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逸飞是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史上值得记载的重要人物之一,今年适逢其逝世二十周年暨诞辰八十周年,伴随着浦东美术馆揭幕的重磅大展“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 ,他的艺术人生再次引发了人们的追忆。
这也为我们提供一个机会重新审视陈逸飞。作为艺术市场的标志性人物和价格参照,从1991年首次进入二级市场,至今34年的拍卖历程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01
陈逸飞是上海的、中国的、世界的
视觉艺术家,是陈逸飞对自己的“定义”,电影导演、画家、设计师、商人……他的标签太多了,但在庞大的商业帝国背后,带给他最大成就感的莫过于画家的角色——回顾59年的艺术人生,几乎都要和绘画联系在一起,他至今仍是上海当代美术史乃至中国当代美术史无法跨越的一页。
陈逸飞素描 约16岁作
陈逸飞于1946年出生在浙江省镇海的书香之家。少年时期即展现出了过人的绘画天赋,15岁考入升学率仅为10%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附中,后直升大学部,师从声望很高的俞云阶。1965年,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成立,他提前两年毕业,成为该工作室首批专业画家。他与夏葆元、魏景山是上海美专的同学,三人后来被誉为“上海油画三剑客”。
陈逸飞与魏景山在《占领总统府》前合影
剧烈动荡的70年代是陈逸飞开创人生里程碑的时刻:他以一系列主题性创作《黄河颂》、《红旗》、《占领总统府》(与魏景山合作)等吸引全中国画坛的目光。他在写实主义绘画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感——在精湛的西画技艺之外,充满了英雄主义的情怀和浪漫主义的气质。
改革开放之后,兴起了一阵出国潮。80年代以后,陈逸飞前往纽约求学并成为美国顶级画廊哈默画廊签约的首位中国画家,“水乡系列”和“音乐人物系列”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1985年哈默赠送陈逸飞油画《故乡的回忆—双桥》
画廊创始人阿曼德·哈默的另一个身份是美国石油大亨,他在受邀访问中国时将陈逸飞的《双桥》作为礼物送给了邓小平。后来,这一事件成为中美文化交流象征,陈逸飞也以“东方美学代言人”的身份迅速成为西方世界最著名的中国画家。
1990年,陈逸飞和陈逸鸣在纽约哈默画廊举办兄弟画展的开幕现场
玛勃洛画廊举办陈逸飞油画及素描展,2001年伦敦,英国
图片致谢:陈逸飞家族
1995年,陈逸飞和英国颇具盛名的玛勃洛画廊签约,成为继赵无极之后第二位签约该画廊的华人艺术家。同年画廊将陈逸飞的作品带进威尼斯双年展,后续在上海博物馆和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陈逸飞回顾展”,以“双轨制”的方式不断推高他在海内外的知名度。
在70年代的中国,这些红色题材的油画无法作为商品流通。反观80年代的纽约,得益于哈默画廊和玛勃洛的精准定位和商业运作,陈逸飞拿到了“国际赛道”的入场券,尤其是在政治和商业层面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逐步建立起了扎实的国际收藏体系。
即使在90年代回国后,他仍然和这两家画廊保持着合作关系,不断巩固艺术市场的高端定位。彼时陈逸飞绘画中的古典神秘和写实主义发挥到极致,尤其是“海上旧梦系列”、“西藏系列”,海派复古风格走向成熟。
陈逸飞通过不同的题材寻找艺术家个人与历史、美学的互动,他在现实主义道路上不断地自我革新亦折射了这个时代的萦回曲折。
02
定价标杆,陈逸飞作品的破亿之路
作为中国艺术市场中的标杆式人物,陈逸飞市场价值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除了上述提到的一级市场的培育,二级市场的拉动作用同样不可忽视。正是这两个市场的合力,使陈逸飞成为继曾梵志之后第二位在中国拍卖市场成交过亿的中国当代艺术家。
邵逸夫爵士与《夜宴》合影
图片:邵氏基金会
早在1991年,中国内地还没有关于油画拍卖时,陈逸飞的作品率先在香港拍场试水。以白居易名作《琵琶行》为灵感创作的《浔阳遗韵》在香港佳士得举办的全球首场中国现当代油画拍卖专场上以137万港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油画拍卖价格的最高纪录,由大名鼎鼎的“1号先生”张宗宪竞得。一年后,《夜宴》首次登上香港佳士得图录封面,再次创下中国油画拍卖纪录,为方逸华代香港影视大亨邵逸夫购入囊中,彰显了香港市场对陈逸飞作品长期价值的认可。
