为道德楷模,一旦关系密切,发觉对方的毛病愈来愈多,无法忍受而分手甚至大打出手。如果依据性恶论,则会发现对方尽管也是恶人,可是随着交往变多而不乏善意和善行。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告诫人与人不能蜕变为亲密无间的酒肉朋友。
太和画廊老板贾廷峰要为军旅画家杨兴文在七九八办个展,展出他的锺馗像。杨兴文为人耿直,疾恶如仇,由于不阿谀和进贡,被郭伯雄下属打压,以军级军衔退休。我认识他的二十多年间,其画始终是三大主题:沙尘暴、市井异态、锺馗,各有几百幅。要为他办展览的还有王春辰。杨兴文早年水墨画很传统,后来既不传统,也绝无学院派习气。锺馗造型多为直楞楞形态,类似唐朝诸陵武士像,有纪念碑的感觉。锺馗表情显得呆滞沮丧,仿佛在说:捉鬼,捉不动啦。
随后我们来到太乙峰下,依然不见山峰,浑如阴间巡游。终南山别名太乙山,太乙是道教最高天神,《九歌》名叫东皇太一。太乙或指人皇,或指伏羲。《九歌》的九,释为鬼,九歌实为鬼歌。在古代,鬼在前,神在后,比如孔子声称“敬鬼神而远之”。太乙峰下,葬有周文王、周武王、摄政王周公。周朝帝王墓室不封不树,至今没找到确切位置。
太乙峰下,造访木艺家安社寿。安社寿以制作木雕葫芦闻名,号安葫芦,其木料是雷击枣木。古人辟邪驱鬼的木料,有桃木、桐木、枣木和银杏,以枣木最为神奇。枣木的极品是雷击枣木,据称天火与地火交加的产物。安葫芦正在为广东人制作数百枚雷击枣木葫芦,木重如石,入水即沉。广东人擅商道,以单价三五千购买安葫芦工作室葫芦,以租赁方式租给富豪,每枚租金三五万,租期三年。安葫芦处世豪爽,我策划“终南论坛”,他无偿支持,至今捐出雷击枣木葫芦,大号超过百枚,小号超过二百枚,挂饰逾百。在此受我一拜!
夜幕将至,阴间的锺馗正在整装捉鬼还是酗酒躺平,不详。众人人围绕百塔观魏晋种植的银杏树走了三圈,据说能消灾发财。而今金钱挂帅,众人毫不犹豫地头顶冻雨绕行三圈。
撰文&图片:彭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