1994年,中国嘉德首次举行油画拍卖,《山地风》以286万元易手,创下当年油画拍卖最高纪录。三年后,《罂粟花》在香港佳士得以387万港元高价拍出,是艺术家去世前的拍卖最高价。
1991-2025年陈逸飞作品上拍区域分布
回看陈逸飞初入拍场的这十年,从首次现身拍场到去世前(2004年)上拍作品的成交量仅为61件,作品的稀缺性与收藏价值成为市场稳定的根基。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亚洲购买力的增强,陈逸飞的藏家群体也呈现出从欧美逐步向香港及内地转移的迹象。
1991-2025年陈逸飞作品价格区间比较
2005年,陈逸飞在电影《理发师》的拍摄中猝然去世,产生的社会效应引发了其作品拍卖热潮——仅2005年一年的拍卖成交额就达到了9643万元,为1991年至2004年拍卖成交总额的近两倍。
《踱步》在龙美术馆西岸馆“转折点——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展览现场,2018
图片:龙美术馆
各种题材轮番上阵,数度打破价格纪录,背后既是市场狂热与理性的交织,也暗藏艺术与商业的微妙博弈。2006年,《玉堂春暖》在上海泓盛以1100万元成交,由知名藏家周大为购藏。2007年,《黄河颂》在嘉德拍出4032万元,2009年《踱步》创下4043.2万元新高。市场纪录标记的曲线在2011年走到了抛物线的顶端——全年成交额近3.8亿元,最高纪录为二度上拍、8165万元成交的《山地风》,买家为龙美术馆创始人刘益谦。
2017中国嘉德秋拍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陈逸飞《玉堂春暖》拍卖现场
图片:中国嘉德
2017年底《玉堂春暖》拍出1.495亿元,迄今为止仍是中国写实油画作品的最高价格纪录。这一天价成交带动了新一轮的“陈逸飞热”,《丽人行》、《夜莺之声》、《童年嬉戏过的地方》等作品顺势高价成交。不过近年来随着精品的鲜少问世,相对来说市场能见度不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艺术市场的审美变化和转移。
陈逸飞《黄河颂》,拍摄于泰康美术馆,2023
图片:泰康美术馆
从陈逸飞拍卖成交TOP20来看,题材涉猎广泛,且精品众多,为市场的有效流通和价格成长提供了空间及保障。其中,“红色”革命历史题材的画作多被龙美术馆、泰康系等收藏。“水乡”与“仕女”是艺术家持续创作的系列,作品数量众多,稀缺性不足。“上海旧梦”系列无论是风格意韵还是绘画技巧,都极具价值,这一系列也因为电视剧《繁花》的加持备受关注和欢迎。而对藏家来说,只有学会用显微镜看画而非用望远镜追星时,真正的价值才浮出水面。
03
陈逸飞拍卖成交TOP20
Top 1
《玉堂春暖》
成交价 1.495亿元
2017中国嘉德秋拍
Top 2
《山地风》
成交价 8165万元
2011中国嘉德秋拍
Top 3
《丽人行》
成交价 8335万港元
2018香港佳士得春拍
Top 4
《红旗之一》
成交价 7954万港元
2013香港苏富比春拍
Top 5
《弦乐四重奏》
油彩画布 1961 187×147.5cm
成交价 6140万港元
2010香港佳士得春拍
Top 6
《二重奏》
成交价 4592万元
2010北京保利春拍
Top 7
《夜宴》
成交价 5452万港元
2022香港苏富比春拍
Top 8
《踱步》
成交价 4043.2万元
2009北京保利春拍
Top 9
《黄河颂》
成交价 4032万元
2007中国嘉德春拍
Top 10
《二重奏》
成交价 3528万元
2010北京翰海春拍
Top 11
《浔阳遗韵》
成交价 3546.5万港元
2024香港佳士得春拍
Top 12
《上海梦》
成交价 3277.5万元
2021上海嘉禾春拍
Top 13
《长笛手》
成交价 3248万元
2009翰海秋拍
Top 14
《长笛手之二》
成交价 2875万元
2023中国嘉德春拍
Top 15
《西厢待月》
成交价 3000万港元
2024保利香港秋拍
Top 16
《父与子》
成交价 2576万元
2010翰海秋拍
Top 17
《晨祷》
成交价 2700万港元
2014香港苏富比春拍
Top 18
《童年嬉戏过的地方》
成交价 2127.5万元
2018匡时春拍
Top 19
《夜莺之声》》
油彩画布 1961 187×147.5cm
成交价 2070万元
2018中国嘉德春拍
Top 20
《横卧的裸体》
成交价 2070万元
2018北京保利秋拍